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五千年的傳承難道會是假的?

五千年的傳承難道會是假的?

隨著西醫的普及很多人已經對我們的中醫越來越不信任,越來越不理解!可是,你知道嗎?你信任的西醫才是真正的「毒雞湯」

根據衛計委通知醫院掛水已經被逐步叫停,下一步不再是看病貴,看病難,而是掛水更難!

現在你還覺得西醫是那麼崇高嗎?

你知道每年的西醫掛水引起的醫療事故是多少嗎?

知道嗎?你信任的西醫 才是刺入你心臟的匕首!

你知道沒有西醫的時候為什麼還沒有那麼多疑難雜症嗎?為什麼沒有西醫的時候我們沒有聽過超級病毒這個詞嗎?這些都是西醫創造出來的! 西醫治標不治本!

被我們拋棄的才是精髓

中醫—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智慧結晶,國之瑰寶,醫之精髓也!

有很多人誤解中醫,誤解針灸主要是因為不了解中醫,不了解針灸!

首先我先給大家普及一下什麼是中醫,什麼是針灸!

「針灸為什麼能治大病」?一根細細的銀針,真的像魔術可治病去疾?甚則「起死回生」嗎?是什麼給了針灸如此神奇的效用,其實神奇的是人體內在的自愈力,非是針灸神奇,針灸是有中醫思維的醫道至臻境,可「四兩撥千斤」喚醒人體強大的自愈力。

針灸到底能不能治病?

當然能治病,而且能治大病。在崇尚科學精神的今天,大家可能覺得不可思議。諸位有沒有想過,《黃帝內經》裡面為什麼幾乎只講針灸,而不講湯液學?可見在當時靠針灸就可以治好大部分病,而不必像現在這樣逢病就吃藥。

關於針灸治病的原理,一言以蔽之:引導能量而已。

「針」就是用針扎進人體,「灸」就是在人體表面用艾灸定點加熱。以前還有砭,就是用磨製的石器從外部去刺激人體。這些都是運用了同一個原理:當受外物刺激和傷害的時候,人體出於自保,能量與津血會自動往那個部位匯聚。就像人身上挨了一拳,那個地方就要腫起來,就是氣血往那個地方匯聚,去修復那一拳頭造成的傷害。針灸是用外力的傷害和介入來人為的引導能量,以打通閉阻,也就是打通免疫力的通道。

古中醫非治病爾,意在扶持正氣以祛邪

要想了解真正的古中醫,就要先認識到葯是不能治病的,只有人體自身的免疫力能治病。以葯治病的結果就會是西醫界如今面臨的問題,連感冒都沒有特效藥。對人體免疫力而言,非典病毒、埃博拉病毒在臨床上哪怕不治療,死亡的也只是一小部分,多數人能自愈,癌症自愈的也不少。艾滋病普通免疫力的人都能抗一二十年不發病,免疫力才是能對付一切疾病的葯。中醫為什麼能治大病重病,因為真正的古中醫思維是恢復人體能量,打通人體循環,讓人體自身的免疫力去治病的,而非用針用藥直接去治病。

中醫反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你頭痛,有可能在腳上扎一針就好了,針灸就充分體現了這一精神。以葯治病是後世中醫的理論,漢代的醫學典籍《傷寒論》,整本書沒有一個病名,只治六經。所謂六經,就是人體自身排病的六種渠道,也可以說是模式。真正的中醫思維只是去引導和治理這六種模式。

賈平凹的「精神療法」

有一個有趣的小故事。著名作家賈平凹曾經得過很嚴重的肝病,醫院治不好,他就用作家的藝術思維,每天對自己的肝說話,勸解它,安撫它,跟它講和。他每天這樣堅持,後來肝病竟然奇蹟般的好了。醫生們都覺得奇怪,有很多人分析說,這是精神療法。其實很多時候我們的精神療法,未必真的是精神在起作用。運用中醫思維來看,當他對自己的肝說話的時候,人體的氣血和能量就會往肝走。好比我們平時看東西的時候,一凝神氣血就往眼睛走,就看見了;「側耳傾聽」,一側耳,能量就到了耳,就能聽到了該聽到的聲音,走神時,就會「置若罔聞」。

賈平凹用意念將能量引向了肝,免疫力也就過去了,肝病久而久之自然就會好,所以人對付疾病真的沒有那麼複雜。

古人治病是「道」的思維,是順應人體,順水推舟的。舟不走了,看水往哪裡流,風往哪邊吹,看好了水向風向,實在不行,引點水過來,順勢而為,輕輕一推船就走了。其實,推走船的主要不是人,而是自然之風水,人能有多大力量呢?西醫是病灶醫學,就是只研究船,最後把船研究了個透,每一根木頭纖維都研究了,甚至於把船拆開了,破壞了,船還是不走。

醫學只要不妄自作為,只要明白如何順其自然,順勢而為,對待疾病就完全不必象現在這樣的悲觀。如今,西方也在提自然療法,順勢療法。對於他們來講,還只是初步的反思,要真正的醒悟,並建立體系,還需要很強大的哲學基礎和若干年的摸索和實踐。相較之下,中國早在幾千年前就有了這種哲學基礎和一整套辨證治療方法。所以,我覺得中醫對於人類的未來是非常重要的。美國是一個強調科學精神和法律精神的國家,按照這兩條精神,他們是不可能讓針灸合法的,因為檢測不出來,無法證實其存在。但他們現在立法通過了針灸。這不是退步,而是一種進步。人類只有承認自己局限才是智慧的開端,如果只是憑著自己的那點有限的智慧去評判一切,去否定幾千年實踐下來的傳統,反而是一種愚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頸養 的精彩文章:

生活中怎樣才能遠離濕氣?

TAG:頸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