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當我們跑步時,我們找到了自己

當我們跑步時,我們找到了自己

2018年伊始,已經逐漸接受了新一年變化的我,看完了今年的第一本書,村上春樹的《當我們談跑步時,我們談什麼》。

村上春樹我們都很熟悉,可以說是當代最負盛名的日本作家,《挪威的森林》、《奇鳥行狀錄》、《襲擊麵包店》、《1Q84》,都是家喻戶曉的經典之作。不過我雖然對他的這些作品耳熟能詳,實際上卻一部都沒看過,此前唯一看過的《尋羊冒險記》,也是只看了一半,迷迷糊糊,不知所以。

這本《當我們談跑步時,我們談什麼》算是我看的村上春樹的第一本書了。和他所寫的小說不同,《當我們談跑步時,我們談什麼》講述的是村上春樹自己關於跑步的經歷,以及他從跑步中體悟出的對生活的思考。從他開始跑步,進行鍛煉,直到參加了一場又一場的馬拉松賽事以至於鐵人三項,然後突破自己意志上層層障礙過程的隨筆集。「生存的質量並非成績、數字和名次之類固定的東西,而是包含於行為中的流動性的東西。」村上這樣認為。

而我看這本書,是因為我也是一個對跑步很有感觸的人。初中的時候,班主任要求我們每天繞操場跑3圈。其他同學並不嚴格執行,不以為然,每次只是在登記表上寫上一個「3」字了事,而我卻從中跑出了樂趣,一天比一天跑的圈數多。以前,我只是在課間時到操場上無意義地散步,思緒紛亂地想著亂七八糟的事情,看著喧鬧的同學們各自為陣地玩耍嬉笑,聽著周圍人咯咯的笑聲和籃球砸向地面時沉悶的低響,眼睛看到的和耳朵聽到的都不屬於自己。而開始跑步以後,不僅僅是心無雜念,更重要的是,外界有多吵鬧,都不必去在意,需要留意的只有腳下的路和運動中的身體。

第一次比較長的跑步記錄,是在數學考試考砸之後。為了發泄心中不滿,便一口氣連跑20圈,而後便在日記(語文老師留的日常作業)中大筆一揮,憤作一文,題為「一敗塗地,東山再起」,並引用黃巢的《不第後賦菊》。老師看罷,大驚曰:「好久沒有看到這麼猛的文章了!」便畫一朵小紅花,作為褒獎。

之後我便一直在跑步中尋求快樂。當時的我,應該就是如村上春樹所說,「跑步是我日常生活的一個支柱,只要跑步,我便感到快樂。」不過快樂的前提,則是在突破了身體的極限和意志的疲憊之後。最瘋狂的一次,我一天跑了67圈。一個主要的誘因在於,我的一個師哥曾經跑了40幾圈,我要挑戰這個極限。

奔跑中的村上春樹

而每當凡事不如意,跑步也成為了我排解的渠道。考試受挫,表白被拒,心情惆悵,種種皆可通過跑步的方式,使身體和心靈得到解脫。

我跑步,為了得不到發泄的怨氣,為了安慰不夠強大的自己,也為了讓自己更加堅強,更能長久的堅持在自己想走的路上。繞操場跑圈,呼應著走不出迷局和困境的我,覺得恨卻離不開。如今我跑步的頻率比以前更少了,那種突破自我的精神卻不曾離開。看完這本書以後,我決定繼續接受奔跑的磨鍊,不僅為了身心的健康,更為了內心散發的光芒。

「在長跑中,如果有什麼必須戰勝的對手,那就是過去的自己。」

我相信村上的話,跑步的路上,最終永遠是一個人的戰爭。

「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

汪國真的話似乎是最好的回答。

按劍

與君同按劍,攜手笑江湖。

喜歡就點贊順便右上轉發一下,感激不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跑步 的精彩文章:

TAG:跑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