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六十萬領土的淪陷,被他一人領軍隊收回,世人卻不知他是誰

中國六十萬領土的淪陷,被他一人領軍隊收回,世人卻不知他是誰

這是一段教科書上沒有的歷史,這是一個需要我們銘記的民族英雄,著名將領:張義潮。

安史之亂後唐朝元氣大傷,再無力經營西北。吐蕃趁機佔便宜,不斷向東吃進地盤。公元781年,也就是唐德宗建中二年,吐蕃完全佔有原屬唐朝的西域(新疆)和河西走廊。唐朝的邊界,迅速退到了黃河一線。

史稱河湟之恥。

什麼叫河湟之恥呢?

這裡的河指的是黃河,湟指的是湟水,河湟是二水交界處,也里屬於古代的河西,也稱隴右,現如今我們看甘肅、青海都是窮地方,但在唐代時候這兩個地方都是天下最富饒的地方,甚至比江南富裕得多。有「天下稱富庶者無如隴右」之稱。

因為一直處於經濟、文化極其落後的奴隸社會,他們佔領隴西後,對隴西實行吐蕃化教育,讓唐朝的子孫穿胡服,說吐蕃語,赭面紋身。而且唐朝百姓還必須穿吐蕃人的衣服,梳著吐蕃人的髮髻,見到吐蕃人必須彎著腰走,生命和財產安全都沒有保障,想怎麼殺害就怎麼殺害,比清朝滿族人對漢人還要殘酷。唐使來訪,百姓都痛哭流涕,說皇帝還記得我們這些被吐蕃人奴役的生靈嗎?

張議潮,就生於唐德宗貞元十五元,即公元799年,吐蕃欺負涼州漢人最為殘酷的時代。

張氏世代是沙州豪門首富,但顯赫的家族地位並沒有為張氏家族帶來平安,反而時刻忍受吐蕃貴族的欺詐和蹂躪。從小對吐蕃的殘暴統治耳濡目染,目睹百姓受的苦難,也目睹生靈塗炭,他發誓要收回自己的家鄉,立志要驅逐侵略者,回歸祖國!為了這個目標他刻苦鑽研兵法,等稍微長大,用家裡的資產招募義軍訓練義軍,同時不斷收納反抗吐蕃起義被鎮壓後的流亡者。蓄積力量,伺機而動。

會昌年間(841-846),由於連年災害,吐蕃發生了大規模的饑荒,餓殍遍地。會昌二年,吐蕃贊普——郎達瑪遇刺,死時無子,內臣立了他妻子綝氏的一個內侄名叫雲丹的為新贊普,自然引起多方不服,從此吐蕃陷入內戰。當時有一個部族因為奴隸的事發動起義,吐蕃可以說是內憂外患。

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被張議潮掌握住了。他立刻用自己家的資產,購買軍備組裝部隊,然後率大軍進攻吐蕃守軍最薄弱的地帶。據史料記載義軍是趁城內吐蕃兵力空虛之際,發動突然攻擊,「漢人皆助之」在內城的漢人幫助下。吐蕃軍慌亂之中沒有組織起有效防禦,竟然被逐出城外,之後雖然不甘心進行了多次反撲,但終於沒能奪回城池的控制權。

隨著首次出擊的勝利,張議潮漸漸站穩了陣腳,越來越多的百姓自發的加入了軍隊中,誓死要收復中國的領土,經過一場有一場的激烈戰爭。終於收復了沙州,在張議潮更進一步收復更多領土之前,他派人往長安報信。

整個長安城轟動了!

早在六十多年前朝廷失去河西的控制權之後,除了有限的幾次路經河西的從吐蕃歸來的使者的報告,中央政府沒有任何關於此地的消息,河西走廊之地就像走失的孩子。唐廷沒有任何人能想到,遠在河西的漢人僅憑自己的力量與意志就可以收復失地!唐宣宗下令以盛大的規模迎接了使者的隊伍,並稱讚說:「關西出將,豈虛也哉!」。悟真因為其功績被封為「京城臨壇大德」以示表彰。這是玄奘之後唐帝國對僧人的最高封賞。

獲得了皇帝認可後,張議潮一鼓作氣對吐蕃展開了大規模進攻。咸通七年(866)二月,張議潮率領部下的漢軍、回鶻軍以及吐蕃降軍共計數萬精銳騎兵西征吐蕃,目的在於收復西域西部的故土。聯軍連戰連勝,斬首吐蕃軍萬餘,陸續收復西州、北庭、輪台。這是高仙芝時代之後,唐軍唯一的一次如此深入西域作戰,距離最遠、戰果最大。

按史書記載,唐軍「西盡伊吾,東接靈武,得地四千餘里,戶口百萬之家,六郡山河,宛然而舊」。張議潮和歸義軍創造了「敗吐蕃,河西、隴右之地盡歸大唐」的奇蹟,這是張議潮自沙州起義後的第十八年,也是他整個人生的頂點。

後來唐朝政府封他為涼州節度使,讓他世代管理涼、洮、西、鄯、河、臨六州。張議潮沒有鬆懈,在他有生之年一直在東征西討,為中國收復了六十多萬失地。後來他的子孫世代鎮守河西,保護中國領土的完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運歷史 的精彩文章:

他去世後,一個百年朝代就此毀滅,卻很少人知道他的名字

TAG:大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