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國軍可以和日軍周旋8年,而僅僅3年就敗給了解放軍?

為什麼國軍可以和日軍周旋8年,而僅僅3年就敗給了解放軍?

在中國近現代戰爭史上,有一個非常奇異的現象!那就是:國軍面對強大的日軍,可以頑強抗擊8年,並形成穩固戰線,直至迎來抗戰的全面勝利;而與最初比較弱小的八路軍(解放軍)作戰,卻在短短几年內就被打得大敗,這是為什麼呢?

國軍與日軍作戰,在戰略上沒有吃什麼虧,事實上還略佔上風,吃虧就吃在國軍裝備差和火力差上面。據某些權威統計數字,中日軍隊的火力配備比是1:4到1:5。

在整個抗日期間,日軍的戰略和戰術沒有什麼出彩的,基本上都是逐次推進,跟國軍硬碰硬。在抗戰初期的幾大會戰中,國軍也是拿出血本跟日軍硬拼。但問題是,儘管國軍在人數上佔有優勢,但在每個作戰面上並不能同時擺那麼多的部隊,因此火力並不佔任何優勢,相反密集的部署使士兵們更容易成為炮灰。

只是由於戰局的擴大,日軍兵力分散,後援不濟,進攻的勢頭才遲緩下來。相反,國軍兵員補充方便,美國的軍援也逐步加強,戰線才得以穩定。在局部戰場上,國軍甚至開始獲得一些勝利。總之,國軍在抗日戰場上打得是非常英勇的,而且日軍也沒有出什麼奇兵,基本上都是硬拼。這樣就造成在局部戰場上,國軍都基本拼不過日軍,而只能做到在戰略上逐漸消耗和拖垮日軍。

說到底,火力差的劣勢來自國家工業化進程慢,重工業和軍工業跟不上, 國家財力也薄弱,這也就是說經濟實力最終決定了國家綜合實力的強弱。在常規戰爭時代拼的其實就是工業化,德國、蘇聯和英美拼的是飛機大炮;而中日拼的是步槍和機槍,但中國在這個方面就是不如日本!

國軍與解放軍作戰,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硬碰硬。在國民黨全面進攻和重點階段,解放軍開始是不服氣的,跟國軍也硬碰硬地血拚,結果呢?解放軍由於火力上的不足,基本上是三打一也打不過國軍,最終才不得不被迫收縮後撤,直到被逼無奈,陳粟才拿出全部家當啃下了74師。但這並沒有改變危局,因為這樣的打法太過僥倖了。解放軍由此改變了戰略。

第二階段:運動戰。在這個階段,國軍在戰略上顯示出了被動。解放軍三路大軍在中原縱橫馳騁,國軍被打得七零八落。但具體到每一個戰役,解放軍都要保持四、五倍的優勢兵力,而且也注意先啃弱旅,而避免與74軍、18軍等國軍主力部隊硬碰。事實上,經過這一階段的作戰,勝負的天平已經轉移。

第三階段:硬碰硬。這一階段,又是硬碰硬了,但輪到解放軍找國軍打了。濟南戰役已經拉開戰略決戰的序幕,王耀武就是被解放軍的人海戰術給嚇傻了。三大戰役除了淮海戰役幾乎沒有什麼懸念了。淮海戰役雖然國軍佔有人數上的優勢,但卻是被解放軍一股一股吃掉的。事實上,在每個具體的小戰役,解放軍還是保持人數上的優勢。國軍之所以如此被動,既是整體戰略上的被動的體現,也是內部派系林立,調動不靈所致,而被解放軍將各個擊破的戰略發揮到極限!

總之,國軍與日軍作戰好象兩個中國武士跟一個日本武士在決鬥場上決鬥,但中國武士的劍不是很鋒利,總被東洋刀削斷,但一直用半支劍在苦苦支撐。

而國軍和解放軍作戰,好象是一個中國武士在一片麥地里被十個手拿鐵棒的中國農民團團圍住。武士停下來說:「你們一個個上行嗎?」沒想到他剛一遲疑,十個農民就蜂擁而上,這個武士被亂棒打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角落 的精彩文章:

如果豫湘桂戰役國軍打得好,中國就能保住外蒙古嗎?

TAG:歷史角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