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水滸傳之大遼招安梁山

水滸傳之大遼招安梁山

其實很多初看水滸的朋友,一直不解宋江為什麼放著逍遙自在的山大王不做,非得跑去招安。關鍵是不招安的話,只有兩條路可以走,一個是剿滅朝廷,一個是被朝廷剿滅。和平共處是根本不可能的,畢竟宋江掌握的地盤就是個山頭,雖108將,全山也就六七萬人。即使多次打敗朝廷的圍剿,但是想推翻朝廷,明顯成本太高,幾乎是讓一個便利店的老闆去納斯達克上市一樣。歷史上,靠起義一統天下的,也就朱元璋一個,勉強算上劉邦也就是倆。你要讓梁山好漢們學習陳勝、吳廣,過把癮就死,顯然不現實。宋江等人,其實不算起義,這幫人為什麼要上梁山?是為了生存,而且有很多人是為了提高生活質量,有的人則是被逼無奈,大多數不是為了過癮。要不林沖就乾死高俅了,秦明也早就撕碎了宋江。既然大家都為了活命,自然不會去為了一個虛無縹緲的東西去拚命。宋江當老大的凝聚力,正是源自他的招安政策。那麼問題來了,梁山大聚義後的二當家是誰?盧俊義?恐怕沒人會認為盧俊義是二當家。吳用?和大當家一夥的也算不得二當家。那麼誰才是梁山上可以和宋江掰腕子的二當家呢?是關勝。關勝在梁山的嫡系有宣贊、郝思文、魏定國、單廷圭,依附於關勝的有索超。與之同盟的是呼延灼,及其部下彭玘、韓滔、凌振。徐寧、董平、張清、龔旺、丁得孫等。這些降將集團是招安政策的堅決擁護者,也是梁山的中堅力量。如果說宋江堅決不招安,會有江州系這幫腦殘粉堅決支持,可能還會有青州系、飲馬川、黃門山依附。以關勝為首的降將集團加上根本不願意的落草的李應、杜興、登州集團會立馬和宋江集團決裂。到時候林沖、楊志、秦明等很多人的態度就會變得極不明朗,不管怎麼說,招安是梁山穩定的前提,也是梁山好漢們成本最低的出路。歷史上很多人造反就是為了招安,比如近代大英雄馮子材、劉永福。

關鍵是吳用在制定政策的時候,一直打算多顯示實力,以加大招安的籌碼。在這一點上宋江和吳用是有分歧的。依著宋江,陳宗善招安的時候,就從了朝廷。吳用的堅持,雖然展現了實力,但是梁山的實力卻一直都沒被皇帝看見,反而得罪了朝中最有實權的高俅、蔡京、童貫,甚至是楊戩、陳宗善、宿元景。這樣一搞,悲劇自然滾滾而來。十節度使招安的榮光,也只有朱仝最後做到了,當上了太平軍節度使。

宋江征遼其實很有意思,三軍主帥宋江僅有一個先鋒的榮譽稱號。論起政治面貌,宋江得填群眾,社會地位嚴格來說都不如當年鄆城縣的押司。不知道宋江在對遼軍自稱天兵的時候,羞也不羞。但是就這樣一支志願軍,一連攻克遼軍把守的兩座大城,遼軍陣亡大將十員,其中包括遼國狼主的四個侄子。倉皇逃回燕京的御弟大王耶律得重和侍郎洞仙孛瑾向遼國狼主陳述宋江的厲害,訴說自己的委屈。

自從遼宋開戰以來,遼軍一直順風順水,戰績輝煌。現在突然出現了一支宋軍打到了遼國家門口,這讓遼國狼主很是驚詫。趕緊召開御前會議,先得知道對方領兵的是誰啊?要說還得是人家遼國的太師,業務精通。遼國太師褚堅把梁山諸將的前世今生娓娓道來,他甚至知道樑上108將上映星宿,可見遼國的情報網十分發達,也反映了梁山的名氣之大。褚太師陳述完畢,遼國朝堂上的鴿派和鷹派進行了激烈爭論。依著歐陽侍郎的看法,梁山諸將以群眾的身份統兵至此,應該內心都有不平之意。於是針對宋江等人的愛好,遼國應該對他們進行招安,畢竟梁山諸將玩命和朝廷死磕就是想打到朝廷招安為止。這點很像明中期韃靼玩命死磕明朝,就是為了讓明朝冊封自己一樣。鷹派的兀顏統軍持相反意見,招什麼安啊。梁山不是有五虎八彪嗎?兀顏統軍帳下有十一曜大將,二十八宿次將。從數學的角度講,應該能完敗梁山。所以兀顏統軍想要以強硬的軍事手段解決爭端,不建議招安。不過遼國狼主本著先入為主的原則,同意歐陽侍郎的想法,走招安路線,用錢權交易換得宋江等人的屈服。遼國狼主做事,很有誠意。比如這次招安,不像徽宗皇帝那麼小家子氣。他準備了108匹好馬,這算遼國特產吧。108匹綢緞,這算是進口物資。最重要的是封宋江為鎮國大將軍,總領遼兵大元帥。其餘人因為不解姓名,暫且不封,等把各位好漢的名字抄來,再做封賞。能做到這一步,也看得出遼國狼主滿滿的誠意。

歐陽侍郎領命前往薊州見宋江。宋江聽說遼使來了,趕緊根據九天玄女賜的天數占卜,卜了個上上籤。宋江頓時明白,這是遼國來招安了。於是和吳用定下了將計就計的策略,打算陰遼國一把。既然使詐,就不能光彈彈石子就算了,要玩就玩個大的。因此宋江很客氣的請歐陽侍郎進城會晤。與會期間雙方交談融洽,根本看不出這是兩個敵國之間的談判。歐陽侍郎基本談了三個方面的內容:首先是表達了遼國狼主對梁山好漢們的欽佩,並且懂得梁山好漢們的忠肝義膽,俠骨柔腸。第二是陳述了宋朝的腐敗昏庸,蔡京、高俅這樣的毫無尺寸之功的人,照樣身居高位。而真正有功的人才卻被埋沒了。很明顯,群眾身份的宋江就算立下大功,照樣不得升賞。如果宋江能沿途搜刮百姓賄賂權臣,或許還有意思生路,如若不然,不僅無功,還得有罪。第三是表達了遼國的誠意,將財物和官爵給宋江看。

這三方面的內容,入情入理,而且事實證明,歐陽侍郎的判斷都是對的。宋江假意同意,送歐陽侍郎出城。此時的宋江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上,連吳用都感慨,如果從了遼國,結局肯定比在梁山水泊要好,只是會有損宋江的招牌:忠義之心。但是如果不從遼國,歐陽侍郎所說的結果,肯定會發生。立有大功的梁山諸將,肯定不會那麼容易得到封賞。如今是朝廷用的著梁山,宋江才混了個先鋒榮譽稱號。那到了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的時候呢?會鳥盡弓藏嗎?這都不得不考慮。

但是投降遼國會讓宋江有很多心理障礙,畢竟遼國是胡人國家。漢朝李陵有那麼充分的理由投降匈奴,終不免留下惡名。水滸中有李陵的後人李集在遼國為將,也基本是反面形象。因此宋江從內心就拒絕了投降遼國的想法。他是喜歡招安,但是一生一次就夠了。在蘇武和李陵之間,宋江選擇了前者。

既然宋江決心和遼國死磕,這次假意投降就會執行一個十分陰險的計劃。正是這個計劃,讓宋江征遼以來的第三大戰役:薊霸戰役拉開序幕,下節再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遊說歷史文化 的精彩文章:

水滸傳之梁山成功攻佔曾頭市宋江順利上位

TAG:遊說歷史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