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了不起的年輕匠人,用世間最貴重的金屬修殘補缺,使2000多件器物重獲新生

了不起的年輕匠人,用世間最貴重的金屬修殘補缺,使2000多件器物重獲新生

我們總說「人生無常」,誰也說不清楚下一秒會發生什麼。其實,器物的命運也是這樣,它們來到世間經歷著種種悲歡離合,也會有磕碰傷痕……

許多時候,生活里的不美好皆可以被溫柔對待,那殘缺的器物為什麼不能享受這樣的待遇?

鄧彬,一個賦予殘缺器物二次生命的人。

破碎的瓷器經過他的妙手回春,殘缺的邊緣上點綴了一層耀眼的金邊,不僅成就了圓滿,還多了一道錦上添花的美。

這種工藝叫做「金繕」,現在中國也沒有幾個人會做,而鄧彬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金繕顧名思義,就是以金修繕。

用天然大漆作為粘合劑和塑型劑,粘合碎片或補充缺口,再將金粉或者金箔貼於表面。

之後稍作設計,使之與器物本身的氣質相符合,使缺損部分突出卻不突兀,甚至為原物增光添彩。

這種工藝起源於中國,後來流傳至日本,與日本侘寂美學融合,形成了一種新的修復工藝。

鄧彬第一次接觸金繕是在2013年。當時,他在大英博物館看到了一個經過修復的南宋龍泉窯花瓶。

瓶口上貼著修飾的金箔,瓶身上勾勒出絲絲縷縷的金線,原本破碎的花瓶煥發出全新的生機。

什麼技藝如此神奇?鄧彬決心找資料來研究研究。

「當時我並不知道這東西叫金繕,後來知道它跟漆藝有關,就特別想學這個工藝。」

在對金繕有了更為詳細的了解後,鄧彬被這種為烏雲鑲上金邊的技藝所蘊含的美學和哲理深深打動,從此一頭扎了進去。

然而,研究金繕並非易事。當時,國內幾乎沒有人會這門手藝,市面上也找不到相關的教材。

無奈之下,鄧彬只好購買了日文教材,再通過觀看日本手工的紀錄片,自己慢慢摸索。

慶幸的是,鄧彬有著深厚的美術功底,還做過六七年的傢具修復,由此對漆藝有了一定的研究。

而漆藝和金繕,其實是相通的。

即使如此,為了學會這門技藝,鄧彬還是吃了不少苦頭。

第一次嘗試,他把金粉調和在大漆里,沒想到修復後的瓷器表面黑漆漆一片。金粉、大漆,還有瓷器統統浪費了。

後來,鄧彬從傳統的漆器工藝中受到啟發,「金粉根本無法遮住漆的本色跳脫而出,所以只有貼金箔或者描上金粉」。

GIF

還有上面提到的大漆,這是金繕工藝中不可或缺的原材料,但它卻很容易引起皮膚過敏,輕則紅腫痛癢,重則有生命危險。

偏偏鄧彬就對大漆過敏,稍微碰觸就會紅腫蛻皮,奇癢難耐,但是為了金繕,鄧彬硬是堅持了下來。

因為他心裡清楚, 「這條路是必定要蹚過去的」。

GIF

拼接填補之後要把器物陰乾,濕度合理才能進行下一步操作,那就耐著性子等待……

修補的線條要流暢飽滿,需要一雙巧手,那就反覆多次練習……

還要掌握好貼金的時機,早了金粉會消失,晚了就無法附著……

為了掌握這些技巧,鄧彬日日夜夜都呆在工作室里,一邊嘗試,一邊記錄,「光筆記本就寫了一大柜子」

經過無數次的嘗試和摸索,鄧彬終於敲開了金繕修復的大門。

所謂守得雲開見月明。成品所展現出的美麗,真的難以用言語來形容,只能用心去感受它的魅力。

每一隻修復出來的器物,都經歷了從完美、殘缺再到涅槃重生的過程,最後綻放出來的美麗,讓人驚艷不已。

GIF

鄧彬把自己的作品放在微博上,想吸引一些同行相互交流學習,沒想到卻吸引了大批客戶。

那些不小心摔碎了的傳家寶,或是缺了一角的心頭好,終於有了重生的一天。

一對做高端茶具生意的上海夫婦,曾在日本見過不少好的金繕修復作品。他們聽說了鄧彬的故事,直接拿來一個德化窯花斛請他幫忙修補……

有個開畫廊的廣東人,一看到鄧斌做的金繕,就喜歡得不得了。沒有破碎的東西,就買了一個薊州偏窯口的碗,自己打碎了寄給他修復……

GIF

還有一位年輕女士,在鄧彬這裡修復了母親陪嫁用的白玉手鐲,事後專門打電話給他道謝,「母親拿到手鐲,高興得哭了」……

時至今日,鄧彬修繕過的器物已多達2600多件,金繕修復的材質也不再局限於瓷器。

紫砂、琉璃、玉、琥珀、珊瑚,這些日本傳統的金繕修復中極少會碰的材質,他都一一嘗試過了。

十年與金繕為伴,鄧彬不僅修繕了2600多件破碎的器物,更是修復了2600多顆惜物之心。

他說,「技藝的東西可以琢磨,但是情感的東西絕不能怠慢」。

對他來說,以最貴重的物質去修補殘缺,以最慎重的態度去面對破裂,以最隆重的儀式去接納生命中的不完美,不僅是金繕對於器物的意義,也是人們面對生命該有的態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造物新生-—金繕與鋦瓷之美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