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文綉決意與溥儀離婚,除溥儀生理缺陷外,此原因溥儀至死不願提起

文綉決意與溥儀離婚,除溥儀生理缺陷外,此原因溥儀至死不願提起

已經退位的溥儀要選皇后,亡國之君自然不能像盛世之時的祖上一樣在全國"選美",但是溥儀選後的消息還是讓很多人異常興奮。畢竟,皇后那頂華麗的桂冠還是很有吸引力的。1921年,文繡的父母和五叔決定將她的照片送人宮中應選,起初文綉誓死不從,但最終也只好無奈地接受了這個事實。

溥儀圈中的人正是文綉,但由於當時文繡的家族已經衰落,光緒帝的遺孀堅決反對立她為後。最後,滿洲正白旗郭布羅氏榮源家的女兒被立為皇后,也就是婉容,由於"皇上已經圈過文綉,她是不可能再嫁給臣民了,所以文綉被立為"淑妃",和婉容一起進了宮。

就這樣,13歲的文綉給16歲的溥儀,成為末世皇帝的妃子。表面看上去,家境貧寒的文綉就像是幸運地得到了水晶鞋的窮丫頭 ,可惜、她所嫁的並不是騎著白馬的王子,而是愛抽大煙的溥儀。這位年輕的亡國之君,既無力逆轉歷史的走向,心裡又充滿窮途之哀,只能日復一日注視著大清王朝與天際的夕陽一起隕落。

文綉進宮之初,溥儀對她十分眷戀。但對於古代的帝王而言,女人往往只是工具或者玩物而已,他們需要的是那種俯首帖耳、唯命是聽的女子,連有名無實的皇帝溥儀也不能例外。然而,文綉偏偏不是這種女人。從進宮的第一天起,她心裡就對這莫名其妙的命運充滿了抵抗情緒。她的不安與反抗開始表現出來,甚至偶爾會流露出要求自由與平等的非分之想。溥儀漸漸疏遠了文綉,以至於後來她與皇后婉容發生矛盾時,溥儀也表現出了明顯的偏袒。

1924年11月5日,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溥儀被趕出了皇宮。幾個月之後,文綉隨溥儀搬到天津,並在靜園中鬱悶地過了6年多。

1931年,在一次與溥儀爭吵之後,文綉中的委屈與憤怒終於爆發了,她離開了靜園,並向溥儀提出了離婚要求。皇帝的妃子要離婚!這在當時引發了極大的轟動。少數思想開化者對這場"妃子革命"表示支持,但大多數守舊者發瘋般地圍攻「淑妃」。指責她大逆不道。

事態愈演愈烈,多番溝通後溥儀自知再也無法勸迴文綉,又不想把帝王家的家事鬧上法庭,只好同意離婚並簽訂了和解議案。文綉於離婚了,但離婚的議案中卻有一道符咒:文綉必須承諾「永不再嫁」。

為了挽回體面,1931年9月,溥儀在京津滬的報紙上刊登了「上諭」:淑妃擅離行園,顯違祖制,撤去原封位號,廢為庶人,欽此。離婚的事實被冠以廢妃的名號。清朝皇室的體統與尊貴似乎得到了保全,但在今人看來,這樣局促的窘態似乎更加可笑。而離婚此事溥儀到死都不願提及。

比文綉更加悲慘的是,皇后婉容最終落了個瘋癲的下場。作為中國封建社會的最後代皇后和皇妃,她們既是帝制時代的犧牲品,更是近代社會巨變的縮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史拾貝 的精彩文章:

紀曉嵐寫扇面送乾隆發現少一字,機智巧改一標點,乾隆聽罷:服了

TAG:趣史拾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