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這麼多大爛片,你就不好奇拍它們是怎麼拍的嗎?
深 V 電 影
感悟人生只需一刻鐘
當去年9月份,北電錶演系研究生、北大影視學博士畢志飛老師以他的驚世名作《逐夢演藝圈》橫掃整個中國影視圈。
此片註定成為中國影壇里程碑式的作品!
豆瓣評分2.1分!
這說明什麼?
說明豆瓣不準打零分的制度多麼偉大!
它幾乎以一己之力拯救了《富春山居圖》、《小時代》等電影,將郭敬明老師、何炅老師等人順利扶上岸。
這是人性的溫暖;
這是道德的閃光!
我建議今年的全國道德模範,就給畢志飛老師了。
而在大洋彼岸的土地上,也有這樣一部令人高山仰止的作品。那就是2003年,由「美國畢志飛」托米·韋素老師自製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房間》。
雖然他們拍的電影都很爛。但好的電影大致相似,爛的電影各有各的爛法,《房間》和《逐夢演藝圈》爛的方向還是不一樣的。
我個人覺得有一條短評很能描述我對這部電影的感受。
「在昏昏欲睡的狀態下,我居然就這樣堅持看完了。
看片頭以為是旅遊觀光片,之後發現是不專業的成人片,看到女主出軌以為是倫理片,之後又發現它是一部懸疑片,可疑惑還沒被解答男主角就死了,這到底是什麼片呢?最後的最後,我終於明白了,這是一篇英語聽力。」
太牛逼了,90分鐘的英語聽力啊!托福聽力考試也就30分鐘!
但當你真的看這部電影時,你就會感受到這部電影詭異的魅力。
極度萎靡的床戲;
(被現場場記吐槽是在用肚臍眼在做愛嗎?)
勘稱弱智的橄欖球遊戲;
莫名其妙出現的人物又莫名其妙地消失,還經常伴隨著好像小學生寫的台詞「我沒打她,胡說八道,一派胡言,我沒打她,我沒打……」
最災難的還屬表演,托米·韋素老師每次出場,都會為我們展現混合著精神分裂,重度失憶症、躁鬱症式的演技。
這樣的電影,怕是免費請人看都不會有觀眾的吧?
但是,
每年都會有影院不定期放映《房間》,電影的擁簇們則在黑暗中瘋狂歡呼。
為何這麼爛的片都有人樂此不疲地看?
想知道答案就得去看看被稱為好萊塢「最具同性戀氣質的異性戀」——詹姆斯弗蘭克自導自演的傳記片——《災難藝術家》了。
詹姆斯弗蘭科靠在此片中扮演托米韋素,成功拿下哥譚獨立電影獎的最佳男演員桂冠,並有望在今年的奧斯卡上繼續有所斬獲。
此片的北美票房也持續走熱,蟬聯了兩周的冠軍。可謂獎項票房雙豐收。
豆瓣評分8分。
也許是巧合,除了愛怕爛片,《災難藝術家》的主人公——托米·韋素在許多方面,都很像畢志飛老師。
首先是,他們對於自己容貌的執念。是的,他們都喜愛把自己的大臉放在海報的正中央。
另外,他們都很有錢。
、然具體數額保密,但據悉《房間》的製作費用超過600萬美元,拜託,那可是10多年前的600萬美元!那時好多好萊塢大片的預算也不過幾百萬美元。
再看看畢志飛,哇,同樣很有錢。
八年劇本創作,三年後期製作,五千萬的投入……
兩位,你們錢到底都花哪去了?
當然,畢志飛老師有比托米韋素老師厲害的地方,那就是他的科班出生,學歷傲人。
而托米·韋素是一個毫無任何電影知識的人。
他對表演最大的理解,就是用咆哮的方式念出台詞。
比如莎士比亞的名句「to be or not to be……」
這樣咆哮體加上奇異的裝束、古怪的表演方式,讓準備在好萊塢闖蕩的托米吃盡了閉門羹。
受挫的他不甘心,跑到一位好萊塢製片人的餐桌邊上,費力地念起莎翁劇的台詞。
卻換來了一句打擊至深的評價——
「給你一百萬年,你也成不了一名演員。」
灰心的他跑回家,找到同樣是落魄小演員的格雷格,決定拍一部屬於他們自己的電影。
但是他好像完全不接受「正常拍電影」的方式
比如正常人拍電影都會選擇租設備,但他不行,他直接買,還買了兩套,一套膠片,一套數字。
比如正常人都會選擇現成的場景,但他不行,他一定要再花錢搭一個。
你一定會問,這人哪裡來的錢?
不好意思,我也不知道,這都已經成了好萊塢最大的未解之謎了。
總之,他自製自編自導自演,想把電影做成什麼樣,就做成什麼樣。
但莫名其妙的劇本,隨心所欲的拍攝,很快讓劇組裡專業的工作人員受不了了。
他們私底下處處嘲笑湯米,這都讓湯米通過劇組紀錄片的鏡頭知道了。
在拍攝一場床戲時,湯米強行要求他們拍自己的屁股。
工作人員爆發了,指責湯米就是個十足的傻逼。
湯米也爆發了:
「我給你們工作,我給你們薪水,但你們完全不尊重我!」
「我聽見你們說托米是怪胎,托米像科學怪人,像吸血鬼強姦犯,我都聽見了!」
湯米憤怒地咆哮著,好像繼續念著他的台詞。
「下次再讓我聽到誰嘲笑我,都給我滾蛋!」
本質上來說,《災難藝術家》是一部堪比《Lala Land》的勵志電影。
因為主人公湯米無疑是一個失敗者,除了來源神秘的錢,他幾乎一無所有,連朋友,也只有格雷這一個。
但這樣的設定,反而更能凸顯他追夢的極致。
因為在好萊塢,像他這樣想「成什麼」但最後「什麼都不是」的人實在太多了,只不過別人都沒有他有錢而已。
他本質上是個孩子,或者說「巨嬰」。
他拒絕承認自己其實毫無表演的天賦;
更拒絕承認自己根本沒有能力去做好一部電影;
也拒絕接受別人對他的意見和指點。
他拼勁全力,他真地覺得自己在創造一件偉大的藝術品。從這點上來說,他確實是一個勇敢者。
但命運嘲弄著他。
他如此努力地帶著一群人去拍電影,卻拍出了被稱為「影史最爛」的電影。
所以表面上很好笑,但實際上很心酸。
這是一部典型的反「美國夢」的電影。
它告訴你,有時候,不是靠不懈的奮鬥和努力就能解決問題的。
但正因為這樣,《災難藝術家》才能讓無數人的感同身受。
因為不僅是電影行業,現在日益固化的社會裡,即使有才華的人也只有百萬分之一可以成功,更何況平庸的大多數呢?
可是,就像電影里的台詞說的那樣——
「The worst day on a movie set is better than the best day anywhere else(在片場最爛的一天都比在別的地方最好的一天要強)"
連《房間》這樣的超級大爛片最後都能成為邪典經典。
你要有真喜歡的,就去做吧。
圖 / 網路


TAG:V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