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二戰期間的日軍為什麼熱衷於拼刺刀,拼刺刀還要退子彈?真實原因看了很有道理

二戰期間的日軍為什麼熱衷於拼刺刀,拼刺刀還要退子彈?真實原因看了很有道理

二戰期間的日軍熱衷於拼刺刀可以追溯到日本明治維新以後。其中主要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首先,明治維新後,日軍國力大增,軍事預算大幅增加,實行軍國主義政策。日軍從上到下奉揚所謂的武士道精神。軍人認為和對手近身刺刀肉搏是勇敢的表現。

其次,日本陸軍師承法國,日本明治維新後建立新軍後按照法國陸軍的方法訓練(一戰前期英法等國比較注重士兵的拼刺技能,直到馬克沁機槍等自動武器的出現刺刀格鬥技術才被逐漸淡化)。鴉片戰爭中有英法聯軍利用刺刀衝鋒打敗清軍的例子。所以日軍熱衷於拼刺刀逐漸變為了軍隊傳統。並且早期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中都嘗到了甜頭。

最後,最重要的是日軍單兵刺刀格鬥技術很強。日本新兵入伍刺刀訓練是必修課,並且要求嚴格。日軍的制式步槍是三八式,槍身長,再加上刺刀竟然將近一米七的長度(二戰時日軍的平均身高才一米五多一點)。這就更加使日軍拼刺刀距離上佔據了上風。抗戰中我軍和日軍拼刺刀往往四五個人才能和日軍一人打成平手。但是在太平洋戰場面對普遍裝備自動武器的美軍,日軍中遠距離刺刀衝鋒等同於自殺。

日軍對刺刀熱衷到什麼程度呢,就連輕機槍和衝鋒槍上都裝了刺刀,以備隨時進行拼刺。當時真是多此一舉。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日軍拼刺刀前退子彈的習慣並不是因為武士道作風,而是有其他原因。根據日軍自己的統計,在白刃戰開始以後,保留步槍子彈造成的損失比收穫更大。明令白刃戰開始後子彈退膛,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

第一,日軍使用的步兵輕武器性能限制。

日軍的制式輕武器,最典型的就是三八式步槍。那就是彈丸初速高、瞄準基線長、槍身長。這樣的特點使三八式步槍射程 遠,打得准,也適合白刃戰。但是它也有缺點,因為彈丸初速高、子彈穿透力強,一打兩個眼,如果不命中要害,往往只是貫通傷,在殺傷力上還不如中國的中正式步槍。白刃戰中,這個缺點更為突出,因為白刃戰中雙方人員往往互相重 疊,使用三八式步槍,貫通後經常殺傷自己人。而且,由於貫通後彈丸速度降低,二次擊中後彈丸會形成翻滾、變形,造成的創傷更為嚴重,而僅受貫通傷的對手未 必當場失去戰鬥力,仍然能夠反擊!在二戰中國戰場,因為裝備和訓練的優勢,日軍人員損失與中國軍隊相比,達到1:4甚至1:6的水平,而且日軍處於人員數量劣勢。因此,使用三八式步槍在肉搏戰中開槍射擊,因為誤傷造成己方大量減員,顯然是賠本的事情。

第二,日軍對白刃戰的戰術認識。

白刃戰中,日軍標準的刺殺準備姿勢為一手握前護木,一手握槍托前段彎曲部,槍托稍下垂在支撐腿側面,半斜向面對對手。這樣,槍從斜上 方到斜下方,正好護住頸、胸、腹要害,而刺刀一甩就可以突刺。這種姿勢適合刺刀格鬥,但在格鬥時,射擊的機會很難比突刺的機會更多。而如果作射擊準備,手指必須放在扳機上,這就造成了兩個嚴重問題,一,只要雙方武器一相交磕 碰,就會走火;二,手指不能全力握槍,影響了持槍姿態,拼殺中使不上全力。另外,三八式步槍太長,如果對方不是出現在正前 方,轉動槍口的時間太長,可能槍口還未到位,自己已經被刺倒,這時候使用槍托進行打擊無疑是更為方便的作戰方法。可見,日軍白刃戰中能夠有效射擊的機會很 少,保留槍膛中的子彈,取得戰果的機會微乎其微,反而影響了肉搏動作的質量。

這才是日軍在白刃戰前槍彈退膛的真正原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二戰 的精彩文章:

二戰美軍為什麼不喜歡系鋼盔帶,難道是因為他們紀律散漫嗎

TAG:二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