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鹿鼎記中康熙必須要殺的鰲拜,竟是力挺順治對抗多爾袞的忠義之臣

鹿鼎記中康熙必須要殺的鰲拜,竟是力挺順治對抗多爾袞的忠義之臣

鰲拜這個名字恐怕是家喻戶曉,康熙與鰲拜的那一戰可謂是眾多清代題材歷史故事中的經典,那一戰,讓康熙剷除威脅,穩坐皇位,名揚天下;相對的,那一戰,讓鰲拜跌落低谷,拘禁幽所,遺臭萬年。這樣的結局對於中國古代人的價值觀念來說是無可厚非的。

因為自古以來就是成王敗寇,輸了的那一方就必須承受身敗名裂的懲罰。但是,現在的我們,距離清朝已經很久遠了,沒有所謂的傳統觀念干擾,我們對於鰲拜這個千古罪人的評價就應該更加理性一些。

鰲拜此生可謂是大起大落。他自小就善於騎射和打戰,跟著皇太極征戰沙場,開闢疆土,可謂是清朝的開國先鋒。

皇太極逝世後,他就聽命與順治爺,在順治期間,也多次為清朝平定江山,赫赫有功。

在此期間鰲拜面對朝廷上下都去拍權臣多爾袞的馬屁,而他始終沒有迎合權臣多爾袞。

就此而言,鰲拜作為清初一員驍將,其性格是梗直倔強、敢於抗爭的。

他對故主皇太極忠心耿耿,一片赤誠,而對順治也始終堅守臣節,稱得上是一個難得的忠義之臣。

後來順治皇帝本人無心朝政,很早就將江山託付給了他的兒子,康熙。那時候的康熙皇帝只有8歲,歷史上說輔佐康熙皇帝的是孝庄太皇太后。

我們不能否認孝庄太皇太后所起的貢獻,但是歷史上實實在在的輔佐監國大臣卻是鰲拜以及其他三位大臣,他們受命於順治爺輔助康熙學做明君。

鰲拜本人就是個武將的直性子的性子,皇太極和順治爺在位期間,鰲拜還會退讓三分。可是,到了康熙這,就不好說了。

鰲拜一生征戰沙場,屢建奇功,讓他聽命於一個8歲的孩童,自然心裡過不去這道坎。再加上,順治爺的授命,他就更是將康熙皇帝看做一個還未長開,未通世事的毛頭小子。

所以,在皇太極和順治爺即位的時候,鰲拜忠心耿耿,矢志不渝;而到了康熙這裡他就變得飛揚跋扈,干涉朝政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熙 的精彩文章:

TAG:康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