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蔣經國的一生三變

蔣經國的一生三變

GIF

本 文 約3700

閱 讀 需 要

8min

蔣經國的一生經歷,堪稱波瀾起伏。尤其是與孫中山之子孫科及弟弟蔣緯國等政治二代相比,他更顯得際遇非常。也許恰恰是這種「勞其筋骨、苦其心志」的磨練,讓他這樣一個並無超凡秉賦的人,最終得以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

留學蘇俄淪為人質,在鄉村廠礦間輾轉求生,讓他終生眼睛向下,敏感於底層疾苦。上海整頓金融失敗,讓他明白自己之短,更明白什麼叫大勢不可違。而刺殺江南案造成的巨大風波,則徹底堵死了他暗中設計的蔣家三代接班進路,台灣政治因此才有機會迎來翻天覆地的變局。

三道坎三大變,均勻分布於蔣經國的一生,構成了他的基本生命節奏,並限定了他的大致社會成就。

第一變:蘇俄歸來被「洗腦」

蔣經國十五歲留學蘇聯,畢業即淪為人質。等到西安事變後,國共第二次合作達成,他才獲准於1937年回國,滯留蘇聯時間長達十二年。

回國前夕,他曾神秘夜訪駐蘇大使蔣廷黻,探聽父親是否真的歡迎自己回國。他最擔心的是,1936年1月他曾在蘇聯《真理報》上公開發表《獻給母親的信》,可能會對父親造成傷害。

的確,對蔣介石而言,被兒子斥為屠殺人民的「劊子手」和帝國主義的「走狗」也就罷了,還被兒子揭露家暴,說他曾抓著妻子毛福梅的頭髮把她從二樓拖到一樓,而且,還說他毆打自己的母親王采玉!這種指控,實在太有失體面了。蔣介石應該看得出來,在公開信中,論及政治分歧,蔣經國說得再狠,也不過是應景之語,但涉及家庭隱私,蔣經國是動了真情罵了真話的。

蔣介石(右)、毛福梅(左)、王采玉(中)與蔣經國(中前)

但對於蔣介石,蔣經國顯然多慮了。自己的親兒子,流落外邦十餘年,一度生死不知,如今一朝回歸,欣喜若狂還來不及呢。當然,為了維持表面尊嚴,蔣介石還是要冷落他半個月的,這也不算太過分。

在蘇密會蔣廷黻大使時,蔣經國曾表達過對中國未來的抱負,蔣大使當即不客氣地警告他說:回國後,一年之內,不要提這些話!果然,蔣介石對蔣經國的宏偉理想毫無興趣,直接安排他回奉化溪口老家省親,並要求他像軟禁一樣閉門讀書,一年之內,不得與聞任何政治、經濟、軍事事務。

當時還沒有「洗腦」這種概念,蔣介石希望蔣經國「洗心革面,清除餘毒」。具體辦法,就是大量讀書。蔣介石所開書目,主要是朱熹、王陽明和曾國藩的著作,外加孫中山文集若干種。蔣介石特別提示,要讀中山先生的中文原版,因為俄文翻譯版已把涉及馬列主義的議論刪除得乾乾淨淨。

說起來蔣介石也很有意思,想改造兒子,卻不把兒子帶到身邊耳提面命,只遠程督促他讀書。作為軍人,一直在戰場上拼拼殺殺的蔣介石,居然對書的功效如此迷信,以為朱熹加王陽明再加曾國藩,就足以重塑一個新兒子了。所以,要說蔣介石只是一介武夫,還真就得慎重了。

但對於蔣經國,蔣介石也顯然多慮了。在蘇十二年,蔣經國親眼目睹並經歷過基層鄉村與工礦企業普通人的困苦,他可以在《真理報》上發表文章痛斥蔣介石,同時熱情宣告自己的祖國就是蘇聯,同一時段,他的日記卻是這樣寫的:「這六個月的艱苦日子,一家三口只靠妻子的收入維生。我的情緒極度低落,朋友亦漸漸遠離了我。」

因此,蔣經國的內心,實際上比蔣介石更有溝壑。論及對蘇俄的認知,他恐怕比孫中山書中所寫的,還要真切深刻。但蔣介石想讓他看的東西,他就認真看;蔣介石想從他嘴裡聽到的心得,他就認真說。如果蔣介石真的得意於自己對兒子洗腦取得了巨大成功,那也是兒子想表現得讓他覺得自己取得了巨大成功。

1954年,蔣經國(左)與蔣介石(右)合影

在蘇十二年,這一套本領,蔣經國早已錘鍊得爐火純青。

蘇俄生活還讓蔣經國形成了兩大習慣,一是不懼與基層百姓在一起,二是嚴格的紀律性和強悍的執行力。後來無論是在贛南搞特區,還是在北京打老虎,他都表現出快刀斬亂麻的行事風格;尤其是在上海用鐵與血的手段整頓金融秩序,更體現出了戰鬥民族對他性情與作風的強大影響。

第二變:上海「打虎」走麥城

1948年8月,蔣經國受命赴上海整頓金融秩序,工作目標是限定物價,以保證新貨幣金圓券的順利發行。

蔣經國赴上海「打老虎」,電影《建國大業》

GIF

為什麼要發行新貨幣呢?因為舊有的法幣無限貶值,已經形同廢紙。以上海為例,1948年的物價,相當於1937年物價的一千一百萬倍。印刷廠印一張法幣的成本,已經高於這張法幣的票麵價值。

要限價,就必須打擊投機行為,為此,蔣經國動用警察等部門,組建了龐大的執法隊伍。為了迅速立威,他還設立特別刑事法庭,槍斃了財政部秘書陶啟明、警備部稽查大隊長戚再玉等,逼得戴立庵等民營銀行家不敢回家睡覺,生怕隨時被抓進黑監獄,最終,惹得上海市長吳國楨直接向蔣介石遞交辭呈。

一般認為,蔣經國通過一系列鐵腕手段,打擊了奸商,穩定了物價。而意外事件是,他毫不客氣地把杜月笙的兒子杜維屏判了六個月徒刑,惹惱了這位海上大佬,憤然舉報揚子公司囤積大量物資。

杜月笙舉報揚子公司才是大老虎,電影《建國大業》

GIF

蔣經國要維護自己鐵面無私的形象,必須處理揚子公司。可揚子公司的老闆,是宋美齡的外甥孔令侃。情急之下,宋美齡把在北平前線督戰的蔣介石都調到了上海,以給蔣經國施壓。無奈之下,蔣經國放過了揚子公司,整個「打虎」行動也就不得不半途而廢了。

這樣的邏輯,簡單好懂,易於口口相傳。但實際上,蔣經國上海打虎失敗的原因並不在此。著名記者徐鑄成當時就在報紙評論中反覆指出,經濟有自己的運行規律,靠警察和監獄等武力來建立對一種貨幣的信心,在人類歷史上還從來沒有過成功的先例。

也就是說,不管有沒有揚子公司搗亂,蔣經國在上海的整頓工作,都不可能取得成功。一個非常簡單的原理是,物價上漲的根本原因在於濫發紙幣,而金圓券的發行量則是蔣經國無權控制的。這邊蔣介石為內戰所需,無限制大量發行金圓券,那邊卻要求蔣經國把刺刀架在上海人脖子上限制物價,這本身就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1948年11月,南京方面在重重壓力之下宣布,取消限價政策,隨即,金圓券迅速貶值,直追當初法幣的水平。金圓券發行的失敗,也就預示著蔣記政權的總崩潰。

十億金圓券和等值的3400美元,1948年

而蔣經國在上海打虎的七十天里,靠雷霆手段,用金圓券給中央銀行兌回黃金114萬兩,美鈔3452萬元,港幣1100萬元,銀元369萬元,白銀96萬兩。這些財富的擁有者,多是老老實實的普通百姓,他們聽信了蔣經國的愛國激勵,用金銀換回了金圓券,可結果,蔣經國拍拍屁股離開上海,他們手裡的金圓券,就統統變成了廢紙,多少家庭,一夜破產。

著名文化人曹聚仁這樣寫過:「經國放下經濟特派員職位的前一星期幾乎天天喝酒,喝得大醉,以至於狂哭狂笑。這顯然是一場騙局,他曾呼籲老百姓和他合作,老百姓已經遠遠離開他了。有的人提起經國,就說他是政治騙子;也有人原諒他,說這都是楊貴妃不好,害了他。」

實際上,回頭想,蔣經國可能還應該感謝宋美齡橫插一杠,由此,他就找到了替罪羊,既可以推脫自己的責任,又可以掩飾自己不懂經濟的實情。而且,這也與西周亡了怨褒姒,大明亡了怪陳圓圓,是一樣一樣的習慣思路。

經歷這一次失敗,蔣經國最大的變化,是終於承認了,人力無法阻擋大勢。這種權變的領悟,應該為他後來在台灣啟動政治現代化進程,奠定了一定的心理基礎。

第三變:刺殺江南王朝覆

在台灣,蔣經國曾信誓旦旦地公開承諾:未來蔣家人不能也不會再接班。

可明眼人都不免暗自嘀咕:當初蔣介石也沒有直接宣布把大位傳給蔣經國,而是借用嚴家淦為跳板,順利實現了權力過渡。

蔣經國為次子蔣孝武所做的諸種安排,同樣煞費苦心,步驟分明。先讓他掌管文宣,後安排他接手特務系統,尤其是「陽明山訓練班」,完全是為他量身訂製的,由此,他與連戰、吳伯雄、宋楚瑜等少壯派結成了「同學」關係,實際上就是在搭建「太子黨」的基本班底。因此,一旦蔣孝武羽翼豐滿,上位條件水到渠成,那麼蔣氏收回承諾,也不是什麼難事或新鮮事。

但1984年美國舊金山郊區一聲槍響,作家江南死於血泊之中,同時,這也敲響了蔣氏王朝的喪鐘。

《蔣經國傳》的作者江南,在舊金山寓所遭人槍殺

作家江南著有《蔣經國傳》,對蔣家內幕多有揭露,據信此即為肇禍根由。美國司法部門一度對此案窮追不捨,由黑社會竹聯幫殺手一路查到台軍方情報機構最高負責人汪希苓。汪希苓背後的主使又是誰?美國人沒有公開宣布過,但幾乎所有人都相信,是蔣孝武,還有部分人懷疑,是蔣經國。

可惜世上沒有超級天眼,否則竊聽一下蔣經國與蔣孝武在密室內如何議論江南案,應該比任何懸疑劇都更加驚心動魄。如果蔣經國事前完全不知情,那麼令他最為惱火的一定是:蔣孝武居然預想不到,在美國領土上有組織地謀殺美國公民,在美國人看來,不啻於對美國宣戰!

這一場大風波的結果是,蔣孝武被流放到新加坡,從此再沒有靠近權力中心半步。

1912年,蔣介石刺殺陶成章,蔣氏王朝初現苗頭;七十二年後,蔣孝武刺殺江南,蔣氏王朝正式落幕。用槍來開頭,用槍來結尾,蔣家倒也做到了有始有終。

作家李敖素來痛恨蔣氏父子,因此他的《蔣介石評傳》對蔣家處處攻訐,沒半句好話,平心而論,這難免有失公允。但是,對於蔣經國在台灣民主化問題上的貢獻,李敖的見解自有高明之處。

李敖認為,台灣「四十年在自由、民主、人權、憲政上的大凍結、大逆退」,蔣經國是真正的責任人。臨去世,迫於內部與外部的強大壓力,才不得不開放黨禁,開放報禁,允許老兵回大陸探親,這只不過是把一直死死踩著的腳抬起來一下而已,實在不宜把一切功勞都歸到他的頭上,並加以無底線讚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搜歷史 的精彩文章:

曹公案·曹操的部下為什麼集體反水跟了呂布?

TAG:搜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