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漁怎麼可能是《紅樓夢》的作者?

李漁怎麼可能是《紅樓夢》的作者?

李漁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學家、戲劇家,寫作傳奇是他一生摯愛。曾經自稱「曲中之老奴」,「歌中之黠婢」。

李漁的戲劇作品根據他本人的記述以及同時代人郭傳芳所說,有「前後八種」「內外八種」計十六種,但現在可以肯定的有十種,稱為「笠翁十種曲」,即:《奈何天》《比目魚》《蜃中樓》《美人香》《風箏誤》《慎鸞交》《凰求鳳》《巧團圓》《意中緣》《玉搔頭》。

其中最膾炙人口的是《風箏誤》:書生韓世勛題詩風箏上,不學無術的紈絝子弟戚施放風箏,風箏線斷,落入了詹府。被詹家才貌雙全的二小姐淑娟拾到,見到題詩就在在風箏上和詩一首。韓世勛討迴風箏後見了詹淑娟的和詩,非常傾慕淑娟才華,便又題了一首是在風箏上,故意放落到詹家院里,卻被詹家刁鑽古怪的大小姐愛娟拾到。愛娟冒名淑娟邀請英俊才子韓世勛來府中相會,世勛見到醜女愛娟後落荒而逃.....後來,韓世勛中元立功,戚施的父親為其做媒詹淑娟,而世勛以為就是自己見過的詹愛娟,百般推脫不掉,只好相從。入了洞房才知道就是自己心儀的人。而另一邊醜女詹愛娟與不學無術的公子戚施也喜結連理。一對是天作之合;一對是地設一雙,雖然波瀾起伏最後卻皆大歡喜。

《憐香伴》的創作比《風箏誤》還要早,又名《美人香》:講述的是曹有容攜女兒曹語花進京赴試,寄住崔府的家庵雨花庵中。崔箋雲見到曹語花心生愛慕,與其結拜為姐妹,並且改扮男裝,與曹語花一起遊玩。因為崔箋雲身有奇香,被曹有容看到背影,頓時生疑,強令女兒遷到老友汪仲襄家中。汪的學生周公夢被曹語花貌美所迷,想捷足先登,當時范介夫托表兄張仲友做媒向曹家提親,於是周公夢在曹有容面前搬弄是非,曹有容拒絕了這門親事。

曹有容中舉後為女兒挑選伴讀,崔箋雲化名應試成功,並且被曹有容認作義女,崔箋雲與曹語花姐妹相聚。范介夫換姓為石與張仲友也進京赴試,中舉之後,曹有容將義女嫁給改姓之後的范介夫,新婚之夜,崔箋雲將計就計,讓曹語花假扮新人拜堂,之後向大家說明真相。機智聰敏心地善良的崔箋雲就像是紅娘一樣,成就了范介夫與曹語花這一對有情人終成眷屬。

順治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655年,李漁寫了一出傳奇劇《玉搔頭》:《玉搔頭》寫的是明朝正德皇帝與妓女劉倩倩的愛情故事。李漁依據太倉王公《逸史》的隻言片語的記載,進行了豐富的想像與虛構。《玉搔頭》新奇的立意、離奇的情節、皇帝的奇情摯愛都為劇本營造了濃郁的傳奇氛圍。

順治十四年,李漁在杭州、金陵之間往來,寫作了傳奇《奈何天》,錢謙益和愛妾柳如是對之大加欣賞。至今,《奈何天》和《玉搔頭》仍然是崑腔的經典唱本。《奈何天》是根據李漁《無聲戲》中的一篇小說改編的。講的是明嘉靖年間,湖光荊州府的一個財主闕里侯,五官四肢皆有殘疾,但妻子鄒氏非常美貌。鄒氏惡其醜陋,把書房改作凈室,每天參禪禮佛。闕里侯無法又娶了一個美妾何氏,結果何氏也因無法忍受他的醜陋,進凈室與鄒氏作伴去了。闕里侯不肯罷休又娶了一個吳氏。吳氏不但才貌雙全,還奉行夫為妻綱,勸說鄒氏和何氏,要安心於命,後來三人同心協力侍奉夫君,均生了兒子。李漁改為《奈何天》的時候,將闕里侯改為美男子,而且後來做了官,並得以福壽綿長。

順治十六年,傳奇劇本《蜃中樓》問世。《蜃中樓》改編自唐傳奇《柳毅傳》,豐富了其故事情節。戲中柳毅和好友張羽相在海市蜃樓中遇到兩位龍女,一個是舜華,一個是瓊蓮,四人私定終身。誰知道回到龍宮後,舜華才知道叔父錢塘君將自己許配給了涇河君,她堅決不從,成親第二天就到海邊牧羊,像蘇武牧羊一樣,飽受折磨,後來巧遇柳毅,張羽代柳毅傳書,舜華柳毅成婚,同時張羽也和東海龍女成婚,皆大歡喜。

順治十八年,《比目魚》問世。講的是嘉靖末年,浙江衢州府西安縣有個女旦劉絳仙,她的女兒叫劉藐姑,自幼聰明伶俐,和母親學戲,早早成名。少年公子譚楚玉看了劉藐姑的戲為之傾倒,於是為了接近劉藐姑,他雖然是書生的身份,但是卻進了戲班學戲,與劉藐姑同台演出,二人日久生情,私定終身。當地有一個富翁要強娶劉藐姑為第十二房小妾,劉藐姑以死拒絕,跳入水中,譚楚玉看到也躍入水中,二人大難不死,雙雙回到譚楚玉的家鄉。譚楚玉刻苦攻讀三年後中舉當官。後來譚楚玉辭官歸隱,與劉藐姑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縱觀李漁的作品,都是才子佳人成婚配,歡樂喜慶大團圓的模式。李漁善於製造一波三折的故事情節,激烈而又充滿新奇的故事衝突,但最後都是喜劇。

《紅樓夢》的作者有一種說法即為李漁說,但是《紅樓夢》開篇即強調了開新意,立新場,跳脫陳腐舊套「更有一種風月筆墨,其淫穢污臭,塗毒筆墨,壞人子弟,又不可勝數。至若佳人才子等書,則又千部共出一套,且其中終不能不涉於淫濫,以致滿紙潘安子建、西子文君,不過作者要寫出自己的那兩首情詩艷賦來,故假擬出男女二人名姓,又必旁出一小人其間撥亂,亦如劇中之小丑然。且鬟婢開口即者也之乎,非文即理。故逐一看去,悉皆自相矛盾,大不近情理之話。竟不如我半世親睹親聞的這幾個女子,雖不敢說強似前代書中所有之人,但事迹原委,亦可以消愁破悶,也有幾首歪詩熟話,可以噴飯供酒。至若離合悲歡,興衰際遇,則又追蹤躡跡,不敢稍加穿鑿,徒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傳者。」

《紅樓夢》的創作思路和表現形式和李漁的作品不啻天壤之別,如何會有這種說法呢,實在有點匪夷所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子凡的書香視界 的精彩文章:

王熙鳳的奸雄之稱從何而來?

TAG:子凡的書香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