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武則天這麼難搞,狄仁傑為什麼還能混得這麼好?全靠這4招!

武則天這麼難搞,狄仁傑為什麼還能混得這麼好?全靠這4招!

本文為今日頭條自媒體「鐵鎚砸歷史」獨家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簡述:

狄仁傑是中國古代難得一遇的賢臣名相,他歷經唐高宗,武則天兩個朝代,在武則天治下的險惡朝局中,依舊取得了傑出的功業,的確有過人之處。當時的人稱讚他「狄公之賢,北斗以南,一人而已」!就連史學家也說他:功之莫大,人無以師。

鐵鎚用一句話來形容狄仁傑:唐代智勇雙全的政治家。

狄仁傑同志的一生,是充滿坎坷的一生,兩次被誣陷,一次坐牢,一次被貶,差點丟了腦袋,但是依舊不屈不撓的向惡勢力作鬥爭,最終兩次登上宰相之位,並且重塑了唐朝政治格局,把江山送還到老東家李家人手裡,你可以說他是愚忠李唐,但是從當時的實情來看,李家人才的確比武則天的後人要出眾,開元盛世的出現,就是最好的證明。

從歷史記載來看,狄仁傑具有才幹出眾,嚴格執法,擅長薦賢和敢於諍諫的四大特點。

第一,才幹出眾。

狄仁傑諳熟唐朝法律,在擔任并州法曹和大理丞期間處理過大量案件,曾經在一年之內,判處拖延不決的案件一萬七千人次,居然沒有一個當事人不服的。這恐怕就是電視劇裡面把狄老師塑造成斷案高手的原因。現在有本書叫《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如果狄仁傑同志活在今天,第一個採訪的人就應該是他吧,啥叫高效能,這才是高效能吧。狄仁傑老師曾經擔任寧州刺史,在今天甘肅省境內,屬於少數民族和漢族雜居的地方,民族矛盾很多,但是狄仁傑老師圓融處理了各方矛盾,竟然將一個邊疆之地搞得一團和氣,當時有個御史大夫,就是專門到地方挑刺的難纏角色,一路走來到處批評,唯有到了寧州地面上,看到這裡人民安居樂業,誰不說咱仁傑好。於是這個大夫感慨的說:狄老師,我一到你這一畝三分地就知道你是個人物,回去我就給你寫表揚稿讓您陞官!(入其境,其政可知,願成使君之美,無為久留)。

第二,狄仁傑執法嚴格,不鳥權貴。

儀鳳元年,兩位將軍誤砍了唐太宗陵墓前 的柏樹,按照大唐法律理應除名,可是唐高宗非常不爽,認為這是把自己置於不孝的境地,點明狄仁傑要砍這兩位倒霉蛋的腦袋,狄仁傑居然生生的給頂了回去,還說了:今天你丫砍的爽,明天百姓罵你娘!(千載之後,謂陛下何主?),算是救了兩位將軍的小命兒。單就這事兒來講,狄仁傑老師是個爺們,純的。

第三,狄仁傑擅長薦舉賢良。

李世民曾經講過,一個合格的宰相,可以不管雞毛蒜皮的小事情,只要擅長薦舉人才和規勸皇帝就完全OK。(至治之術,在於得賢。主納忠諫,臣進直言。)開元盛世的名相姚崇,就是狄老師推薦的人才;最有意思的是張柬之小朋友,被狄仁傑舉薦的時候都是七十多歲的老人家了,前列腺都不行了,但是愣是被狄仁傑看出他別的地方很行,後來果然在武則天手下從洛陽司馬一直做到當朝宰相。而最能體現狄仁傑勇氣的是,他居然直接把自己的兒子狄光嗣推薦給朝廷。正所謂內不避親是也。

第四,狄仁傑敢於諍諫。

狄仁傑較真的時候,不鳥唐高宗,也不鳥武則天。武則天晚年的時候,武三思和武承嗣都希望被立為太子,這時候包括狄仁傑在內許多大臣全力反對,但是別人都用一些華而不實的大道理,武則天這樣的人物根本不care,而狄仁傑拿出來的理由,直接擊中武則天的G點:立李顯為太子,武則天死後可以享受宗廟祭祀,因為她是皇帝的母親;如果立武家那兩個子侄為太子,立廟不立姑,武則天作為姑媽根本沒有資格享受後人祭祀的待遇。這對於武則天來講,是一個不可接受的結局。so ,李顯被立太子。可以說,狄仁傑用這種巧妙的方式,把江山再次挪回到了李家人的手上。

當然了,狄仁傑之所以能在則天一朝大放異彩,和武則天對他的器重和信任息息相關。所以每當狄仁傑據理力爭的時候,武則天難得會表現出溫柔的一面:你說啥就是啥好啦,你高興就好。(仁傑好面行廷爭,則天每曲意從之)。而狄仁傑去世之後,武則天哀嘆:朝堂空矣! 後來每當遇到重要國事,大臣們拿不出決定的時候,武則天也會嘆息:天奪吾國老何太早邪!

總結:狄仁傑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才華出眾,忠於職守,不僅穩定了武則天時代的天下政局穩定,也為隨後的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狄仁傑 的精彩文章:

TAG:狄仁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