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淺議山水畫卷

淺議山水畫卷

數月前,王希孟的青綠山水長卷「千里江山圖」在故宮博物館展出,惹來人們駐足觀賞。竊以為,王希孟筆下的江山,雖與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有幾分異曲同工之妙,然而論其氣勢之磅礴,格局之壯闊,則遠甚「富春山居圖」。不僅如此,畫中融合了道教的名山洞天,與北宋畫作的精巧的筆觸。陳丹青說,「人在十八歲年紀,才會有這股子雄心和細心,一點不亂。不枝蔓,不繁雜,滿篇貴氣,清秀逼人。」我甚以為然。王希孟確為天才。

王希孟的青綠山水再一次掀起了人們對中國傳統山水畫的熱情。王希孟讓人們覺得,那冷冰冰的山水是有生命的,這種輝煌的生命力彷彿一條紐帶,讓人們對深沉嚴肅的中華文化感到迷戀和親切。

沈 周

借這個機會,我想談談自己看過的一些中國傳統山水畫的展覽。也許是受董其昌南北宗論調的影響,我比較偏愛元明清時期的文人畫。禪宗中,乞兒唱蓮花落的故事,正體現了當時那些藝術家對永恒生命真性的追求。

作為明代吳門畫派的開創者,沈周是特別的。他出生高貴,淡泊名利,一生不追求科舉,惟以丹青自適,卻享譽吳中。與一般重視蕭然物外之趣的文人畫家不同,沈周是個親和生活的人,他品性高潔,為人恬淡溫和,樂善好施。他的畫以「平和」為特點,重視表達自己的直接感受,何良俊曾對其有如下評價,「即興之作,當下妙悟,石田善為之。」

沈周的畫,筆墨粗簡豪放,筆力斬截又優柔於內,溫潤雄渾的筆法中自顯一股平和之氣。每每欣賞沈周的畫,我都能從中感受到一種和諧的圓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圓滿。他的畫作,留白較多,境界清曠平遠。沈周亦有很多仿倪雲林的畫作,然而,與雲林的蕭疏冷寂截然相反,沈周的畫總是透露出一股暖暖的溫情,給人一種「草長鶯飛二月天」的春日暖意與愉悅。

文 徵 明

文徵明(衡山)是吳門畫派另一名傑出的書畫家。他師從沈周,且兼李唐、趙孟頫、黃公望等的筆法。文徵明的人生也是一個勵志故事。他出身官宦世家,雖才華橫溢卻一直未能考取功名。後來,在五十四歲那年,經人推薦,獲得翰林院待詔職位,卻屢屢遭人排擠。三年後,他辭職,積極而大氣地投入到書畫創作中。

衡山的畫給人一種「淺」的印象,他畫平凡之物有平淡之美,畫中自有一種雲淡風輕的美感。他在「聽玉圖」一詩中寫道,「不然吾亦吾,竹亦自竹耳」,希望達到一種物我合一、物我兩忘的境界,以王國維的話來說,即「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衡山之畫,沒有蕭索荒蕪,反而處處充滿了生活的情趣與濃濃的愛意,有詩云,「能任窗前草自生」。所謂「會心非在遠,悠然水中竹」,也許,正是這種獨特的淺近之氣,使得衡山的畫歷久而彌新,逾千年仍煥發出勃勃生氣,給人親切和愉悅。這是藝術的魅力,更是生命真實性的永恆。

仇 英

仇英作為「明四家」之一,早年只是一個民間畫工。少年時做過漆工,畫家周臣覺得他有才,就收他做學生,後來與很多文人交往甚密。仇英的山水以北宋時期的大青綠山水為主,其人物畫以工筆重彩法為主,他擅長各種臨摹,人物、山水、花鳥、亭台樓閣等,仿古人之作惟妙惟肖,入木三分。仇英的畫給人的最大感覺是「認真」,整體工整精艷、工而不板,各種細節嚴謹周密、刻畫入微。

文案:何蕊

排版:何蕊

*本條推送內容系CESA為作者提供平台,不代表CESA觀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ESA中國工學生聯合會 的精彩文章:

TAG:CESA中國工學生聯合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