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冷戰中美軍竟無可以抵禦蘇聯鋼鐵洪流般的坦克?

冷戰中美軍竟無可以抵禦蘇聯鋼鐵洪流般的坦克?

原標題:冷戰中美軍竟無可以抵禦蘇聯鋼鐵洪流般的坦克?



原著:J.R.Wilson


翻譯:聖迭戈-北島


責編:Southland

導語


跟隨美軍裝甲戰術專家,全面分析戰後美國坦克的技術設計與作戰思想的發展歷程。本文將依次講述從朝鮮戰爭的中流砥柱M26/46到越南戰爭中表現平平的M48與M551,以及探討面對蘇聯裝甲洪流束手無策的M60的困境。


二戰後 ,美國的二戰盟友變成了冷戰對手,美國面臨著多種環境條件下的裝甲作戰。美國對於裝甲戰的焦點仍然是「冷線(戰)」地域,即美國和北約的裝甲部隊將在歐洲與蘇聯與華約的裝甲部隊展開對峙。不過在諸如朝鮮與越南在內的眾多美國未與蘇聯直接接觸的「熱線(戰)」地域,卻展示出了與歐洲截然不同的裝甲戰作戰環境與戰術使用。


1950年代,許多美軍坦克老兵感到非常沮喪,因為艾森豪威爾政府正在吹捧兩種全新的並且處於快速進化過程中的技術:戰術核武器與導彈。該思路旨在以快速與廉價的方式對抗蘇聯與華約,而不再以大量的裝甲部隊與之對壘。



越南戰場上的作為車隊領頭的M48坦克


「政府很早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朝鮮戰爭之後,美國無法再將軍工業與軍事人員保持在戰爭動員的狀態,沒有一場真刀真槍的戰爭,政府難以獲得針對軍事發展的政治支持。核武器能以廉價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制衡蘇聯,」來自美國陸軍本寧堡陸軍裝甲中心的裝甲歷史學家Dr. Robert S. Cameron說道。「然而,歐洲地面力量仍需要保衛西德,所以在裝甲技術與裝甲部隊方面,仍是軍事討論的焦點所在。」


地面部隊逐漸開始重視自己的裝甲單位在新的戰爭中需要怎樣的新裝備,以及如何以技術優勢來克服與蘇聯與華約所保持的裝備數量優勢。


「1950年代中期裝甲裝備設計的重點很簡單:儘可能遠地識別敵方目標,然後獲取、接觸並擊毀它,最好是一擊必殺。要做到這一點,你需要更好的光學設備、火控系統和彈藥。但是,現實中該時期整個美國的國防系統都以核武器作為戰爭信條,那些更信奉傳統作戰觀念的國防分支單位往往難以獲得資金,」Cameron說道。


從M46到M47再到1960年的M48,以及M48的升級版M60,儘管這是一個很完整的坦克進化歷程,但並沒有讓坦克得到根本性的改變,只是相關組件的升級,例如在引入了彈道計算機與更好的光學設備後,新坦克能夠在更廣闊的範圍內獲取目標。同時,也有人在促使坦克發生革命性改變,他們試圖為坦克融入導彈、火箭以及多任務平台等新技術。不過這些新設計並未從走出原型的範疇。

此時,一款新的坦克誕生了———M511「謝里登」,一款用於取代老舊的空降裝甲偵察突擊載具的輕型坦克。



一輛XM551正在測試「橡樹棍」炮射導彈系統


「如果你把一群輕武裝的傘兵放在敵後,那麼如果他們受到敵軍的重型裝甲部隊的反擊,你該怎麼保護他們?答案是他們必須擁有自己的機動反坦克能力,」Cameron解釋道。「得益於導彈和火箭技術的不斷試驗,M551擁有了炮射導彈系統即「橡樹棍」,並被置於相對較輕的鋁製車身之上。」


「橡樹棍」能夠在非常可觀的距離上摧毀(該時期)這個星球上已知的主戰坦克。將該系統被置於一個輕型裝甲平台上,你可以兼顧強大的火力、可空投性與機動性。當沒有導彈發射時,你照樣可以使用傳統主炮進行射擊。從裝甲技術上看,M551是一款極好的、輕型且可空投、擁有最先進反坦能力的常規武器系統。」



越南戰場上的一輛美國陸軍第4騎兵團第3中隊的M551


M551在1960年代投入現役,並在60年代中期被部署到越南戰場,作為約翰遜總統為了加強美國在越南存在的行動的一部分。雖然M551項目最初依然受到有限的資金和越來越長的概念開發鏈的影響,但它也得益於肯尼迪/約翰遜政府從近乎完全依賴核武威懾,到加強常規威懾力量的觀念轉變。這為根深蒂固的冷戰觀點加入了更靈活的反應,並且此時蘇聯軍隊的機械化能力也正在不斷加強。


Cameron認為:「回歸常規武器系統的觀念轉變與改進,也讓M60的數量得到了增加。M48也開始了多個升級計劃,陸軍最後讓M48由汽油發動機改進為柴油發動機。整個60年代,焦點依然是中歐與蘇聯。60年代早期,東南亞並未得到裝甲部隊與相關研發群體足夠多的關注。」


雖然在早期美軍向南越派遣了裝甲顧問,幫助他們建立自己的裝甲部隊,但美軍在1965年戰爭正式開始前,並未看到美軍裝甲部隊在這場戰爭中的真正作用。然而,隨著在西德的裝甲騎兵式作戰實驗的開展,證明了潛在的地區安全破壞者角色的出現:游擊作戰和空降突擊。這就導致了一些關於如何使用裝甲騎兵團進行反叛亂作戰(COIN)的基本概念的研發。

隨著美國在越南展開大規模地作戰任務,關於裝甲部隊或機械化部隊,是否適用於叢林和稻田環境作戰的爭論仍在繼續。事實上,部署在越南的第一批坦克基本上僅限於在主要的固定設施周圍實施警戒。



兩輛北約演習中的M60A3


Cameron說:「有兩件事最終推翻了早期的有關裝甲部隊在越南作戰的觀念。第一,美軍顧問提供了美軍或南越裝甲單位與蘇式裝甲單位在越南全地域交手的實戰經驗,這其中包括了叢林與稻田地域。第二,裝甲單位與他們的指揮官開始發展自己的TTPs(Tactics, Techniques and Procedures),特別用於在越南的作戰部署。裝甲部隊為在越南戰場上的美越聯軍帶來了高機動性、可與任何目標交火以及提供裝大量甲防護的能力。」


美軍的裝甲部隊開始遭遇越共與北越正規軍時,敵軍也發現美軍的M48坦克相當難阻滯。由此,特別是在連隊層級上的美軍,開始探索各種裝甲使用的方式。例如,為坦克規劃避開有著大量誘殺可能性的叢林道路的行進路線,而且坦克由於自重也會碾壓壞這些道路,使自己陷入被動的作戰境遇。實戰證明,一旦敵軍遭遇M48,其無論如何都將成為壓制敵軍的主要貢獻者。


「M60實際並未部署到越南,它們的主要任務仍是在中歐對抗蘇聯的裝甲洪流,」卡梅倫說道。「M48在越戰中展示出了優秀的防護能力,即使碾過地雷,也能保護車組乘員的生命。因此,M48成為了一款強大的武器平台,並用於各種環境下的作戰。這其中包括發生在位於西貢西北處橡膠林種植園的戰鬥、各大越南城市戰以及『春節攻勢』中的戰鬥。M48的主炮也能發射高爆彈,讓遭遇它的敵人痛苦不迭。」



訓練中的M60與M113


當第一批M551抵達越南的時候,他們的輕量化與可操作性被視為主要的優點。炮彈的功效很好,主炮的形狀也使得M551具有良好的隱蔽性。但M551也有消極的表現:鋁質車身易受地雷和火箭彈的攻擊,特別是它的彈藥架;M551所使用的可燃葯筒會在炮管內留下陰燃的碎屑,當將新的彈藥補充到主炮管內後,在新一輪射擊時,可能會造成災難性的事故;北越正規軍不久變得更加擅長反裝甲,輕型裝甲載具的處境更加危險。


針對M551的另一個投訴反饋在越南幾乎沒有什麼重要的意義:主炮在射擊時往往會使「橡樹棍」導彈的控制系統變得不穩定。但M511在越南並沒有多少裝甲威脅。然而,這個問題放在歐洲的話將會造成嚴重的後果。

從越南撤軍後,軍方認為,越戰中可以汲取的裝甲作戰經驗雖然並不多,但可以應用到仍然被認為是真正可能在未來發生戰爭的中歐戰場。



一輛M60A2坦克的俯視圖。該型號試圖將一個新的低輪廓炮塔與152mm的炮射導彈系統進行融合,但並未成功,建造也不到600輛。所有的M60A2後來被迫退出現役,並改造為其他的M60亞型號


在1970代初,美國和德國開始了一個新型坦克計劃,用可能在遭受核生化污染(NBC)的環境中部署的MBT-70來代替M60。然而,這個計劃很快就變得非常昂貴,因為西德退出了該計劃,選擇升級自己的「豹」式坦克來應對未來的裝甲威脅。美國國會因此終止了該計劃,讓該計劃徹底死掉,這使得了美國陸軍沒有了任何未來的主戰坦克(MBT)研發計劃,並被迫沿著西德的方式升級自己的M60,而且M60原本也只是作為一個臨時的MBT平台而誕生。



美國阿伯丁試驗場里正在進行測試的MBT-70


1972年,美國陸軍在諾克斯堡召集了一支研發MBT的特遣隊(MBTTF),為新的主戰坦克提出了要求。MBTTF由工程師,現役軍人和退伍軍人組成,研究了從二戰到越南的坦克作戰。然而,他們從這些實戰典例中所獲得的大部分東西在1973年10月爆發的阿以「贖罪日」戰爭中已經過時了,該場戰爭讓他們的坦克認知體系受到了極大的衝擊。


Cameron說:「阿拉伯國家用大量相對較新的蘇聯裝備入侵以色列。他們的進攻幾乎毫無預兆,甚至差點擊敗以色列。他們還在實戰中展示了蘇聯製造的「薩格爾」反坦克導彈,其可以由裝備攜帶型控制器的單兵操作,該裝備在一夜之間提升了阿拉伯國家軍隊的反坦實力。以色列最初的反應是利用坦克進行反擊,但該舉動導致了嚴重的損失,最大的原因還是敵方大量地使用了反坦克導彈。」



「贖罪日」戰爭中被摧毀的以軍M60坦克

Cameron接著說道:「對我們來說,最大的問題是下一次與蘇聯的戰爭可能會像現在(「贖罪日」戰爭)一樣,沒有太多的時間在海外進行對部隊的組織和部署。對於裝甲裝備來說,M60是我們面對敵方裝甲部隊威脅時,優先使用的主戰坦克,並且還是第一道防線。但因為M60在「贖罪日」戰爭中遭受了嚴重的打擊,對此我們十份憂慮。所以MBTTF對「贖罪日」戰爭中發生的事情


非常感興趣,該場戰爭也是自是二戰以來最大一場坦克戰。美國陸軍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去收集有關實戰戰術和實戰結果的數據,然後直接把這些數據運用到了正在持續進行的新一代美軍MBT即M1A1「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的研發中。


「贖罪日」戰爭帶來的一個非常直接的變化就是坦克乘員生存能力和舒適度,成為一個新的優先注意事項。美式坦克的內部空間很大,以便於容納美國大部分身體龐大的男性兵源,這意味著未來的美式坦克也同樣需要更大的炮塔和內部空間。相比之下,蘇式坦克則更顯擁擠,乘員的舒適度較低。對於該時期的美國和北約軍隊來說,某種程度是這是一種安慰,因為他們的坦克車組不會很快地變得疲憊,並且能夠堅持在持續數日的衝突中作戰。與之相反的是,蘇聯對於利用坦克進行快速突破更感興趣,蘇聯更喜歡將大規模的軍事力量用在決定性點之上。因此,在蘇聯人眼中,坦克車組的安全或舒適性並不是一個高度優先的事情。



在肯塔基州陸軍諾克斯堡測試的XM-1,其在未來將替換M60


Cameron說:「隨著「艾布拉姆斯」呈現出現了更具體的概念,美國國會便開始質疑新坦克的設計思想。因為在1960年代後期,M551引起了很多的關注。陸軍為此投入了大量的資金進行研發,但最終得到了一個並不理想的平台。而且,接著MBT70複製了這個過程。所以在1970年代,國會對陸軍設計新坦克的能力一支持有懷疑態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兵器裝備 的精彩文章:

TAG:環球兵器裝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