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中國鯤龍600首飛 性能達到世界頂尖水平

中國鯤龍600首飛 性能達到世界頂尖水平

2017年12月24日上午9點40分,中國自主研製鯤龍600水陸兩棲飛機成功首飛,成為繼運-20、C919之後,中國大飛機家族又一名重量級選手。

擁有了運-20和C919兩款大飛機,中國為何還要研發第三款呢?鯤龍600水陸兩棲飛機有何特別之處?

文 | 鐵流 瞭望智庫特約研究員

中國鯤龍600首飛 性能達到世界頂尖水平

鯤龍600

1

與眾不同的鯤龍600



鯤龍600機身長36.9米,高12米,翼展39米,裝載有4台渦槳6發動機,最大起飛重量約53.5噸,巡航時速可達500公里。

從機身尺寸上看,鯤龍600與C919和運-20是一個等級。

那麼,為何還要專門研發鯤龍600呢?主要是因為鯤龍600和C919、運-20的功能和定位不同,能夠執行不少C919和運-20無法執行的任務。

從定位上來看:

C919類似於波音737,主要用於民航客運;

運-20主要用於戰略運輸,同時,擁有改造成為空中加油機和預警機的潛力;

鯤龍600除了可以承擔運輸補給物資到南海島礁的任務之外,還可執行海上搜救和森林消防等任務。

不同的定位又會帶來不同的設計思路:

C919為了獲得較好的經濟性,選擇了相對修長的機身,有利於降低油耗;

鯤龍600需要貨倉來搭載人員和物資,因而機身設計上會略微粗壯一些,但是比運-20小一圈,因為不需要那麼大的載貨量。

鯤龍600最突出的地方是船型「下半身」,這使得它具備運-20和C919都沒有的功能——水面和陸地兩地的起降能力,只要有一塊長1500米、寬200米、深2.5米的水域,鯤龍600就能自由起降。

中國鯤龍600首飛 性能達到世界頂尖水平

鯤龍600底部為船型

此外,鯤龍600還填補了中國在水陸兩棲飛機上的技術空白,同時,打破了西方國家的壟斷,讓中國成為全球少數擁有自主研發水陸兩棲飛機能力的國家。

2

可上天,可下海,可滅火



就具體功能來說,鯤龍600也是十分能幹。

首先,鯤龍600具有非常強的水上救援能力。

一般情況下,海上救援的黃金時間為12小時。

即便有救生衣,低於20℃的海水也會導致落水者體溫下降;

當海水溫度處於10℃到15℃時,根據身體素質的差異,落水者能在1到2小時里保持清醒意識;

當海水溫度低於10℃時,普通人在30分鐘後就會失去意識。

「泰坦尼克號」沉船時,上千人落入北冰洋,大部分人在10分鐘內就被凍死了。

中國鯤龍600首飛 性能達到世界頂尖水平

泰坦尼克號沉沒畫作 圖源:視覺中國

此外,落水人員還面臨著鯊魚等海洋生物的威脅。

因此,海難救援必須與時間賽跑。

如用救援船艦搜索,效率較低,容易錯失海上救援黃金時間。

直升飛機效率要高於船艦,但是,它只能完成近海搜救,超過500公里的半徑距離就「鞭長莫及」了。此外,直升飛機能搭載的人數也是有限的,這也會拖慢救援的進度。

2006年2月2日晚,埃及一艘名為「色拉姆98」的客輪在駛離沙烏地阿拉伯西部杜巴港大約62海里(約114公里)時失事。

該船載有1400多名旅客和船員,截止2月4日,只有448人獲救,190多人的遺體被找到,800多人失蹤。

「薩拉姆98」號的航線一共只有120海里(約222公里),失事地點距離沙特和埃及海岸都不遠,可是,救援船隻在10個小時之後才到達,除了惡劣的大風天氣,船隻的性能不足拖延了救援進度也是一大原因。

相比之下,鯤龍600優勢明顯:

*最大航程達4500公里,最大救援半徑可達1600公里,可覆蓋中國大部分海域及專屬經濟區,特別是海難多發的內海主航道;

*最大巡航速度為500公里/小時,前往1000公里之外的海難事發地來回只需要4個小時,能夠趕上黃金救援時間;

*一次可以搭乘不少於50人(目前通用的日本US-2水陸兩棲飛機一次大約搭乘20人);

*能在海浪高達2米的情況下自由起降,能夠適應中國南海75-80%的自然海況,非常適合在南海執行海上救援任務。

其次,在森林消防方面具有很大應用潛力。

在森林滅火工作中,受森林地形限制,大型車輛無法進入火場,很多時候地面消防人員只能依靠雙腳抵達火場參與滅火。

這樣不僅費時費力,而且能攜帶的防護裝備、滅火器材和後勤補給都非常有限,導致滅火效率低,危險叢生,給參與滅火的幹部群眾和消防官兵帶來較高的安全風險。

一般的直升機只能搭載1噸左右的水,投下去的水彈對於森林大火來說「杯水車薪」。而且,直升機的航速較慢,等其二次投遞的時候,之前的水彈效果已然被大火吞沒。

在森林滅火工作中,採用大型水陸兩棲飛機是一個好的選擇,不少國家採購了加拿大的龐巴迪CL-415用於森林消防工作。

中國鯤龍600首飛 性能達到世界頂尖水平

加拿大的CL-415

鯤龍600滅火效益不低於CL-415,它可以在首次投水結束後,20秒內完成重新汲水12噸,隨後再次飛往火場滅火,實現二次投水,這大幅提升了滅火效率。

最後,鯤龍600在中國的國防安全上發揮著巨大作用。

目前,中國已經在南海修建了數個跑道在3000米左右的機場,但依然有眾多小島礁無法起降大型運輸機,只能依賴船舶進行人員補充和後勤補給。鯤龍600的服役解決了這個問題,實現了人員、裝備、物質的快速輸送,對捍衛我國南海權益尤為重要。

另外,鯤龍600還有一定的改裝潛力。根據不同任務的需要,鯤龍600可以改裝成電子戰、海洋環境監測與保護、資源探測的機型。這對於中國的環境保護及資源探測意義重大。

總而言之,鯤龍600對中國意義重大,不僅對森林消防、海疆巡邏、島礁後勤運輸、海難救援等方面意義重大,還讓中國成為全球少數擁有自主研發水陸兩棲飛機能力的國家。

3

國際頂級水平



那麼,如此厲害的鯤龍600,在國際上處於什麼水平呢?

目前各國的水陸兩棲飛機主要有俄羅斯的別-200、日本的US-2、加拿大的CL-415。

我們先從外形尺寸、最大起飛重量、最大巡航時速和最大航程等指標對這四者進行比較:

*中國的鯤龍600最大起飛重量為53.5噸左右,機身長36.9米,翼展39米,機身高12米,最大巡航時速500公里,最大航程在4500公里左右。

*俄羅斯的別-200最大起飛重量為36噸左右,機身長32米,翼展32米,機身高8.9米,最大巡航時速700公里,最大航程在4000公里左右。

中國鯤龍600首飛 性能達到世界頂尖水平

日本的US-2

*日本的US-2最大起飛重量為43噸,在陸地起飛的最大起飛重量為47噸。機身長33.4米,翼展33.1米,機身高9.8米,最大巡航時速480公里(最大飛行時速560公里),最大航程在4500公里左右。

*加拿大的CL-415最大起飛重量為20 噸左右。機身長近20米,翼展28米,機身高9米,最大巡航時速376公里,最大航程在2500公里左右,屬於輕量級選手。雖然CL-415在商業上表現不錯,但畢竟在尺寸、飛行時速、最大起飛重量等硬參數上與鯤龍600和日本US2差距較大,因而在性能比拼中率先出局。

由以上對比可以看出,就飛機的最大起飛重量和尺寸來看,中國鯤龍600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

從巡航時速上來看,俄羅斯的別-200排在第一,中國鯤龍600與日本US-2不相上下。不過,別-200採用的是渦扇發動機,這使得它可以獲得較高的飛行速度,但是其起降時應對惡劣海況的能力則受到一定影響。這應該也是別-200曾經獲得過俄國國內上百家訂單,但至今實際生產量沒超過2位數的原因之一。

中國鯤龍600首飛 性能達到世界頂尖水平

俄羅斯的別-200

此外,水面起降抗浪高度也是考查水陸兩棲大飛機的重要指標。鯤龍600的水面起降抗浪高度指標是2米,日本US-2的則為3米。不過,US-2的指標恐怕有注水的嫌疑——2015年4月,日本海上自衛隊一架US-2在訓練中起飛失敗,發生機體損壞、浮筒折斷、一個發動機脫落的嚴重事故。而根據新聞報道,當時的海浪高度是小於3米的。

再考慮到鯤龍600的後續改進潛力,其與日本US-2的水面起降抗浪高度指標應該處於同一水準。

中國鯤龍600首飛 性能達到世界頂尖水平

日本US-2訓練事故

從運載能力來看,鯤龍600的最大起飛重量和機艙容積都比日本US-2大,鯤龍600能搭載50人,日本US-2隻能搭載20人。

此外,鯤龍600的國產化程度非常高,比如航電設備中的核心器件實現國產化,發動機也是國產的渦槳6。

作為對比,US-2的航電設備國產化率為60%左右,發動機也是進口英國的羅爾斯·羅伊斯AE2100J發動機。而且,由於問世比US-2要晚,再加上這些年中國電子工業的巨大進步,鯤龍600擁有比US-2更好的航電設備。

綜合以上的諸多對比,可以說鯤龍600絕對處於國際頂級水平的水陸兩棲飛機。

中國鯤龍600首飛 性能達到世界頂尖水平

鯤龍600

4

全國大協作



不過,如此優秀的鯤龍600的製造過程是困難重重的。

2009年,鯤龍600項目就正式立項了。

起初,中國曾尋求過國外技術合作,但是被國外企業拒絕。

這「迫使」中國走上了全國大協作的自主研發之路,其中中航工業旗下的諸多直屬公司貢獻頗多。

*中航工業成飛承接了鯤龍600機頭(機頭包括飛機座艙、前起落架艙等結構,共有5200 余個零件)大部件的研製任務。

成飛在2014年初開始接收設計數模,並於2015年3月17日交付。

*中航工業西飛負責鯤龍600中機身的研製工作。

2014年底完工,2015年3月,西飛將中機身大部件交付中航工業通飛華南公司。

*中航工業陝飛承接了鯤龍600中後機身、後機身段的研製工作。

根據之前研製運-8、運-9等機型的經驗,陝飛攻克了複雜船體結構裝配工藝和大型機身蒙皮多層化銑等技術難關,完成了承擔的大部件試製工作。

*中航工業哈飛成功研製出滿足鯤龍600所需求的浮筒。

2012年,哈飛開始進行浮筒大部件的設計和論證,耗時3年完成任務。

鯤龍600

*中航工業通飛華北公司承接並完成了包括鯤龍600主起落架護板、系統散件、鐵鳥試驗件、主起落架護板落震試驗件,滑油箱試驗件、鑒定試飛改裝系統件等在內的試製任務。

*中航工業通飛南方公司承擔發動機的研製工作。

*最終,由中航工業通飛華南公司負責整機裝配工作。

在全國大協作模式下,國內各單位完成了5萬多個結構及系統零部件、近120萬個標準件等的設計和製造。

C919採用美國航空發動機、在航電方面與國外聯合研製,而鯤龍600在這兩方面均實現了高度國產化。

目前,鯤龍600已經在國內接到了17份訂單,印度等國家也紛紛過來打探消息,以期尋求合作。

對於鯤龍600際遇的變化,中航工業通飛公司總經理曲景文感慨不已:

「我們曾經尋求過(國外)技術合作,都被拒絕了,當我們的這款產品已經進入到今天的時候,相關(國外)公司主動來找我們,要求技術合作。當你沒有的時候,什麼都拿不到,當你有的時候,一切都改變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鐵流 的精彩文章:

獵鷹9號發射又失敗 Space X表示不背黑鍋

TAG:鐵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