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就在我身邊,卻依然遙不可及

你就在我身邊,卻依然遙不可及

「雖然我有伴侶,但依然時常感到孤獨。因此我只能更多地選擇用朋友和家人來填補自己的需要,而不是先向對象求助,因為覺得Ta不會回應我、自己得不到對方的支持。當我和對方在一起時,會經常覺得自己得不到對方的注意力。雖然坐在一起,卻覺得對方腦子裡充滿著其他各種事情,唯獨沒有在想自己。

儘管我們表面上很和諧,從來不爭吵,但這是因為即便自己試圖挑起爭吵時,對方也並不會回應。甚至有時我會覺得,好像Ta只有在有求於我時,才會來找我說話。好像Ta只是用我來滿足Ta自己的需求罷了,而我的需求則永遠不會被對方注意到。」

這就是我們想和大家聊的話題。如果你有類似的感受,那麼你可能正遭受著來自伴侶的情感忽視。情感忽視被認為是一個不顯眼、卻會給人帶來很大傷害的問題。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什麼是情感忽視,為什麼人們會對伴侶情感忽視,而被忽視的人要怎麼辦。

什麼是伴侶的情感忽視?

伴侶的情感忽視指的是伴侶沒有給其提供應該給予的情感支持,例如自己的伴侶雖然給自己提供了大量經濟資源,卻沒有對自己表達任何愛意或關注(D. Cohen, 2013)。

情感忽視被稱作一個「無聲的問題」,它不像情感虐待那樣明顯、會充滿刺耳的羞辱、謾罵與不斷的抱怨。相反,情感忽視只是遺漏(omission),是沒有去做那些能給伴侶帶來情感支持的事。當人們去情感虐待另一個人時,他們是主觀上做出行動(active)地給對方帶來情感創傷,即便這種主觀的行動就是「不行動」比如被動性攻擊(利用沉默去刺痛別人)、言語暴力等等;而當人們情感忽視時,忽視者並沒有主動給對方造成創傷的意圖(D. Cohen, 2013)。

如果一個人遭到了來自伴侶的情感忽視,他們可能會有如下的感覺(Baadsgaard, 2013):

被拒絕感:被忽視者覺得自己在表達愛意時,對方回應冷淡。或是覺得對方不願意進行親密的肢體接觸、覺得對方不願意和自己進行深層交流等等。

被無視感:被忽視者覺得自己的需求被對方無視了,可能是感到對方將Ta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或只是單純地覺得對方在自己需要支持時毫無回應。

不對等感:被忽視者覺得這段關係並不是互惠的,相反,他們自己付出了很多,對方卻沒有提供同等的愛和支持。

絕望感:被忽視者會感到自己有種越來越深的絕望感,他們發現自己的行為變得越來越極端(比如會對自己的伴侶施加暴力)。在最開始他們試圖挽回對方的愛,而逐漸地他們覺得這不可能實現,轉而變得抑鬱與絕望,於是他們放棄獲得愛,而只想用各種激烈的手段,來激起對方的注意。

越來越頻繁地出現關於自我評價的掙扎感:有些被忽視者將被忽視歸結為是自己的問題,認為「是我不夠好,沒辦法吸引Ta的注意」、「我不值得被Ta愛」,於是自我價值感越來越低。

許多被忽視者意識不到自己被忽視了,他們會為對方找借口,比如告訴自己「他們確實太忙了」。他們會否定自己的情感,像是認為自己不應該為對方的冷淡而生氣,覺得是自己不夠寬容。但實際上,情感忽視並不是被忽視者的錯,下面我們來聊聊為什麼有些人會對伴侶情感忽視。

哪些人容易讓伴侶覺得被情感忽視?

為什麼有些人會情感忽視自己的伴侶?了解對方情感忽視的原因,有助於我們認識關係中可能存在的問題。但理解這些原因不是為了去放任忽視,而是識別出忽視高發的風險性因素。

1. 兒童時期遭遇過逆境經歷(adverse experience)的人

如果一個人在小時候遭遇過虐待、忽視,或者在糟糕的家庭環境中成長,那麼Ta就更有可能會對伴侶進行情感忽視。一方面是由於他們在成長環境中缺乏一個良好的示範,比如,如果一個孩子小時候遭遇了情感忽視,Ta沒有從家人那邊習得如何對他人表達愛意、或是如何恰當地提供支持,在Ta長大後,Ta也不知道該怎麼對伴侶表達關懷和愛(Webb, 2012)。

另一方面,有過逆境經歷的兒童在長大後,可能缺乏對伴侶進行情感回應和支持的技能。比如研究發現,目睹過家庭暴力的人在長大後,非語言信息識別能力(non-verbal decoding ability)較弱(Bowen & Nowicki, 2007),這使得他們會誤讀伴侶的肢體和表情,像是把伴侶悲傷的表情誤讀為平靜,或是低估伴侶情緒激烈的程度,以至於伴侶感到自己非常糟糕的狀態下也很少得到來自對方的支持。

2. 迴避型依戀類型的人

在依戀類型中,迴避程度較高者的伴侶,容易感覺自己被情感忽視。研究發現,在意識到伴侶遭遇困境時,迴避型依戀的人會傾向於選擇不提供支持。

Feeney和Collins(2001)認為,這是因為人們在交流中,往往用自己作為標準來揣測對方的需求和反應。而迴避型依戀的個體自己在應對壓力時,偏好於較少表達自己的需求、或是向他人尋求支持,他們更希望自己解決問題。於是當伴侶遇到問題時,迴避型依戀者覺得伴侶此時也不需要自己的支持,於是他們選擇不去安慰或者幫忙;而伴侶則覺得迴避型依戀者忽視了自己的需求。

3. 有自戀型人格特質的人

自戀者的伴侶可能會有這樣的感覺,當對方對他們好的時候,對方並不是真的從他們的需求出發,而是將對方認為「好」的東西硬加給自己,以至於自戀者的伴侶並不覺得自己得到了真正需要的支持。

這是因為自戀的人容易將伴侶看作自己「自戀的延伸」:你是我的伴侶,所以你很棒。他們給伴侶附加了很多功能,而他們之所以認為伴侶很好,是因為伴侶能夠配合他們的意願,讓他如願以償。簡而言之,自戀者只是利用伴侶來進一步滿足自己的自戀(McWilliams, 201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