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信用是無形的財富

信用是無形的財富

事非宜 勿輕諾 苟輕諾 進退錯

對於不合理、不恰當的事情,不要輕易承諾,一旦輕易承諾,會進退兩難,做也不是,不做也不是。

智者通常有一種特點:重視諾言。因為重視諾言,他在給出承諾前,會詳細周全地觀察,當觀察到這件事情有意義、自己也能做到的時候,會承諾,否則就不會。而愚者相反,愚者遇事不作觀察,別人說什麼馬上答應,於是常常違背諾言。

誠如《道德經》所說:「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把事情看得簡單,輕易許諾,結果必然缺乏信用;認為事情不難,很輕略地去做,結果必然處處遇到困難,以至於有始無終。

我建議大家還是效仿智者,寧肯事前謹慎,不輕易承諾,而一旦承諾了,就不放棄。就像華智仁波切在《自我教言》中對自己說的:「承諾不該有變動。」一旦你承諾了,死也不能變,要用耐心和堅持完成它。

看看那些古今的大德,他們慎重地承諾受持戒律,之後遇到再大違緣也守護清凈;他們誠摯地皈依三寶並發起菩提心,之後經歷再多坎坷也從不退轉。這就是智者的信用,這種信用,不僅幫助他們走過完美的人生旅程,也讓他們脫離輪迴,獲得了解脫。

一句承諾值多少錢呢?據《史記》記載,秦朝末期,楚地季布的承諾值一千兩黃金,人們都說:「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就是「一諾千金」的出處。

有一次,我和某人在一件工作上溝通了很久,我想讓他同意我的想法,但他始終堅持自己的觀點,有自己的觀察。開頭我覺得這個人太固執,不好,但後來結合從前的了解想想,覺得也好,因為他不像牆頭草變來變去,今天態度這麼認真,將來承諾了,也不會被別人的語言所改變。想到這裡,我反倒踏實了,感覺這種單純的行事理念,也表明他對自己有信心,做事會守信用。

前段時間我遇到另外一個人,他一開始很爽快地答應捐贈,並在眾人面前簽了協議,但後來發現他要幫助的那個人有問題,於是找出各種理由反悔,弄得自己非常難堪,也就是這裡說的「進退錯」:做吧,心裡不舒服,覺得上當了;不做吧,也不合適,畢竟已經承諾了。

對比這兩個人的情況,很顯然,前者要明智得多。以後我們做任何事情,事前必須頭腦清醒,要詳詳細細觀察一番後才能承諾。不僅是承諾,表達自己的觀點也一樣。《量理寶藏論》中說過:「先許後察愚者舉,先察後許智者軌。」先說出自己的觀點,然後再觀察,這是愚者的行為;先認認真真觀察,然後再說出觀點,才是智者的做法。總之,如果你承諾了,就要做到。古代也好,現在也好,人們欣賞「一諾千金」的思想,就是因為這種品質當中蘊涵著很強的人格力量。

講到這裡,可能有的修行人不耐煩了:「我是來學大乘佛法、學密法的,聽這些孔孟之道有什麼用呢?這些世間規矩與我的根基不相應。」如果覺得不相應,那我倒有些擔心,因為做人和修行佛法從來都是一致的,不守信用、不會與人交往,又怎麼能說修行好呢?我們想想,為什麼法王如意寶等高僧大德在世人心目中具有崇高聲望,事業如此成功?原因很簡單,除了高深的修證外,人格魅力是關鍵因素。

不要忘了,我們都生活在世間,而生活在世間就要讓世人看得慣。他們也許不知道你的內在有什麼境界,但他們看得到你為人處世的情況,並會就此做出評判。所以,不論是從眼下的修行看,還是為將來的弘法利生考慮,人規方面都值得每一個修行人努力。否則,如果言行上不能順應人們的認知習慣,那我們的形象就會大打折扣,招來非議也是不奇怪的。

回到信用問題。古人看到,人們在彼此關係好、感覺愉悅時做出的承諾,到了關係不好、感覺不快的時候,經常反悔,於是教誡:要想守信,就不要輕諾。在弘一大師輯錄的格言中,有一句引自《格言聯璧》的話:「盛喜中勿許人物,盛怒中勿答人書。」意思是,當你非常歡喜的時候,不要答應給別人什麼東西;當你極度憤怒的時候,不要答覆別人的書信。為什麼呢?接下來一句是陳繼儒的教誡:「喜時之言多失信,怒時之言多失體。」

我們知道,喜和怒都不是平靜的狀態。歡喜時,就像有些居士第一次見上師,歡喜不已,一開口就把房子、車子、身口意全部供養了。然而,歡喜勁兒一過,當師徒關係如秋天的大地,越來越硬乃至完全凍住時,又把許諾全部收回了。這就是失信。而人在憤怒時,經常會出口不遜,所以答覆對方的語言往往不得當,容易變成爭辯、指責甚至毀謗,這是失體,也就是不合乎相應的禮節和體統。

失信與失體有時就在於一句話。所以,作為修行人,一方面要會控制情緒,另一方面要慎言。對那些分內本該承擔、自己也有把握的事,直接承諾也不失果斷,不必患得患失;但如果心裡沒底,又有些衝動的感覺,最好三思而後行。否則,話說出去就是說出去了,「君子一言,駟馬難追」,想挽回就困難了。我們藏族人說:「唾沫吐到地上,再撿起來,就不莊嚴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儒家人生大智慧 的精彩文章:

TAG:儒家人生大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