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每天補補補,你為什麼還是氣血虧?

每天補補補,你為什麼還是氣血虧?

氣·血·為·何·虧

又到了瑟瑟發抖還要強裝鎮定的季節

小仙女們紛紛拿出了家傳的續命三寶

暖寶寶、電熱毯、保溫杯

然而殘酷的是

雖然外表看起來光鮮美麗

手腳冰涼、痛經、眼乾、脫髮…

背地裡卻為這些磨人的小妖精操碎了心

「 藍瘦,香菇 」

最後只能放下中年少女

最後的倔強

拿起泡著枸杞的保溫杯

開始有一搭沒一搭的

「佛系養生」

然鵝事實證明

網紅枸杞救不了中國人

「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樹,

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

……

所以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還是得吃棗。」

(by魯迅)

好吧,開玩笑的

最重要的應該是調補氣血才是

我們形容一個人身體好,通常會說「氣色好」

反之,氣血不足則是不夠健康的表現

疲勞乏力、面色晦暗、痛經、脫髮……

這些都是氣血不足的表現

長期以往可能引發各種慢性疾病

誰偷走了你的氣血

1

熬夜修仙 氣血飛升

「不是我不想睡,是控幾不住我寄幾呀,我體內的洪荒之力總是在夜晚蓄勢待發,不讓我休息!」

也許是熬夜學習(可能性極低),也許是熬夜玩遊戲,也許是熬夜刷票圈打王者農藥,也許是習慣性失眠熬夜,熬夜星人以「修仙」之名行作死之實。然而晚上主陰,白天主陽。血為陰,晚上正是養血的時候,子、丑、寅、卯四時(晚上11點至次日凌晨7點)分別是膽經、肝經、肺經、大腸經值守身體的時間,如果該時間段沒有得到很好的休息,氣血不能歸於臟腑,甚至加倍消耗,你不脫髮誰脫髮?

2

飲食不節 寒涼不忌

飲食不節可不是不節制,而是不規律。暴飲暴食固然有礙身體健康,但許多仙女們為了瘦成閃電而一味的節食也是不可取的。平時因為害怕貼膘只吃一點或者不吃,忍不住了便大吃一頓。加上不顧冬日天氣,沒事就吃個高顏值冷飲冰品,如此一來脾胃自然受損,中焦運化不及,氣血自然不足。不但瘦不下來,氣色也很難好起來,所以仙女們飲食很關鍵,一定要慎重啊。

3

過勞思慮 情緒消耗

從中醫的角度來說,對人體氣血消耗最大的首先是情緒。現在大家生活、學習、工作壓力都很大,每天都在不斷挑戰健康極限來換取所求,謀慮也好,憂思也好,生氣也好,煩惱也好,這些長久以來都在耗散著我們的氣血,於是我們的體質慢慢衰弱,臟腑功能降低,免疫力下降,各種病隨之而來。

4

死宅到底 堅決不動

有木有發現,那些堅持健身運動的妹紙不但身材棒棒神采奕奕,痛經的也很少,而成天死宅在家,能躺著絕不站著的卻常常無精打采,手腳冰涼?原因便是運動可以調動體內氣血運行,疏通經絡瘀滯,氣血以和為順,適當運動後周身運行通暢,自然身體健康又漂亮~而每天死宅,代謝水平低,氣血運行不暢,擁有的當然只能是「冰淇淋線」和冰涼小手嘍!

****************************************

所以要想補足氣血,

首先要從上述原因入手:

少熬夜多運動,勞逸結合,

規律飲食少寒涼,

心態平和,別人生氣我不氣~

剩下便是調理,食療是最佳的方式,

畢竟美食與你不可辜負嘛~

****************************************

【補氣血第一食方:玉靈膏】

玉靈膏是中醫食療古方,亦名「代參膏」,源自清代中醫名家王孟英的《隨息居飲食譜》,是補血補氣臻品,作者描述它「大補氣血、力勝參芪」。

製法

1.將龍眼肉洗乾淨,和西洋參粉按照10:1比例攪拌均勻,置於燉盅。

2.放入鍋中隔水蒸,建議蒸制40小時,達到這個時間的龍眼肉之熱性得以消散,膏方平和。

3.食用方法:每日早晚挖一小勺玉靈膏放入杯中,開水沖調食用。功效:益氣,安神,改善睡眠,益脾胃。

不宜食用人群

孕婦和兒童不宜食用。痰火內盛或濕熱蘊阻者,不宜食。

本方為甘溫與甘寒相濟的滋補劑。方中龍眼性味甘溫,功能益心脾,補氣血,安神益智,主治勞傷心脾,氣血不足,心悸失眠,神疲體倦,面色萎黃,飲食欠佳等症。西洋參性味甘寒,功能益氣養陰,生津止渴,主要含有人蔘皂甙,所以它與人蔘都有補益的作用。《醫學衷中參西錄》說:「西洋參性涼而補,凡欲用人蔘而不受人蔘之溫補者,皆可以此代之。」龍眼肉與西洋參配伍,溫而不燥,涼而不寒,是葯食兩用的滋補上品。

順便說一句,網上炒得火熱的枸杞雖可以滋補肝腎,益精明目,但脾虛泄瀉者不宜多服,否則容易滑瀉甚至傷及脾胃呢!

最後希望每個小仙女都能氣血充足面若桃花哦~

更多有趣有料中醫科普

請關注 「體質諮詢平台」

輸入文字輸入文字

撰稿丨個個

圖片丨網路

編輯丨Jadeer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體質資訊平台 的精彩文章:

TAG:體質資訊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