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一周盤點」施一公請辭清華大學副校長,全心投入西湖大學建設、最熱的基因編輯技術有難了:或可引發強烈免疫反應!

「一周盤點」施一公請辭清華大學副校長,全心投入西湖大學建設、最熱的基因編輯技術有難了:或可引發強烈免疫反應!

點擊上方「轉化醫學網」訂閱我們!

乾貨 | 靠譜 | 實用

「一周盤點」施一公請辭清華大學副校長,全心投入西湖大學建設、最熱的基因編輯技術有難了:或可引發強烈免疫反應!

本周轉化醫學領域都發生了哪些事情,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

行業動態

1、中國126萬例癌症死亡本可避免!最新本土大數據出爐!

2017年,由全國腫瘤登記中心副主任陳萬青教授、美國癌症協會Farhad Islami教授牽頭的生活方式和感染對中國癌症發病和死亡影響的研究,發表在Annals of Oncology上。

2、美國癌症最新數據:我們可以看到什麼?

在周日,我們推送了中國的最新癌症大數據。同樣的,美國今年的癌症大數據也已出爐。而在兩相對比之下,我們看到了數據背後更為隱秘的秘密。

3、重磅!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獲獎名單公布!

1月8日,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開幕,被翹首以盼多時的獲獎名單也終於公開。

4、施一公請辭清華大學副校長,全心投入西湖大學建設!

經過多方渠道信息確認:中科院院士、著名結構生物學家施一公已於近日請辭清華大學副校長職務。此消息亦得到施一公本人的承認。而接下來,施一公將會把自己全部的精力投入到西湖大學的建設中

5、2018J.P摩根大會:強生、Illumina、美敦力、雅培、禮來,都分享了什麼?

美國時間2018年1月8日,一年一度的JP摩根醫療大會在舊金山如期舉行,吸引了450多家醫療上市企業和創新企業,以及9000多名醫療創業者和投資者。

研究進展

1重磅!《Nature》子刊揭首個癌細胞控制蛋白影響晝夜節律!

在2017年度諾貝爾生物學或醫學獎頒給生物節律機制的發現者之後,我們就預感到生物節律的菲比尋常。而在不久前,人們終於發現了首個癌症控制的蛋白質可以影響晝夜節律從而使得自身得以不斷繁殖。

2、單細胞測序明確35種神經細胞,明確誘發痴呆因素!

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新的單細胞測序方法,用於描繪包括阿爾茨海默氏症、帕金森病、精神分裂症和雙相型障礙在內的不同腦疾病的細胞起源。

3、震驚!神經元百年假說被打破!

神經元是組成我們大腦的基本計算元件。其數量約為一萬億兆,類似於中型硬碟中的萬億比特。目前公認的神經元計算方案將每個神經元都作為一個集中式可興奮元件發揮作用。神經元從連接的神經元通過多個端子累積其輸入的電信號,並在達到閾值時產生稱為尖峰(spike)的短電脈衝。而近期物理學家的一項研究則打破這項百年假設。

4、揭秘進展性胃癌的決定性分子!

胃癌(GC)是全球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腸型胃腺癌是最常見的胃癌類型,已明確其經歷特定的的組織學發展過程是從胃炎開始,進展到腸上皮化生(IM),生長異常,最終成為癌症。其中通過上皮相似的腸道上皮代替胃粘膜的IM是公認的癌前病變。

5、「有反骨」竟然是真的!癌症耐藥性竟是骨細胞介導產生!

骨轉移很難被治癒。骨微環境一直是這個臨床謎團的疑點,但其中確切的機制尚不清楚。在最新一期的《Cancer Cell》研究中表明,化療本身所誘導的骨轉移化療耐藥性是由成骨細胞通過Jagged1誘導的Notch信號通路介導的。

6、《Nature》長文!最熱的基因編輯技術有難了:或可引發強烈免疫反應!

基因編輯作為最火熱的領域,CRISPR基因編輯系統一直以其高效快速的能力被稱為上帝之手,開啟了一系列輝煌的治療之路:包括鐮狀細胞病、血友病等,然而近期斯坦福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基因編輯可能引發強力的免疫排斥反應。而《Nature》同時發表長文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7、【盤點】2017年阿爾茨海默病預防最新研究進展!

阿爾茨海默病(AD)是一種起病隱匿的進行性發展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不斷進程,老年痴呆這種疾病的發病率也在不斷的上升,人們對於AD的關注度也與日俱增。

8、基因療法又添新用途!有望治療糖尿病!

I型糖尿病,又名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是一種自身免疫系統缺陷病。多發生在兒童和青少年,起病比較急劇,因體內胰島素絕對不足,容易發生酮症酸中毒,必須用胰島素治療才能獲得滿意療效,否則將危及生命。近期研究表明基因治療有望解決這一頑疾。

9、別熬夜啦!睡眠不足老年痴呆風險更大!

相信很多人每天早上都對自己說,我今天一定要早點睡。睡眠不足不僅會無精打采一整天,研究人員還發現它還會增加澱粉樣蛋白質,從而導致增加患阿爾茲海默症的風險。

10、顛覆認知!兒童最常見軟組織癌起源被確定!我們錯了N多年......

橫紋肌肉瘤是兒童中最常見的軟組織癌。近日,聖猶大兒童研究醫院的腫瘤學家發現了橫紋肌肉瘤的真正來源。此前,科學家普遍認為橫紋肌肉瘤是由未成熟的肌細胞產生,因為該腫瘤的顯微鏡下形態結構與肌肉相似。然而,聖猶大研究人員卻發現該腫瘤是由一種未成熟的祖細胞惡化而來,而這種祖細胞是血管內皮細胞的前身。

11、重磅!首次確認HER2驅動型乳腺癌與該雌激素受體結合蛋白有關!

MED1是一種存在於乳腺癌細胞中,可異常高水平表達的蛋白質,當其被消除時能夠阻止乳腺癌細胞的生長,而乳腺癌中由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編碼的蛋白質,可促進癌細胞的生長.

12、Nat Genet:又一隱形基因突變被確定會導致肥胖!

人類吝嗇的古老的基因一直致力於將食物轉化為脂肪儲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近200年工業革命的發展使得人們不再為食物擔心,然而基因還無法適應如此快速的發展從而使得人類依舊不斷積累著脂肪,肥胖狀況愈加嚴重。然而近日,研究人員發現:肥胖還有可能是基因突變導致。

13、《Nature》重磅!這次,餓死癌細胞,真的有希望!

餓死癌細胞的問題越來越得到大家理性的對待。然而昨日發表在《Nature》上面的文章發現了新的機制。這讓我們再一次看到了生物節律的強大之處,也讓餓死癌細胞成為可能。

14、都是血壓升高,為什麼運動帶來的心臟壓力就比高血壓好?

運動會給我們的心臟帶來很大的壓力,然而我們從來不覺得這有什麼不妥。但由高血壓引起的壓力卻對身體有害。同樣是壓力,為什麼運動和高血壓給我們的感受完全不同呢?《Nature Medicine》上的一篇報道為我們解答了疑問。

15、首次!幹細胞新突破!血液中分離多能幹細胞誘導分化形成肌肉細胞!

多能幹細胞是當前幹細胞研究的熱點和焦點,它可以分化成體內所有的細胞,進而形成身體的所有組織和器官。最近有科學家成功地將多能幹細胞誘導分化為骨骼肌組織。

16、有沒有生病?看臉就知道!

人有沒有生病,答案都寫在臉上。這項新的研究結論發表在《皇家學會學報B》上。研究發現,人在患病時,有一些共同的面部特徵——臉色蒼白、面部腫脹、眼瞼下垂、看起來很疲倦——而且這種狀態可以傳染。儘管這些患病信號顯而易見,此前並未有人對此驗證。

17、《Nature》、《Science》又兩篇!腸道菌群助力綠色蔬菜抗癌!

腸道菌群的熱度居高不下,可以說是發文的「重要制高點」。而在近日,又是兩篇腸道菌群的研究登上頂級期刊。一篇發表在《Science》上,一篇發表在《Nature》子刊《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上。

18、飲食控癌真的可行!堅持地中海飲食可降低前列腺癌發病率!

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見的癌症類型。2018年《CA》發布的全美癌症分析報告中,這種癌症一人就佔據了癌症發病人數的1/5。而在近期,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地中海飲食可以降低前列腺癌的風險。

19、《Nature》子刊:新的生物標記物可預測PD-1療法效果!

如今基於免疫系統的正常功能靶向作用,免疫療法可以有效的治療黑素瘤和肺癌。而特定抑製劑可以激活免疫細胞,使其能夠特定的識別癌細胞並消滅它們。免疫療法可以控制多達50%的患者的癌細胞,在某些情況下甚至可以完全治癒。

期待下周更精彩

「一周盤點」施一公請辭清華大學副校長,全心投入西湖大學建設、最熱的基因編輯技術有難了:或可引發強烈免疫反應!

轉化醫學領域核心門戶

識別圖中二維碼,點擊關注

投稿、應聘醫學編輯:

微信:vipmed360

商務合作:

微信:zhyxkf

END

活動

推薦

轉折點—生物醫藥招聘第一平台

「一周盤點」施一公請辭清華大學副校長,全心投入西湖大學建設、最熱的基因編輯技術有難了:或可引發強烈免疫反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轉化醫學網 的精彩文章:

《Science》長文帶您一覽30年來基因編輯技術發展!

TAG:轉化醫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