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官窯器怎麼出手最好

官窯器怎麼出手最好

宋朝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無比絢爛的王朝,但是絢爛之光則隨同著黑暗之痛。中國歷史上真正意義的第一次亡國,讓這個夢華中原蕩然無存。雖然在將近一百年後漢人重新樹立了新的朝代,但那種 難得的文人氣質曾經雲消霧散。人們自然思念那個經濟與文明並肩興旺的時代,所以這種思念也浸透到了國度的各個角落。瓷器作爲中華文明的載體,自然延續著關於那段光陰的追想。無論是漢人政權 的明朝,抑或是滿洲政權的清朝,關於宋代瓷器的模擬,從未止步。

宋之官窯,舉世稀珍,官窯其色,青潤亮堂,勻凈素雅,方存之間,釉見開片,如一縷金線,曼舞遊絲,織出那不世之經典。官窯素有「舊官」與「新官」的辨別,前者指北宋官窯,後者指難南宋 官窯。據葉寘《坦齋筆衡》記載:北宋末徽宗政和至宣和年間(1111—1125年),在汴京(今河南開封),朝廷「自置窯燒造青瓷」,稱北宋官窯。宋室南遷杭州後,「置窯於修內司,造青瓷,名內窯,澄 泥爲范,極端精緻,釉色瑩潤,爲世所珍」,即先人稱修內司窯。「後郊壇下別立新窯,比舊窯大不牟矣」,即郊壇下官窯。以上統稱爲南宋官窯。

貫耳瓶,造型來源於漢代投壺式樣,直頸較長,腹部扁圓,圈足,頸部兩側對稱帖豎直的管狀貫耳,故名。宋代官窯首先將其運用於瓷器之中。官釉貫耳尊,爲南宋時期的擺設品,方型口,腹部圓 鼓,高圈足。挺拔俊雅,高足外撇,方闊沈穩。頸部微凹陷兩道道弦紋,兩側對稱飾兩筒形耳。通體施官釉,素麵,胎質厚實,釉色潤澤,以釉色取勝,釉面開稀疏大紋片,到達了一種共同的裝飾效果 。其釉面瑩潤肥厚,精光內斂,隱而不露,構成凝重深沉的質感,這種宛轉沉靜的美愈加契合臨時受儒家思想陶冶下生長起來的文人士大夫的審美情味。瓶口和稜角轉機處釉層較薄,出現出淺紫胎色。 底內滿釉,底足露胎處爲鐵黑色胎骨,乃典型「紫口鐵足」之證,增添古樸穩重之感。本品造型端莊雋秀,釉色溫潤莊嚴,釉質瑩潤肥厚,開片疏朗,古樸俗氣,若裝點案頭,將美不勝收。

在那個時代,由於活字印刷與指南針的創造,中國的文字被更多的人閱讀,從而科舉仕途;中國更多的船找到了方向,從而構成了海上絲綢之路。中國的瓷器,也隨著船舶漂洋過海,與茶葉和絲綢一 起,將中國的經濟推向世界的前端。也許宋朝的皇帝在欣賞把玩這些瓷器的時分,基本想不到,他本人的中原帝國,將會是那樣凄慘的下場,也不曾想到我們這些後世子孫亦得以在保存上去的這些器物 之上,見證那一千多年前中國最偉大的時代和最絢爛的文明。

傳承,

遠不是說說那麼簡單。

它是幾代人的堅守,

是濃於血脈的拳拳匠心。

聲明:本著傳播收藏知識為宗旨,

本文經小編整理編輯發表,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淺談華夏收藏 的精彩文章:

TAG:淺談華夏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