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國科學院團隊在寨卡疫苗的研製上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科學院團隊在寨卡疫苗的研製上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高福課題組聯合周東明課題組、嚴景華課題組在寨卡病毒疫苗研究上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Recombinant Chimpanzee Adenovirus Vaccine AdC7-M/E Protects againstZika Virus Infection and Testis Damage」(重組黑猩猩腺病毒疫苗AdC7-M/E抵禦寨卡病毒感染及其造成的睾丸損傷)於1月3日在國際病毒學權威學術期刊Journalof Virology在線發表。高福團隊前期圍繞寨卡病毒在結構生物學、治療性抗體及致病機制等方面取得多項成果,此次又在疫苗的開發上取得重要進展。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微生物所、中國疾控中心高福研究員和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周東明研究員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博士生徐坤和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副研究員宋宇峰為共同第一作者。

寨卡病毒屬於黃病毒科黃病毒屬,是一種主要由蚊蟲傳播的病原。自2015年寨卡疫情在巴西暴發以來,迅速在南美、中北美蔓延,並進一步擴散到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我國從2016年二月份報道首例輸入性寨卡病例以來,已有數十例輸入性病例。寨卡感染能夠引起許多神經系統疾病,比如格林巴利綜合征。而最為嚴重的是寨卡病毒感染與胎兒發育缺陷、新生兒的小頭畸形密切相關。寨卡病毒還能夠通過性傳播,能夠突破血腦、血胎、血睾和血眼這人體四大屏障。以至於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在2016年2月至11月長達9個月的期間,寨卡病毒及其引起的新生兒小頭症疫情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目前,該疾病尚無獲批疫苗和有效治療手段,對社會公共衛生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寨卡疫苗的研製顯得非常迫切。

重組腺病毒疫苗具有較強的免疫能力、維持周期長、免疫宿主廣泛、不需要添加佐劑、易於工廠化生產等優點,7型黑猩猩腺病毒(AdC7)在中國人群中預存免疫僅為11.8%,遠小於常用的5型人腺病毒(HuAd5)的74.2%,因此黑猩猩腺病毒被選為開發疫苗的載體。本研究利用分子生物學方法將寨卡病毒的M/E基因克隆到AdC7載體中,再包裝出有活性的表達寨卡病毒M/E蛋白的重組黑猩猩腺病毒載體疫苗AdC7-M/E(圖1)。AdC7-M/E免疫小鼠後1周即可激活產生較高的中和抗體,並可較長時間的維持很高的中和抗體水平。該疫苗也可以同時激活很強的特異性T細胞反應。一針免疫可以完全保護免疫缺陷小鼠免受致死劑量的寨卡病毒的感染,並實現清除性免疫的效果,即血清和靶組織器官都夠檢測不到病毒RNA的存在。前期高福院士團隊和李向東團隊在《Cell》雜誌上報道了寨卡病毒感染免疫缺陷小鼠會出現睾丸組織損傷及萎縮,AdC7-M/E疫苗能夠很好的保護睾丸免受損傷(圖2)。以上研究結果表明AdC7-M/E是一個高效的抗寨卡病毒疫苗,將具有很大的臨床應用前景。

此外,微生物所嚴景華研究員和高福院士團隊去年已開發了一種預防寨卡感染的滅活疫苗,並轉讓給長春長生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進行後續開發(http://www.im.cas.cn/xwzx/jqyw/201705/t20170527_4805236.html)。

圖一:AdC7-M/E疫苗的構建與抗原表達

圖二:AdC7-M/E疫苗保護睾丸免受寨卡病毒引起的損傷和萎縮

中國生物技術網誠邀生物領域科學家在我們的平台上,發表和介紹國內外原創的科研成果。

本公眾號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辦

微信公眾號:中國生物技術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生物技術網 的精彩文章:

口服微生物+西蘭花來治療癌症

TAG:中國生物技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