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長安萬年之二:龍的傳人,華夏肇始

長安萬年之二:龍的傳人,華夏肇始

為方便閱讀,請點擊「自然自覺自在」,關注此公眾號!

有傳說就有了歷史。傳說是口頭化的歷史,史書是文字化的歷史。如果沒有考古發現,萬年前的長安就是沉沉的萬古長夜,既沒有傳說,也沒有歷史。在公元前8000年前後,也就是距今大約1萬年的時候,有一位偉大的女性:華胥氏,她作為上古神話中的創世女神,出現在中國的神話故事之中,也就自然地出現在中華文明史之中。藉助神話傳說,「長安萬年」開啟,華夏龍脈肇始,長安有了人類自主的歷史,中華文明的大幕也徐徐展開。

公元前8000前左右,長安地區的東南的灞河河谷地帶(今天的陝西省西安市藍田縣華胥鎮及臨潼區驪山一帶),活躍著一個繁榮的母系氏族部落,即華胥古國。華胥氏是華胥古國的傑出女首領,她有兩個對中國文明史具有深遠影響的兒女:伏羲和女媧,她也是後來著名的炎帝和黃帝的遠祖。據傳說,有一次,華胥氏外出,在雷澤(又名雷夏澤,首見於《尚書?禹貢》,在今天山東省河澤市南部)中無意看到一個特大的腳印,便好奇地用自己的腳去比較大小,結果在不知不覺中感應受孕,懷胎12年(看仔細!是年,不是月)後,生下了伏羲和女媧。原來,之所以如此神奇,是因為雷澤中腳印的主人是雷神,雷神其實也就是龍神(龍之聲音是雷聲,龍之形狀是閃電),因此,伏羲和女媧便有了不凡的身份背景,一躍成為龍神的兒子和女兒,這就是中華民族自稱「龍的傳人」的最早源頭和文化詮釋。

神話是現實的升華,正如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在「東方智人」大荔人之後的那段慢長歲月(大致20萬年左右),原始人群開始向母系氏族社會過渡,這些先進的社會變革都體現在神話故事中。母系氏族是建立在母系血緣關係上的社會組織,是按母系計算世系血統和繼承財產的氏族制度,是氏族社會的第一階段?在氏族出現之前,原婚人群實行「血緣內婚制」,也就是現代所說的「近親結婚」,而且非常非常親近,即兄弟姐妹母子父女都可以婚配,只講男女,不講倫理。《左傳》所言:「男女同姓,其生不蕃(fān)」,這種婚姻制度使社會生產力發展極為緩慢。母系氏族的出現,是原始人群克服「血緣內婚制」的弊病,逐漸向「氏族外婚制」轉化,從而形成了一個內部不能婚配的血緣親屬集團——氏族便產生了,從而實現了社會性質的重大變革和質的飛躍。

華胥氏可謂是當時最先進生產力的代表。華胥氏的出現,反映出當時社會完成了原始人群向氏族制度的過渡,而這時,正好是公元前8000年左右,「長安萬年」的起點。長安地區的母系氏族社會發展的高度成熟,表明當時長安地區的生產力和社會發展水平遠高於其他地區的水平。為了生存和發展,她帶領部族民眾不斷地遷徙,踏遍了中華大地的山山水水,在今天山東的濟寧、四川的閬中、甘肅的天水、陝北的延川都留下了她的足跡,這種整個大陸式的「旅遊式」生存方式,是需要雄厚實力的支撐的,在這個過程中,作為中華民族之母的華胥文化隨之傳播到華夏大地,正因為如此,而華胥氏被視為中華「民族之母」。

放眼中華大地,中華文明最古老的傳說來自於長安,而神話傳說的主人公也生息於長安。華胥氏的一隻腳正好跨進了「長安萬年」的大門,她和她的一雙優秀兒女共同創造了作為中華民族之源的「華胥文化」,這在當時的華夏大地上是絕無僅有的,這也「龍的傳人」的精神家園。在今天的陝西省西安市藍田縣,仍然有一個叫華胥鎮的地方,位於西安市中心和藍田縣城之間的灞河河谷地帶,這裡就是中華始祖母「華胥」的故里和歸葬地,華胥鎮西側還有「華胥陵」。《陝西通志》記載:「驪山巔三皇祠(今仁宗廟)祀華胥氏?伏羲氏?女媧氏?蓋伏羲氏?女媧氏皆華胥氏所出,故祀於故里?」因為華胥氏繁衍了伏羲氏、女媧氏等部族,經過幾千年後的繁衍,到春秋時期,漢族的祖先已經被稱作「中華」或「華夏」。泱泱中華的「華」字由此而來。

按馬克思「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的觀點來看,在舊石器時代中、晚期,華胥氏所處長安地區的生產力發展水平應該遠遠高於其他地區,因而,作為生產關係體現形式的文化和社會形態較其他地區發達,才有可能佔得先機,最先以神話傳說的形式流傳後代,從而成為中華文化雛形的塑造者,成為中華文明的淵源的開創者。

華胥氏是「長安萬年」的發端,也是中華文明的發端。想要真正了解長安,有機會移步華胥鎮,感受中華始祖母的華胥氏的氣息,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自然自覺自在 的精彩文章:

TAG:自然自覺自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