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空中司令部」——預警機那些事兒

「空中司令部」——預警機那些事兒

之前有消息稱我國正在著手研發一款新型預警機,而這款新型預警機將採用的平台是國產大型運輸機運20,並在此基礎上進行針對性改裝。此前,運20總師唐長紅就曾說過,「胖妞」將會有相關的衍生機型陸續出現…

今天就讓小編帶你了解一下預警機這一現代戰爭「空中司令部」的故事吧!

預警機,即空中指揮預警飛機(Air Early Warning),是指擁有整套遠程警戒雷達系統,用於搜索、監視空中或海上目標,指揮並可引導己方飛機執行作戰任務的飛機。

說到這裡你可能要問,既然有了地面雷達基地和塔台指引,為什麼還需要有預警機這樣的機種存在呢?

這是由於地面雷達受到地球曲度的限制,對低空目標的搜索距離有限,同時由於受地表地形干擾導致搜索效果受限,而預警機將整套雷達系統架設在飛機上,藉助飛行高度,從空中搜索各類海陸空目標,為作戰飛機提供較佳的戰場信息反饋,同時縮小了作戰飛機接收信息的時間差,延長了飛行員在空中預判敵情的反應時間。

在所有的飛機中,預警機的外觀可能是最具特色的,因為大多數預警機的機背上都有一個傘狀的「大蘑菇」,那是預警機雷達的天線罩,還有一小部分預警機則是在機頭上鼓出一個「大包」,同樣是天線罩

早在20世紀四十年代,美國空軍就將雷達裝在飛機上作為探測器使用,但受限於當時雷達設備的體積和重量,機載雷達的效能還很低,探測距離最遠只能達到十幾公里,遠遠無法滿足防空警戒的需求,只能作為短距離偵察飛機使用,這就是預警機的雛形。初代預警機無論在性能還是戰場分工方面都有著明顯的不足,但預警機自身的出現,就代表了人類對於雷達的軍事應用邁上了新的台階,同時也開啟了空中作戰戰術運用的時代。

第一代預警機只是一個嘗試性產品,但正是這個極具想像力的嘗試,充分證明了空中雷達在探測遠距離低空目標、爭取預警時間方面的效用與價值,這為日後各國發展預警機提供了寶貴的經驗。進入六七十年代,隨著脈衝多普勒雷達技術和機載動目標顯示技術的進步,使得預警機具備了更好的探測能力,通俗的來講就是「視野」更加開闊,而電子計算機的運用,則讓預警機的功能由單一的預警敵情發展為在預警的同時連續追蹤敵方目標,並指揮引導己方飛機對目標實施打擊,大幅提高作戰效率。這一進步使得預警機開始逐漸脫離原先單純的雷達哨戒角色,逐步轉變為空中作戰指揮平台。

隨著應用情景的不斷增加,雷達探測系統、敵我識別系統、電子偵測系統、導航系統、通訊系統以及數據處理系統等設備都紛紛被加裝在了預警機上面,進一步提升了預警機的作戰效能,使得預警機成為現代戰爭中戰場網路化環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作為現代空戰中的「智囊」,預警機的發展始終圍繞著「揚長避短」四個字展開。所謂「揚長」,就是在飛機自身所能承受的範圍內盡量擴大監視範圍、增加目標處理容量、提高指揮自動化程度和抗干擾能力,為作戰飛機提供最大限度的戰場情報支持和戰術備選支持。而「避短」則是對預警機而言更重要的一份任務,因為預警機機體本身體型較大,加之裝載的電子設備功率較大,使得預警機很容易被敵方雷達探測到,此外,由於預警機通常在某個空域內進行巡航飛行,且不裝備攻擊性武器,因此提高自衛能力就成為了預警機發展的「頭等大事」。

預警機的應用可以大致分為兩大類,分別是主動偵察被動防禦。主動偵察即爭取在敵方作戰單位發現己方力量之前,通過雷達等偵測手段對己方力量發出警報,進行目標指示,同時對己方作戰飛機進行指揮和引導,提高戰機的打擊精確度,延長打擊範圍,起到「禦敵於國門之外」的奇效。被動防禦則是之預警機通過各種電子物理手段對敵方的作戰單位、通訊系統進行大規模高頻率的干擾,必要時可以作為誘餌機保護地面雷達設施。

講了這麼多,想必你已經對預警機有了一個大致清晰的概念,接下來就讓我們用這些經典的預警機機型作為此次航空科普的結尾彩蛋吧~

美國E-3「望樓」預警機

美國E-8戰場聯合監視機

中國空警2000預警機

俄羅斯A-50預警機

以色列「費爾康」預警機

航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n航空 的精彩文章:

飛行員落水自救手冊

TAG:in航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