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騙局與謊言:2017年這些科技論文被撤回了

騙局與謊言:2017年這些科技論文被撤回了

騙局與謊言:2017年這些科技論文被撤回了
Credit:銳景創意


過去的一年裡,雖然有數不清的論文被專業雜誌撤回,但是多數是因為撰寫者的失誤,粗心無意為之導致的,最後這些錯誤被他們自己發現,要求撤回。然而,還有一部分就不是那麼無辜了,他們或是故意修改了數據,或是全篇編造,我們在原文網站中發現了這5例,供大家觀摩。

我喵,故我在

35歲的Le Catt終於被人抓包了,它用自己獨有的方式給David Lewis的一篇論文作了評論,該文章發表在澳大利亞哲學雜誌(Australasian Journal of Philosophy)上。這事本來沒什麼大不了的,但是,Le Catt它是一隻貓。
文章作者David Lewis於2001年去世,他是一個因模態現實主義(modal realism)理論著名的美國哲學家,他的主要思想是,我們要認可邏輯上可能存在的所有世界,因為這些世界和我們現在生活的世界同樣真實。在他的腦子裡,也有這樣一個世界,裡面的貓都可以寫字,而在那個世界裡,他自己也是一隻貓,名字叫Le Catt。什麼!你說這是扯淡?但他已經用Le Catt的名義給自己發表的文章撰寫評論了。
這個35歲的貓(轉換成貓齡超過100歲)的詭計在當代哲學家的小圈子裡流傳,知曉的人中也包括Michael Dougherty,他最近就在一本關於學術誠信的書里呼籲,刊登文章的雜誌應該讓大家都知道,Le Catt根本不是一隻貓,它其實就是Lewis的化身,也就是說,一直以來他都在以貓的名義對自己的文章發表評論。

三相作假

大名鼎鼎的德國出版公司Springer又下架了上百篇學術論文,因為學術造假的問題日益嚴重,他們也不得不對此做出應對措施。實際上,對欺詐性的行業評議的審查一直都在進行,很多作者或者收了錢的諮詢方對評議造假這件事總是樂此不疲,2012年以來,已經有500多篇文章因此被撤回,不巧的是,大部分這樣的文章都來自於中國。


騙局與謊言:2017年這些科技論文被撤回了
如果試圖查看這篇論文,只能找到關於文章撤回的官方聲明 Credit:Neurosci


我們要說的這篇論文也是這樣,他憑藉登峰造極的造假程度榮登此次排行榜的第四。這篇文章有個驚世駭俗的標題:核仁素對惡性膠質瘤中通過TGF-β受體信號激發的提升。看不懂沒關係,我也完全不懂他在說什麼,這些都不重要,因為文章內容基本就是瞎扯的,主要由律師捏造。經查證,不僅如此,這篇文章的作者、贊助和行業評議流程沒有一項是真實的,但它卻成功地在2015年發表在了分子神經科學雜誌上,一直堅持到2017年才被查處。
文章的贊助與聲稱的不符,文章作者之一表示沒有聽說過這項研究,主要作者也證實沒有參與過文章發表也從沒支持過發表,那這篇文章究竟是如何發表的呢?顯然,現在的論文評選過程比我們想像的都要更複雜一些。

偽數據達人

日本學者?廣佐藤?(Yoshihiro Sato)在2017年1月去世,11個月之後,他的23篇論文就因坐實數據造假被全部撤回了,而在18年他可能還有更多的文章會遭到撤回。
?廣佐藤?生前本是一個受人尊敬的科學家,他的很多文章都在權威雜誌上發表(像神經學,骨骼和JAMA)過,但是在他死後情況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他的主要研究領域是對髖部骨折的治療,廣佐藤的研究成果之一就是發現了維他命D對老年體弱患者的神奇療效,他聲稱維他命D對患過中風、患有帕金森症或者老年痴呆的人群有顯著的幫助,但是他的實驗數據結果未免有些太好了。
2016年,針對廣佐藤的「優秀」研究數據,奧克蘭大學就發起了相關的分析工作,結果加重了人們對他的懷疑,廣佐藤之後不得不承認確有其事,還把以前給自己文章添加掛名作者的事情一併托出。之後JAMA在內的相關雜誌發表了聲明,提醒廣大研究人員不要被其文章誤導,而他發表的偽數據論文可以一直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

給環保主義者的一擊

2016年,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的兩位學者在著名雜誌科學上發表了這樣一篇文章,文中聲稱歐洲鱸魚仔對人造聚苯乙烯顆粒情有獨鍾,比起天然的食物,它們更喜歡吞食這些人工合成的材料(假)。
這一結論看似無關緊要,卻讓全世界的環保主義者炸開了鍋。聚苯乙烯小顆粒很難被人眼發現,但魚吃下之後會讓它們減緩生長,更容易被捕食者抓住,也就是說,這些吃下了人工聚合物的小魚更容易把這些顆粒往食物鏈上方傳遞,最後變成你的盤中餐。這一發現顯然是塑料污染的有力證明,被環保人士拿來大做文章。
很快,針對這項研究的後期調查就展開了,此時有些人就開始懷疑他們是否進行了這項研究。2016年12月,科學雜誌就發布聲明說該研究正在接受調查。由於研究人員無法提供完整的研究數據,又以電腦丟失為由拿不出更多的研究材料,瑞典中央道德審查委員會(CEPN)經各方查證之後宣稱這是一起學術造假事件,研究內容無法支持論文中的數據,文章最終被科學雜誌宣布撤回,作者向瑞典政府申請到的4年科研基金也隨之泡湯,並被處以2年內禁止申請科研基金的懲罰。
有意思的是,這篇文章發表的時候還被科學雜誌評價為一項「卓越的」(remarkable)研究。

瞎吃與瞎寫

Brain Wansink,康奈爾大學食物與品牌實驗室主任,也是暢銷書籍,瘦身指南《瞎吃:我們為什麼吃的時候不過腦子》(Mindless Eating: Why We Eat More Than We Think)的作者,該書於2006年出版,目前在豆瓣上有7.9分的高分。他還有一個有趣發現說的是,當孩子面對蘋果還是餅乾的選擇時,如果蘋果上貼有一張Elmo的貼紙,孩子就會選擇吃蘋果(假)。
然而,自從2016年11月他在一個博客po文中向自己的一名研究生提了一些「有用的建議」之後,他的麻煩就開始了。回復中他說,研究里可能會碰到一些無用的數據,它們不能支持你這篇論文的觀點,但是只要稍加利用,就可以變成另外一篇論文的材料。這名學生會心一笑,於是發布了5篇論文,全都都和意式餐廳的自助餐有關。
這條現已被刪除的博客暴露了Brian的治學理念,這種不負責任的言辭引起了一些學者的關注,很快相關的調查就展開了。結果發現,從很早開始,他的文章就出現了大量研究方法和數據分析的問題。康奈爾大學也對這一問題採取了行動,只是對於結果,校方評價其為學術上的錯誤,而沒有歸結於行為問題。現在Brain有超過50篇論文面臨徹底審查,而去年Brian則至少重新發布了8篇更正的文章,還主動撤回了4篇已發表的論文,其中也包括那篇蘋果和餅乾的文章。


騙局與謊言:2017年這些科技論文被撤回了
Credit:豆瓣


# 原文始發於公眾號 牛油果進化論


本文譯自 Livescience,由譯者 Hulk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煎蛋 的精彩文章:

重大發現:火星地表下的藍色純冰層

TAG:煎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