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如何讓自己成為一個高效的人

如何讓自己成為一個高效的人

如何讓自己成為一個高效的人

為什麼他可以在一天之內做好多件事,為什麼你在一天之內卻連一件事也做不好。

這樣說話的語氣通常會出現在每個家庭中媽媽對孩子的對話場景中。

在這樣的對話中,我們從旁觀者的立場來看,會發現,一個強勢的媽媽和一個充滿委屈的孩子。強勢的媽媽之所以會強勢是因為她內心的焦慮,她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好過其他的孩子,所以她通過各種犀利的語言去和自己的孩子溝通。孩子之所以委屈是因為他不理解自己的媽媽為什麼永遠要比其他孩子的媽媽嚴厲那麼多。

終於,有一天,孩子長大了,發現媽媽當初的強勢是為了讓自己變得更優秀。

隨著時間的流逝,當初幼小的孩子,變成了可以獨自走天下的大人了。一天之內可以做很多事情,而且沒有一點拖沓。行走在人間,他看到了其他家庭中自己媽媽的影子。他不禁開始思考,為什麼有些孩子可以變得高效,有些孩子卻不能呢?對於這樣的問題,心理諮詢師又會給出怎樣的答案呢?

心理諮詢師認為,工作高效一定和注意力有關,除去注意力這個關鍵的因素,我們會發現,高效背後還有一些重要的因素值得我們探討,比如規劃,比如個體對高效的看法。

在眾多的心理諮詢案例中發現,學習好,工作高效的訪客,他們都有很詳盡的規劃,每天都會有學習日誌和工作日誌要完成。他們的特點是不被日誌帶著走,而是先在前一天將要完成的事情寫在日誌中,做到一件划去一件。也就是說,這份日誌是他們的一個做事嚮導,是一份詳盡的規劃。

當高效成為他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時,他們是不允許自己有浪費時間的跡象的。在可以休息的時間,也把自己安排得滿滿的。就事件的難易程度來確定哪些事情是做了可以讓自己放鬆的,就比如,一個作家在專心完成他今天的稿件之後,轉身去做家務,做家務的時間也是他從高度專註的狀態中轉換出來的過程。家務做完,作家變得放鬆,豈不是一舉兩得。相反地,那些經常不在狀態的人,是因為他們把休息和專註分得太開,不知道這兩者之間可以通過和稀泥這樣的動作而有所融合。



如何讓自己成為一個高效的人

被忽略的「小惡」,被抬高的「自尊」

TAG:上海心潮心理諮詢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