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4歲前教育,決定孩子一生的發展走向

4歲前教育,決定孩子一生的發展走向

【家教智慧 第334期】

4歲前教育,決定孩子一生的發展走向

01

不會說話的「狼孩兒」

上世紀二十年代,印度曾出現過一起轟動一時的「狼孩」事件。

1920年,在印度加爾各答東北的一個名叫米德納波爾的小城,一到晚上,人們就常見到一群「神秘的生物」出沒,說它們「神秘」是因為在三隻大狼後面,總是跟著兩個用四肢走路的「人形怪物」。後來人們打死了大狼,在狼窩找到了這兩個「怪物」,原來是兩個小女孩,大的年約七 八歲,小的約兩歲。這兩個小女孩被送到當地孤兒院 大的取名叫卡瑪拉,小的取名叫阿瑪拉。第二年妹妹阿瑪拉就死了,而姐姐卡瑪拉一直活到 1929年。

狼孩剛被發現時,生活習性與狼完全一樣:用四肢行走;白天睡覺,晚上活動;怕火、光和水;只知道餓了找吃的,吃飽了就睡覺;只吃肉不吃素;吃時不用手拿,而是放在地上用牙齒撕開吃;不會講話,每到午夜後就像狼似地引頸長嚎。

姐姐卡瑪拉經過7年的教育,雖然開始朝著人的生活習性邁進,但卻也只掌握了4、5個詞語,勉強學會幾句話。她死時估計已有16歲左右,可是智力卻只相當3、4歲的孩子。

02

4歲前教育,決定孩子一生

「狼孩」事例再一次說明:直立行走和言語並非人天生的本能,知識與才能更不是天生與俱,所有這些都是後天社會實踐和教育的產物。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姆認為,一個人的智力發展,如果把他本人17歲達到的水平算作100%,那麼4歲時就達到了50%。4-8歲又增加了30%,8-17歲僅獲得了20%。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育人三部曲》中也說過:人的性格、思維、語言都在學齡前和學齡初期形成。

因此,一個人從出生到上小學前這個年齡階段,是人身心發展極為重要的階段。這個階段,人的大腦發育迅速,知識學習沒有前攝抑制,錯過這個關鍵期,就會給人的心理和智能發展帶來無法挽回的損失。

所有這些都說明,孩子嬰幼兒時期所處的環境和所受教育,對他們一生的身心發展起著基礎性、決定性的作用。這也是我們中國古語所說的「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03

「孩子最初看見的東西,他就變成那東西」

人的技能從哪裡來?從生理學上來說,技能是某種行為不斷重複固化的結果。它最早始於人的興趣,而興趣是大腦對外界某些特定事物的敏感反應,而後調動大腦中的聽覺、視覺,運動等細胞為其服務。持續的敏感,持續的興趣,腦電波便會在大腦中形成穩定的邏輯序列,從而固化成人的一種技能。而孩子幼小時期大腦的「固化」,決定著孩子未來思想和行為方向。

因此,對我們家長來說,要想讓孩子未來成為一名科學家,那就當從小把孩子當成科學家來培養;要想孩子未來當一名作家,那從小就要讓孩子沐浴詩書的陽光;要想讓孩子成為一名游泳健將,那就當從小把孩子放進波濤洶湧的海洋!

美國詩人惠特曼在《有一個孩子向前走去》的詩中寫道:「有一個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見最初的東西,他就變成那東西,那東西就變成了他的一部分……」

(敬請關注平湖一柱,精彩教子寶典更在下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平湖一柱 的精彩文章:

人的學習動力從哪裡來?

TAG:平湖一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