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唐伯虎科考舞弊案 帝國的處理結果為何很荒唐?

唐伯虎科考舞弊案 帝國的處理結果為何很荒唐?

【灰墨齋聊舊詩93】

上次聊到唐寅高中「解元」,可謂春風得意馬蹄疾,以他的性格那是要「一日觀盡長安花」的。據說他中舉後並沒有收斂和吸取上次的教訓,而是繼續招搖過市、流連歡場,展示其風流才子本色,很多朋友都在替他捏把汗。

唐寅的秉性,說好聽是風流倜儻,說難聽是疏狂不羈,註定不適合帝國的官場,只適合當藝術家。

中國傳統那些夫子肯定看他不順眼,所以祝允明又站出來規勸他說,「夫謂千里馬,必朝秦暮楚,果見其跡耳。非謂表露骨相,令識者苟以千里目……

祝枝山大概意思是說:千里馬是跑出來的,不是擺造型好看擺出來的,你不要一天到晚擺出一副名士造型,很多人看不慣你知道嗎?這樣以後不好混,容易犯小人啊。兄弟,低調點啊!

祝枝山草書墨跡

為什麼四大才子中老是這個祝枝山(祝允明就是祝枝山,因為他右手多長了一個手指,所以自號枝山)出來「教育」唐伯虎呢?一來因為祝枝山是他們中年齡最大的,比唐伯虎和文徵明都大十歲,比徐禎卿大十九歲;二來因為他的確對官場和士林比較資深,有資格「教育」唐寅,要知道他們祝家是七代為官的士族家庭。

當然和他同齡的文徵明也勸過他,可惜忠言逆耳,他曾一度還有點反感文徵明,後來倒霉了才寫信給文徵明表示歉意,並承認在做人上面文徵明是自己的老師,當然那是以後的事了。

現在唐伯虎正春風得意,準備上京趕考當狀元了!唐解元那時候名聲遠播,的確有不少粉絲,比如江陰富家子弟徐經就是一位。

他在趕考途中恰好遇到這個徐經,徐經十分仰慕唐伯虎的才華,就盛情邀請唐伯虎坐自家的豪華游輪去北京。那時候走京杭大運河的水路肯定是最舒服的出行方式,徐經那艘豪華游輪肯定比現在開勞斯萊斯還牛逼。

因為這艘游輪上廚子、丫鬟一應俱全,還帶得有梨園戲班子,一路歌舞昇平,相當於現在出去隨時帶十幾個三線明星,那排場的確不是唐寅那種開小餐館出身的人見識過的。

風流才子唐寅作品欣賞

寶船、美女加好酒,的確讓唐寅有點飄飄然不知所以,他完全把好朋友的規勸拋到九霄雲外,二人一到京就成為新聞焦點人物。

在天子腳下,皇城根里,他們居然高調地帶著戲子到處招搖過市,因此很多人對唐寅的印象已經是「蓋棺定論」了。(參見何良俊《四友齋叢說》)

當然他們還高調地送禮拜謁了當年的主考官程敏政,在他們看來也許是心中無鬼、光明正大,但討厭他們的人可就不會這樣理解了。

很快,考試開始了,噩夢也開始了……

很多書講到這一段都會大肆渲染以下這個情節,包括央視的《百家講壇》。大致是:那年的考題出得很偏,而恰好唐寅和徐經的卷子得很好,所以就有人舉報他們賄賂考官、泄露考題,最後含冤下獄。更有甚者說,唐寅事先就把考題泄露於眾,作弊無疑……

那麼當年的事情真的是這樣的嗎?我覺得真相如何的確誰也說不清了,但至少以上說法非常不嚴謹。

首先有人告他們漏題是事實。《明孝宗實錄》中記載戶科給事中華昶(公訴人)當年是這樣奏的本:翰林學士程敏政假手文場,甘心市井,士子初場未入而《論語》題已傳誦於外,二場未入而表題又傳誦於外,三場未入而策之第三、四問又傳誦於外。江陰縣舉人徐經、蘇州府舉人唐寅等狂童孺子,天奪其魄,或先以此題驕於眾,或先以此題問於人……

但幸虧唐寅他們考得並不好,若前兩場真考得好可就有口難辯說不清了。儘管程敏政毫不忌諱地對其它閱卷人說,那個考得好的卷子肯定是唐寅,但結果反而說明他們是坦蕩的。

在《明孝宗實錄》中時任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李東陽調查此案後向皇帝彙報說:「曩者給事中華昶劾學士程敏政私漏題目於徐經、唐寅。禮部移文臣等重加翻閱,去取其時,考校已定,按彌封號籍,二卷俱不在取中,正榜之數有同考官批語可驗……

按說查無實據(唐寅和徐經「二卷俱不在取中」),唐寅他們應該無罪釋放,而御史按照當時的法律可以「風聞言事」(可以聽點風聲沒有證據的彈劾官員,若最後查無實據也不擔誣告責任),也該不予追究。但要知道中國是以德治天下,而不是以法,有沒有錯和「罪」更多要看道德動機和對社會所謂公序良俗的影響而定。

很快就有御史同僚幫華昶說話了,鎮撫司工科給事中林廷玉頗有「正義感」地說道:「臣于敏政非無一日之雅,但朝廷公道所在,既知之,不敢不言。且諫官得風聞言事,昶言雖不當,不為自家計也。今所劾之官,晏然如故,而身先就獄,後若有事,誰復肯言之者?……

意思是說:華昶雖舉報不實,但他是御史本來就可以風聞言事,再加上他舉報科考作弊是為了「有盛世所宜」的國家利益,不是為自己(其實完全有可能公報私仇),而現在舉報的人下獄了(一同下獄的還有唐寅、徐經),被舉報的官員居然「晏然如故」,那以後還有誰肯站出來為國家而舉報?

後若有事,誰復肯言之者?」這句話的確高,撓到帝王的癢處了!皇帝就得讓下面互相撕咬,他才好「垂拱而治」,若下面時時「一團和氣」,他反而不好控制了。

所以最後的處理結果是:荒唐的各打五十大板。徐經、唐寅、程敏政不檢點,瓜田李下不知避嫌,程敏政勒令退休,徐經、唐寅罰款。華昶所指不實,罰款、降職,從首都北京調到陪都南京了事。

今天引用了很多《明孝宗實錄》的原文,相當於調閱一下當年案子的卷宗,為的是讓大家全面了解一下當年各方的辯詞。當然,我引用的原始資料還很有限,是我從大量資料中挑選的一些片段,由於資料太多,也沒有逐句翻譯了,大家有興趣可自行考據,或留言討論。

那麼唐寅出獄之後又當如何打算呢?我們下次再聊。(灰墨齋主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灰墨齋 的精彩文章:

誰說封建家長都是「賈政」 文徵明的爸爸就是另類

TAG:灰墨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