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未來簡史》·數據得永生

《未來簡史》·數據得永生

背景介紹

這是一本細思極恐而又腦洞大開的書,作者以獨特的視角解讀了智人和以智人為主導的世界的發展演變。作者認為智人面臨三大新議題:永生不老、幸福快樂和成為具有「神性」的人類。隨著科技的發展,特別是人工智慧的發展,將會對智人和社會產生巨大的影響與變革,絕大部分人將淪為「無價值的群體」,只有少部分人能進化成特質發生改變的「神人」。同時人文主義會崩潰,數據主義將取而代之成為新的宗教,主宰世界。

作者

尤瓦爾?赫拉利,1976年生,青年怪才,全球矚目的新銳歷史學家,牛津大學歷史學博士,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歷史系教授,著有國際暢銷書《人類簡史》。其新作《未來簡史》,以宏大視角審視人類未來的終極命運,甫一出版就在全球掀起一股風潮,引起廣泛關注。

推薦理由

過去說不完,未來道不盡。了解歷史,可知從何而來;關注未來,可以抉擇當前的發展方向。推薦理由:

1, 研究視角獨特,以想像和虛構為主線解讀智人社會發展演變。

2, 觀點新奇大膽,智人無用,神人產生,數據統治世界,顛覆認知。

3, 邏輯鏈嚴密,資料實例豐富,信息量很大。很多細節和實例能引發深思,更能理解當代社會的很多行為觀點。

4, 研究歷史,不是為了重複過去,而是為了從中獲得解放,想像另一種命運。

分享會的前半部分,分享人runquan介紹了《未來簡史》作者的觀點、猜想和腦洞以及推書理由。《未來簡史》這本書研究視角獨特,觀點新奇大膽,邏輯鏈嚴密,資料實例豐富,很多細節和實例都能引人深思。

分享過程中,分享人詳細講解了作者的觀點:人類的終極目標:「獲得神性」,然而在此之後會被自己製造出的神器「數據主義」取代。分享過程中穿插了部分對於自身、心靈、靈魂、宇宙和未來的討論,大家結合自己的知識和腦洞進行了精彩的發言:

1

人類是一種生物演算法?

隨著曾經對人類生存威脅最大的三個議題:饑荒、瘟疫、戰爭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人類文明出現了新的議題:長生不死、永久幸福、人成為神。

回首人類征服世界的過程,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人類超越其他動物,並以此作為參照,思考人工智慧是否會像曾經的人類一樣,掌握超越人類的力量,使智人重蹈動物的覆轍。

在狩獵時代,人並不比其他動物高級,能否存活有賴於理解和尊重周圍動物的慾望;進入農耕時代後,人開始學會了控制馴服動物,進化論認為,人之所以能夠從眾多物種中勝出,並不是人生來就有什麼特殊能力,而是在漫長的生物演化過程中,掌握了虛構的想像力,發明了語言、文字和金錢,並為自己編織了意義之網,利用虛構的故事來組織協作,從而產生了諸如宗教、國家這樣的大規模合作組織,人類的力量在團結合作中被放大,從而超越了自然。

生命科學家認為主觀需求、感覺和情感並不是人類獨有的神秘精神現象,而是控制對所有哺乳動物生存和繁衍至關重要的生物演算法的主要因素。而現代醫學也正在研製藥物,試圖控制人的幸福與痛苦。

2

靈魂和自由意志真的存在嗎

迄今為止,科學家並沒有在身體的任何器官中發現一種可以稱之為靈魂的東西,我們怎麼才能判斷一個個體是有靈魂還是沒有靈魂的呢?

為了區分有意識與無意識之間的區別,艾倫·圖靈進行了一個名為「圖靈測試」的實驗,試驗中在一個人和一台機器隔開的情況下,讓測試者判斷哪些決策是由電腦發出的,哪些是由人發出的,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這項測試的錯誤判斷比率也在漸漸升高。

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卡尼曼做了另一個「冷水實驗」:

在第一階段的「短」實驗中受試者將一隻手放入14度的冷水裡,在堅持60秒後請他們把手拿出來,而在第二階段的「長」實驗中,受試者的手同樣先放在一個14度的冷水裡,但在60秒後,測試員會偷偷的將一些熱水倒入容器,使水溫能微微提升到15攝氏度,並要求受試者再堅持30秒才將手拿出。受試者中,有些會先做短實驗也有些從長實驗開始,但不論哪一種,在經過前兩個階段實驗,休息七分鐘之後,受試者會被要求參與最重要第三階段實驗。研究人員會告訴受試者他們必須從前兩階段實驗里選擇一個,再做一遍。

很多人會以為沒人願意忍受90秒的冰冷感受,所以大部分人該選擇短實驗。然而,結果卻是,足足有80%的人選擇了長實驗,儘管,要在冰水裡多放30秒,但是印象中他們會認為長實驗的痛苦反而少一些。

實驗證明人並不是只有一個意識,而是兩個決策中心:體驗自我和敘事自我。體驗自我是我們每時每刻是意識,但它並沒有記憶力;而敘事自我負責編造意義,它遵從著「峰終定理」:只記得高峰和終點,再平均,作為整個體驗的價值。這就不難解釋我們的決策為何常常自相矛盾,上個星期才計劃要好好減肥,卻又在計劃執行期限到來的時候選擇躺在家裡吃東西,所以人真的有自由意識嗎?

元氣tips:(與峰終定理類似)

「斯德哥爾摩精神症候群」

當人遇上了一個凶狂的殺手,殺手不講理,隨時要取他的命,人質就會把生命權漸漸付託給這個兇徒。時間拖久了,人質吃一口飯、喝一口水,每一呼吸,他自己都會覺得是恐怖分子對他的寬忍和慈悲。對於綁架自己的暴徒,他的恐懼,會先轉化為對他的感激,然後變為一種崇拜,最後人質也下意識地以為兇徒的安全,就是自己的安全。

3

感情和價值是低級演算法?

與生物演算法不同的是,機器演算法沒有感情,不會感到痛苦,也不會被慾望所迷惑,因此可能會作出更加正確的決策。事實上已經有一部分公司在做決策的時候會聽取演算法的意見,甚至有人提出,應該用演算法取代那些唬人的政客或者自私的利益集團。

蒸汽時代以來,機器已經取代了人類相當一部分的體力勞動,如果在智能時代,人類連腦力勞動都可以省了,那麼人的價值在哪裡?

然而數據主義認為所謂的意義都是人給自己編造的故事,機器甚至連價值都不會考慮,感情與意作為驅動人類的演算法,與機器演算法相比起來,太有限而又不穩定了,機器擁有出色的運算能力,在計算速度與計算量上已經遠超人類,並且不受任何感性因素的影響,它可以克服人類克服不了的惡劣條件,到達人類到達不了的廣度。未來社會的人類最終會淪為演算法的奴隸嗎?

討論

奇綺

人就是一種高級的演算法,類似於《黑鏡》中的故事,如果把一個人的喜好作為信息輸入另一個載體,那麼載體面對某一個事物的反應可能是跟被複制的人是一樣的。只有信息庫足夠大,信息足夠多的情況下才能獲得完全一致的反應,如果跟預期結果不同,那麼可能是信息缺失。

紙巾

如果「智人」追求的永久幸福可以依靠某些手段獲得,那麼痛苦是否還有存在的意義?

元氣

人如何確定另一個人是有意識的呢?人的意識只能通過人的行為去推測,通過人的反應去推斷,但是無法完全體會另一個人的意識。

三水

可能地球就是一個培養皿,人的存在可能和實驗室里培養的細菌是一樣的,那人類的存在和人工智慧的存在其實沒有太大差別。

夢秋

人的意識可能是由人身上的菌群來決定的。兩個人產生好感的時候,可能是因為所攜帶的菌群能夠融合。所以人可能被更高階的物種所支配,也有可能是被低階的物種所支配。

人的靈魂是不滅的,但是人的意識會隨著生命的消失而消失。

沁怡

人工智慧征服人類這種狀況不會出現的。人因為能夠感受七情六慾,所以才會有延長生命的需求;人工智慧只能感受人類輸入的感受,而無法自身產生喜怒哀樂等情緒感受,所以人工智慧沒有動機去取代人類。

在分享會的結尾,大家對未來社會作出了各自的猜想:

有人認為世界格局正在改變,知識的壁壘將會建立起新的不平等秩序;有人認為正如梭羅所言:人類終將淪為人類工具工具;有人認為需求是人特有的東西,而AI只是憑著被設定的本能發展,也沒有征服世界的野心,但最終依然可能在無意識的情況下拋棄人類,有一個笑話是這麼講的,管理環境的AI認為人類才是環境最大的蛀蟲,因此消滅了人類。

最後c同學向大家推薦了一部動漫:

《psycho-pass》

故事講述了一個由人工智慧系統「西比亞」控制的社會,人的心理狀態與性格傾向都被數值化,所有的感情、慾望、社會病態心理傾向等全部被記錄並管理,通過計算這些數值,系統可以自主斷定一個人最理想的工作,感情,心理壓力,甚至犯罪意圖。整個社會都以AI的評判為標準,不再獨立思考,不再相信人類的判斷,在這樣的社會中,人類生存的價值、道德、正義都遭受著拷問。

動漫中涉及的書籍內容從古典政治到英國古典戲劇再到經典科幻小說:《1984》喬治·奧威爾、《捍衛機密》與《神經漫遊者》 威廉·吉布森、《泰特斯·安特洛尼克斯》 莎士比亞、《最危險的遊戲》作者:理查德·康奈爾、《黑暗的心》作者Joseph Conrad、《超越善惡/撕裂的天堂》尼采

歡迎留言參與討論~

活動時間2017-12-30分享人runquan 編輯三水 紙巾 攝影王臻

一言讀書會

閱讀 分享 益友

我們在武漢,等你加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豬豬女孩最愛的日本零食!堪稱人間美味,一吃就停不下來!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