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濱下武志:希望從歷史中尋找社會發展變化的答案

濱下武志:希望從歷史中尋找社會發展變化的答案

提到歷史學家,第一印象是什麼?

是一個一天只會埋首文獻的的書獃子,還是三尺講台上「獨倚危樓」的老師?

無論那種印象,都讓人對「歷史學家」這個頭銜有一定的距離和神秘感,甚至極而遠之。

今天為大家介紹一位來自日本的歷史學家,這樣的教授你見過嗎?

濱下武志,日本著名歷史學家、漢學家,曾任日本東京大學、京都大學和龍谷大學等大學教授,現任華中師範大學亞洲研究院院長、中山大學亞太研究院院長。

2017年4月12日,濱下武志當選為美國人文與科學院外籍院士。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社會經濟史、東亞經濟史、東南亞華僑華人史等。著有《中國近代經濟史研究——清末海關財政與通商口岸市場圈》《近代中國的國際契機》《香港:亞洲的網路城市》《朝貢體系與近代亞洲》《中國、東亞與全球經濟》等著作,在國際學術界享有盛譽,具有很高的學術地位。

作為亞洲首屈一指的歷史學家,濱下武志開創了一個中國、東亞和世界的歷史研究的新領域。他將亞洲史、東亞史放到全球史的脈絡中來考慮,建立起中國史與全球史對話的可能,對「亞洲停滯論」提出了具有開創性的挑戰,「改變了傳統的歷史觀」。他用「歷史解釋」的方法,重新詮釋了16世紀以來東亞地域體系和世界經濟的演化關係。

今天的推文線哥就用一篇採訪讓大家認識一位日本的歷史學家,讓我們從文字間感受飽滿的他。

2017年12月,日本著名的歷史學家、漢學家濱下武志駐訪我校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期間,濱下教授接受了校園記者專訪。

訪談期間,他與記者暢聊他的學術研究、教育理念以及興趣愛好等。

1

記者:濱下教授您好!縱觀您的學術經歷,您自29歲的時候畢業於東京大學文學部東洋史專業,考研攻博、任助教、任講師、教授……您的履歷一直一片輝煌,一般學者很難達到您的高度。您認為您在學術研究上具備天賦嗎?或者是什麼其他的特質讓您達到如此境界?

濱下教授:我覺得這不能說是「天賦」吧,應該說是興趣與熱愛,我比較關注社會的發展變化,希望可以從歷史中找到答案。我覺得,讀書、做學問是需要沉下心來的,我喜歡集中一段時間去讀一些書,這樣效率會比較高,可以有針對性地思考一些問題,提出一些問題。

記者:當您的一些學術觀點受到爭議時,您是否會感覺有壓力?您會如何處理它呢?

濱下教授:每個人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就會有不同的切入點,那麼就會有不一樣的觀點,我覺得這很正常,我是比較喜歡從一段時間的歷史來看問題的,比如看某一時期日本的歷史、看韓國的歷史,看整個東亞的歷史。

2

記者:您的主要研究領域(如中國社會經濟史)與中國密切相關,能否談談您與中華文化的因緣?您是何時、如何對其產生興趣的?其中有哪一點特別吸引您嗎?

濱下教授:我的研究方向是東洋史,範圍包括中國、韓國等國家,我也希望通過學習中國的歷史,來了解日本的歷史,了解日本近代化的歷程。

比如,大家都認為是歐美的衝擊促進了日本的近代化,但是經研究可以發現,在清朝末期,來自中國沿海城市的商人,在日本的橫濱、神戶等城市的投資活動,以及售賣棉布等商品的活動,都給日本的近代化帶來了重要的影響。

記者:您在今年4月12日當選美國人文與科學外籍院士,得知自己當選的時侯,您的心情如何?如何看待這次當選?這件事對您的生活造成了什麼影響嗎?

濱下教授:我是一顆平常心的(笑),因為這個不是我自己去申請的,美國的大學現在也開始重視東亞的研究了,是他們要把我選為外籍院士的,他們邀請我去的,心情應該不能說很激動吧。我研究東亞的歷史,是跨越好幾個國家的、一個較大的範圍,我曾經去過40多個國家,在那些國家的大學、圖書館、檔案館裡查閱資料。比如,前不久我去了古巴,我在那裡的檔案館裡面找到了關於華僑的資料,我就對此進行了一番研究。目前,我還沒有去過南美和北非,有機會的話,我想去看看。

3

記者:您在多所國際著名大學中擔任教授、客座教授,同時擔任多所研究院的院長。在教育上,您培養、指導了大批優秀人才,在此領域可以說有相當的建樹。那麼您為何會選擇在教育方面投入如此多的精力和心血?

濱下教授:與其說我是一個教育家,我更願意說我是一個學者、一個研究歷史的人,我不是熱愛教育,而是願意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拿出來與其他人進行交流與討論。

記者:在日常教學中,您和學生的關係是怎樣的?您希望在他們的成長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或提供什麼樣的指引?教學過程中,又遇到過哪些困難嗎?

濱下教授:我和我的學生就是一種平等的、同級的關係,我們關係是師生、也是朋友,也是競爭對手,我和他們一起做研究,互相討論,互相提出問題,我可以對他們進行指導,他們會有可能超越我,我也需要從他們那裡進行學習。

記者:您的漢語非常棒,而您是如何掌握這門世界上公認非常難學的語言的呢?可以與我們談談您學習漢語過程中的趣事嗎?學這門語言的初衷是什麼?其間有沒有什麼困難,又是什麼推動著你堅持下來?

濱下教授:我是在上大學之前就開始學習漢語了,也是為了研究東亞的歷史,所以打算學習漢語,在後來的學習、工作過程中也是在不斷地進行練習,所以你現在聽起來覺得我的普通話還不錯,其實我自己認為,除了我本國的語言之外,我的英語要比我的漢語講得好很多。

4

記者:在學術研究與社會事務之外,您留給自己的空餘時間多嗎?有沒有什麼愛好或者消遣?

濱下教授:我以前喜歡在空閑時間下圍棋,現在的話,更在喜歡讀書了。

記者:一般在感到煩悶或心緒不佳的時候,會怎麼做來調節心情?

濱下教授:會出去散散步吧,或者讀讀書。

記者:您今年已經是74歲高齡了,此次您來到華中師大,與日本和美國的大學相比較,有什麼不一樣的感覺嗎?

濱下教授:我覺得華中師大的環境很美,樹木花草都很多,行走在校園裡會讓人覺得很舒服,雖然我的辦公室的布置看起來很簡單,但是學校的圖書館裡面的資料很豐富,我可以集中精力在這裡進行學術研究。我很感謝馬敏教授邀請我來華中師範大學的高研院駐訪,他告訴我新任的校領導們正在建設一個更加美麗、多元、國際化與高水平的華中師大,對此我心懷期待。

文/施佳麗

編輯/峪霖霖

頭圖/桂詩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大在線 的精彩文章:

從都柏林吹來的微風

TAG:華大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