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滅亡後,八旗子弟流落街頭,落架鳳凰不如雞

清朝滅亡後,八旗子弟流落街頭,落架鳳凰不如雞

清朝自努爾哈赤起兵建國到溥儀退位,八旗兵士一直是大清軍事中的中心力氣。在清兵入關的時分,懼怕滿族人被漢民異化,所以,無論是出身何處的八旗子弟都只能在朝廷或部隊中退役、當差或者做官,嚴厲防止滿族人停止農耕活動或商業活動。

滿洲、蒙古、漢軍同屬一旗,旗色亦相同,惟參軍、入仕待遇有所不同。八旗人的後代稱八旗子弟,又稱旗人,後多借指倚仗祖上有功於國而本人遊手好閒的紈絝流氓子弟。

眾所周知,清朝是滿人的天下,清政府的這種制度也讓八旗子弟自但是然的覺得本人是「上等人」。固然,清朝並未像元朝一樣給百姓劃分三六九等,但是,僅從清朝八旗子弟中「上三旗」、「下五旗」的稱謂中就能看出其中的貓膩。旗人之間尚且存在位置差別,更何況旗人和漢人呢?

之前我們也說過,就連清朝看待罪犯的量刑方面,八旗子弟和普通百姓都有所不同。

由於在政策上開了綠燈,且八旗子弟都是捍衛清朝的軍事支柱,所以,能當上八旗兵士的成年人每月都會由清廷發放豐厚的餉銀。在那個年代,還有一品種似如今準備役部隊的「教養兵」,也是在十六歲以上的八旗子弟當選拔的。教養兵屬於正軌八旗軍的後備補充力氣,平常少有作戰任務,而且,能領到相應的餉銀。

八旗軍制度本是為了擴大清朝的軍事力氣,可是,到了乾隆年間,由於八旗軍缺乏有效管理,兵士們極為散漫,以至,有傳言說局部兵士連弓都拉不開。面對這種狀況,乾隆皇帝也曾下旨呵斥,可種種不正之風已浸透到了八旗兵的骨子裡,很難根治。

由於八旗子弟在農業和商業上毫無建樹,靠著朝廷吃每個月的餉銀並不夠全家維持生計,所以,最終許多八旗兵只能變賣祖產維生。

面對這樣缺乏戰役力的八旗部隊,清政府逐步對其失去了自信心,時間一長找不到有效對策的朝廷便開端培育新軍。我們熟知的湘軍、淮軍就是在當時崛起的。朝廷有了新的偏重,八旗兵士的餉銀自然要遭到調整,所以,八旗鐵飯碗里的伙食越來越少。再加上八旗軍隊內部長期腐朽不堪,從上到下層層剝削,種種狀況的發作使得八旗子弟的生活愈加困頓。

溥儀下詔退位,清朝終於走到末路,這些位置高人一等的八旗子弟也跟隨腐朽的清廷一同隕落,徹底成了普通人。能夠說,二百多年積下的歷史塵垢,使普通的旗人既忘了自譴,也忘了自勵。

長期的散漫生活使得這群八旗子弟並沒有一技傍身,缺乏營生手腕,手裡有些余錢的八旗子弟尚能過過以前優越的物質生活,沒錢的便只能變賣產業,連祖產都沒有的就只能喝西北風了。依據史籍記載:在當時有不少旗人貴族在豐衣足食的狀況下死在了街頭,可見,清廷倒台以後這群旗人有多凄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80後作家煙灰說文化 的精彩文章:

他才華橫溢,千古一帝康熙為何對他不待見?

TAG:80後作家煙灰說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