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BioWeek一周資訊回顧:阿爾茲海默症致病蛋白會傳播

BioWeek一周資訊回顧:阿爾茲海默症致病蛋白會傳播

本周回顧,一年一度的J.P.摩根健康產業大會在舊金山舉行;製藥巨頭新基收購「一匹黑馬」;默沙東牽手阿里;2017年FDA批准了46種創新葯;施一公請辭清華大學副校長;陳子江團隊再發NEJM;阿爾茲海默症致病蛋白會傳播……更多資訊,請跟隨小編一起回顧吧。

產業動態

一年一度的J.P.摩根健康產業大會(J.P. Morgan Healthcare Conference)於1月8 -11日在美國舊金山舉行。期間,基因測序領域的龍頭公司Illumina發布了一款「新玩具」—— iSeq 100,以「低成本」、「小尺寸」、「高精度」為優勢的新型DNA測序儀。這一款只有一立方英尺的小盒子,售價僅為19900美元(此價格僅限於美國,其他區域會有所浮動)。

當地時間1月7日,就在第36屆JP摩根大會如期召開的同時,製藥巨頭新基(Celgene)宣布將斥資11億美元(預付款)收購一家小型初創公司「Impact BioMedicines」,起因是一款被寄予厚望的抗癌藥物。

北京時間1月12日,全球生命科學領域規模最大的醫療投資研討會——第36屆J.P.摩根健康產業大會(J.P. Morgan Healthcare Conference)已經臨近尾聲。會議期間,各大行業巨頭公司的CEO為吸引投資人的目光,也是使出渾身解數,且看藍鳥、GSK、艾爾建、羅氏等公司的CEO怎麼說。

自上任以來,就一直將重點放在日益激烈的藥品市場競爭上的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局長Scott Gottlieb似乎準備加快對新葯的評估,這也意味著更高的審批數字。然而,所有這些積極的勢頭掩蓋了對研發生產力和藥物開發成本的擔憂。最近,著名諮詢公司德勤(Deloitte)發布一份報告估計,2017年,12家大型生物技術和製藥行業的研發資金回報率僅為3.2%。

2017年已然落幕,細數剛剛過去的這一年,有很多突破和成就,當然也有不少遺憾和失敗。1月3日,GEN網站推出一份讓人嘆息的名單,列舉了「2017年在臨床試驗中慘敗的13款藥物」,其中,包括6款針對癌症的治療藥物。這些失敗,讓不少企業股價暴跌、大幅度裁員,甚至CEO離職等。

1月5日,教育部發布了2017年「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建議人選名單。經高校推薦、通訊評審、會議評審等程序,此次共產生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48名、講座教授51名和青年學者264名,名單將公示至2018年1月11日。

BioSpace網站NextGen Bio板塊近日展現了「Class of 2018」榜單,這是一個由2015年以後才成立的北美地區極富活力生物科技公司組成的公司名單。為了準備這份「TOP20」公司名錄,BioSpace將公司按照成立日期進行分組,然後通過多個不同類別對它們進行權衡,最後基於每個分類的得分的累積情況,得到最終表單。

1月8 -11日,第36屆J.P.摩根健康產業大會(J.P. Morgan Healthcare Conference)在美國舊金山舉行。大會首日,Genomic Health、Foundation Medicine、Qiagen、Myriad Genetics和 Guardan等知名公司向與會者分享了過去一年的成績和2018年的「小目標」。

」無論我走到哪裡,無論跟誰討論,有一點是我想讓大家意識到的。就是我經過十多年的觀察得出,醫療健康行業正在發展,而且發展得越來越快。「——比爾?蓋茨。

數據、人工智慧、深度學習。它們究竟意味著什麼?它們將如何改變新葯發現和研發的未來?它們又將如何改變我們預測、預防、診斷和治療疾病的方式?幾位AI專家為我們分享了他們的獨到觀點。

默沙東的加入,使得以淘寶為入口的宮頸癌疫苗爭奪戰,全面打響。1月9日,默沙東中國與阿里健康,正式啟動「向宮頸癌說不」戰略合作項目。

1月10日,據中國新聞周刊正式報道,經多方渠道證實,中科院院士、著名結構生物學家施一公已於近日請求辭去清華大學副校長職務。此消息已經得到施一公本人的證實,但他表示,在辭去副校長之後,他將繼續保留在清華的教授職務。他同時表示,這是為了將全部精力投入到正在籌建中的西湖大學,「腳踏兩隻船」也不符合他一貫的做事風格。

研究動態

在這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眼中,「新年」更多只是一個時間概念,在提醒她「還有很多事要做」。屠呦呦和《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談起了她的新年期望。

近日,山東大學生殖醫學研究中心陳子江教授團隊的一項多中心隨機對照臨床研究成果「排卵正常的不孕症患者移植凍胚與鮮胚的比較」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IF: 72.4)以原創論文發表 (N Engl J Med 2018,378(2):126-136)。據悉,這是該團隊在該刊發表的第2篇原創性研究論文。

在最新一期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雜誌上,關於溶瘤病毒治療癌症的新成果登上封面!科學家們用2篇論文證實,溶瘤病毒這類免疫療法能夠通過聯合檢查點抑製劑對抗多種癌症!在其中一項研究中,治癒率甚至達到了60%-90%!

阿爾茲海默症的致病蛋白——Tau蛋白會在患者大腦中擴散,從一個神經元傳播到另一個神經元,從而引發痴呆癥狀的加重。科學家們希望,這一最新研究找到的「新證據」有望為通過阻斷蛋白傳染而減緩疾病發展提供支撐。

近日,發表在Nature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中,來自德國的一個科學家小組稱,由大腦免疫系統引發的炎症機制驅動了阿爾茨海默症的惡化。這一研究有望為該病症的治療帶來新方法。

1月8日,一篇揭示「免疫系統干擾CRISPR實現疾病治療」的研究引起Nature的關注。雖然基因編輯被稱為「世紀發現」,為多種疾病、生命醫學研究帶來了很多驚喜,但是,它卻面臨著很多風險和未知,其中包括患者自身的免疫反應。

就在上周,探索君曾報道過一篇關於癌細胞「悄然」改變生物鐘的文章。現在,《Nature》最新一項研究從生物鐘入手,找到阻止癌細胞獲取營養的方法,能夠在不影響健康細胞的前提下抑制腫瘤生長。

實驗性藥物J147是一種在研的「不老長壽葯」(elixir),先前已被證明能夠在小鼠中治療阿爾茨海默症,逆轉衰老。最近,來自美國Salk研究所的科學家們獲得重要進展,解開了圍繞J147的一個謎團,即,它是如何發揮抗衰老等作用的。

2018年伊始,相信很多人已經列好了小目標,減肥是不是名列其中且排位靠前呢?說起減肥,就繞不開肥胖本身。倫敦帝國理工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的最新研究發現了與肥胖相關的基因突變ADCY3。也就是說,胖也有可能是天生的!

關於BioWeek

為了幫助讀者更好、更深入地了解前沿生物技術研究和生物行業內的成功商業模式。生物探索推出BioWeek資訊回顧欄目。通過匯總生物圈內一周的產業動態和研究前沿,來讓您更充分地認識生物業內的「生態圈」。

End

本文系生物探索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其他任何媒體、網站如需轉載,須在正文前註明來源生物探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物探索 的精彩文章:

7項抗癌成果!3大新用途!阿司匹林牛氣的2017……

TAG:生物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