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乾隆駕崩,馬上彈劾和珅危險性還很大,唯獨此人抓住機會一舉成名

乾隆駕崩,馬上彈劾和珅危險性還很大,唯獨此人抓住機會一舉成名

嘉慶三年正月初三日,太上皇乾隆駕崩了。此時的嘉慶帝苦盡甘來,終於可以真正的君臨天下了,但是在這個節骨眼上,他有兩件大事要處理,第一是辦好太上皇的喪事,第二便是著手準備收拾和珅。

第一件事好辦,無非是花錢體體面面地按朝廷禮數來辦,而第二件事卻是頗為棘手。自古皇帝要懲辦權臣,都不會自己開口曆數他的罪過,而是不得不經過一個程序,那就是得由人站出來彈劾。可問題是,這個時候,很多朝臣都還沒有摸准情況,貿然上奏彈劾和珅,弄不好會落得個萬劫不復的下場。

初五日,一個叫王念孫的人首先上了一道奏摺,列舉了和珅的罪狀。那麼王念孫是怎麼體察到的聖意,敢於首先上表彈劾和珅呢?

王念孫,江蘇高郵人,乾隆四十年進士,歷任翰林院庶吉士、工部主事,工部郎中、吏科給事中等職。上奏彈劾和珅時王念孫的職務是吏科給事中,別看這是個五品的官,但是因為負有彈劾的責任,權力卻很大。而且經常接近內閣和皇帝,政治敏感性比一般官員要強得多。

首先,王念孫知道朝中很多大臣對和珅的飛揚跋扈非常反感;其次,他早就看出嘉慶雖然名義上已經登基親政,但是權力還在乾隆手中,甚至可以說是在和珅手中,這是任何一個有血性的人所不能容忍的,為此,嘉慶帝整整忍了三年,如今太上皇去世,嘉慶帝第二天便解除了和珅軍機大臣的職務,下一步要除掉和珅,幾乎是明擺著的事情了。

初四那天晚上,對於王念孫來說是非常矛盾的,儘管彈劾和珅的資料都準備好了,但是提筆的時候,他卻犯了難。因為他不知道嘉慶的態度,究竟是想怎麼處置和珅。僅僅是解除職務還是革職查辦,甚至是要他的命?

因此,這個奏章的尺度不好把握,和珅是乾隆朝第一寵臣,如果嘉慶要是怕扯上太上皇,只是僅僅削減、控制和珅的權力,不想大動干戈呢?自己這個時候去參和珅,一旦被和珅反撲過來,後果不堪設想。

就在王念孫左右為難之時,他的兒子王引之給了他一道強心劑。王引之提醒父親,讓他在羅列和珅罪狀的後面,再加上「臣聞帝堯之世,亦有共、驩(huan),及至虞舜在位,咸就誅殛」,不就可以促使令上下齊心懲辦和珅了嗎?

王念孫聽兒子這麼一說豁然開朗,連聲叫好。王引之這句話的意思,是把和珅比作堯舜時代的奸臣共工和驩兜,而順理成章地把乾隆比作堯,把嘉慶比作舜。既然如此,懲辦和珅,就既不影響乾隆的威望,也顯示了嘉慶的英明,正可謂三全其美。

第二天,王念孫就把奏章遞給了嘉慶。其實,嘉慶這個時候也正是在等著哪一位朝臣第一個向和珅發起攻擊呢。御批非但沒有責怪之意,反而還對王念孫大加讚賞。有了王念孫的帶頭,又有嘉慶的鼓勵,就是嗅覺再不靈敏的人,也知道和珅這一回是在劫難逃了。

至於和珅的結局就不多說了,主要還是來看看這位功臣王念孫的情況。經過「首劾和珅」後,嘉慶對王念孫好感倍增,馬上就提拔他為正四品的山東河道。可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王念孫卻是栽在了這治河上。

王念孫的運氣實在算不上好,上任河道的第二年,就迎來了桃花汛,上游的洪水湧入永定河。王念孫雖然吃住都在堤上,竭盡全力指揮搶險,無奈上遊河水過猛過快,河水終於漫過大堤,沖向兩岸村莊,水災無可避免地釀成了。

永定河漫出的根本原因是上游所致,但是漫堤就在他說管轄的永定河段,而且還在皇帝的眼皮底下。他一生九次治水,每次都大功告成,唯獨這次卻失敗了。

或許嘉慶感念他首劾和珅的功勞,沒有將他革職查辦,只是降了他的官和賠償一定的損失。此時的王念孫已經是六十多歲的人了,他失去了在仕途上繼續往前的勇氣,於是他便向嘉慶告老還鄉,回到了高郵老家頤養天年,不過王念孫的壽命卻是很高,一直活到了九十多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乾隆 的精彩文章:

乾隆晚年寵妃,17歲進宮,30歲生下女兒,母憑女貴榮寵加身!

TAG:乾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