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孫曉云:書法有法

孫曉云:書法有法

「我小的時候看到顏真卿的字,當時想,我要嫁顏真卿這樣的人,我從小特別相信『字如其人』,所以我現在還是以『字如其人』看人的,雖然我不知道別人怎麼看我,但是我一直用這個標準看人的。我做的所有這一切,只是想讓『字如其人』這樣一個中國傳統文化衡量標準,重新在人們當中樹立起來。我為什麼要寫這個書?書上全有,就是因為我困惑,我有很多問題,用那麼多時間鑽在這個裡面老想不通,我就要把它弄個明白,所以我出於這個,倒不是大家都很喜歡我的字,逼得我一定要寫這個書,我是為了解決我自己的疑惑。」

「我拿起筆來的時候,就知道這個是王道,只要你拿起筆在做這個事,在一筆一划地寫,你就是離古人越來越近,就是離我的那個目標越來越近。書法是中國文化的根,沒有一個國家的文化、藝術,是用他們的文字來涵蓋的,只有我們中國的書法,書寫本身是和文字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沒有毛筆哪來的書法,這個特別地重要,是文化的標誌,具有代表性。現在把書法作為純藝術看,這個純藝術是西方的觀點,西方把中國書法完全做純藝術看待,他不懂那個文字,從造型上去看變化,他覺得好玩,但這個不是中國書法的正脈。」

「我已經把書法作為一個非常神聖的東西,容不得自己,也容不得別人對中國文字有所玷污,隨便掰誤它,隨便戲弄它,這是不允許的。我乾的事情就是以筆勝口,但是在我《書法有法》中也講得非常清楚,我不想當大家,我也不是大師,我做不成大師,也做不成大家,這個時代沒有大師、大家,我就想作一個人民歡迎的藝術家,大家都說我寫的好,就是惠民服務,覺得真是無上的一種榮光和激勵。」輸入標題 bcdef

「創新是人的最基本精神,就是想超越前人,這是一個正常現象,但首先要有非常好的根基,你沒有最紮實的承傳就不可能有所創新,否則就不是創新,而是破壞。《詩經》裡面講與古為新,就是你不斷地在這個古裡面,與古為伴就必然會新,怎麼可能跟古人寫得一樣呢?這個時代的烙印隨時跟著你,哪一代人沒有自己的落印,一看就是宋代的,一看就是元代的,一看就知道了,這個時代的烙印會非常清楚,我們現在再學二王,一看就是當代的。」

「其實我覺得我真的是一個很幸運的人,我家裡面是系書香門第,讓我能從小從三歲開始,堅持對書法的學習,所以我是一個特例,不是一個範例,但是像我這樣能夠到現在堅持了五十幾年,半個多世紀,像這樣的人真的很少、很少,尤其是個女的,不容易呀。十二歲的時候開始,每天抄一段《毛主席語錄》,用鋼筆寫在上面,一筆一划的,我每天都寫,覺得是個莫大的享受,把字寫得特別工整。那天我父親,被審查就等於抓起來了,那個時候叫反革命,當時好恐慌啊,我不知道發生什麼事,當時我媽就哭,我們全家都在哭,我就無意中走到每天寫的那個本的面前,就不知不覺的靜下來,開始抄《毛主席語錄》眼淚也沒有了,非常愉快地把它抄完,抄完以後我覺得自己很卑鄙,家裡出這麼大事,我怎麼哭不出來呢?」

「我此時此刻,我心裏面就有一種安寧,你看看這個力量多大,這就是藝術的力量,就是宗教的力量,就是人生的樂趣,就是興趣的力量,所以古人為什麼說『人無癖者不可交』,就是沒有癖好、沒有愛好這樣的人我們不能交往,不琢磨自己喜歡的東西琢磨什麼?琢磨人,就去琢磨你、琢磨他,太可怕了。我那個時候一點都不懂,現在想想看,這就是最大的超越、超越痛苦、超越悲哀,人生進入一個欣喜的愉悅狀態,你必須要藉助某一種愛好,是可以忘掉痛苦的,我居然忘掉了。在這個過程當中,有一個東西始終伴隨著我,我的愛好,我一點都不孤單,你要知道,再親的親人也會跟我分離的,我抓不住的,而這個東西就長在我身上的,我想寫就寫了,想畫就畫了,誰能搶得走啊,搶不走的東西才是最幸福的,才真正屬於自己。」

「我覺得根本就不是為了超越古人,為了出人頭地,為了爭奪名和利,我覺得目的就是讓快樂,讓自己覺得充實,忘掉死亡,忘掉人生的艱難,忘掉所有這一切,這才是最愉快的事情。你真的為一個目的去做的時候,你多痛苦,用有限的生命,投入無限的藝術追求,藝術追求是一種無限的,對吧。年輕時候用年輕的方式,老了自然會有老的方式,我平靜地面對,因為不知道明天會是什麼樣。弘一法師在去世之前,寫的最後幾個字叫悲欣交集,就悲觀和欣喜交集,其實人這一生就是悲欣交集,我能夠在藝術的過程當中體會到這種悲欣交集真是很幸福的、很榮幸的。」

「《書法有法》其中前言,有這麼一句話,我用半個世紀,微不足道的嚴肅態度,繼承中國傳統書法,實際上用兩個字可以概括,就是堅持,無論我順也好、逆也好,不管你怎麼說,不管情況會是怎麼變化,我一直在堅持,堅持了半個多世紀,我還會堅持做下去。」

一筆好字、一本好書、一個好人,這就是我這一生做的事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同創傳媒 的精彩文章:

TAG:同創傳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