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軍事智能化絕不僅僅是人工智慧

軍事智能化絕不僅僅是人工智慧

原標題:軍事智能化絕不僅僅是人工智慧


本文來源:科技日報


原標題:斗勇更需斗「智」 軍事智能化,全新戰略制高點


RQ-4全球鷹偵察機



美無人地面戰車


美Chembot化學機器人



美駕駛員在模擬空戰中對抗阿爾法系統


美無人潛航器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加快軍事智能化發展,提高基於網路信息體系的聯合作戰能力、全域作戰能力」。十九大代表、中央軍委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劉國治中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確實需要加快軍事智能化發展。我認為這是我們國家實現創新超越、實現強軍的一個難得戰略機遇,也是我們實現彎道超車的難得戰略機遇。」


解放軍報最近也連續刊文,熱議軍事智能化。那麼,軍事智能化到底是什麼?軍事智能化僅僅是軍事和人工智慧(AI)的結合嗎?當前軍事智能化已經發展到了什麼樣的程度?針對這些問題,科技日報記者日前對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青工委副主任、國防科技大學軍事專家石海明副教授進行了專訪。


不僅僅是人工智慧


伴隨著大數據、物聯網、機器學習、智能晶元等前沿科技的創新,人類社會正在走向人機協同、跨界融合、萬物智能的「智慧時代」,而軍事領域則是社會的縮影與先導。

很多人對2016年6月的一次模擬對抗記憶猶新——由美國研究人員開發的阿爾法系統在模擬空戰中對抗兩名退役的戰鬥機飛行員,人工智慧系統大獲全勝。在這次模擬空戰中,由兩架攻擊噴氣戰鬥機組成的藍隊具有更強的武器系統,但是阿爾法系統的紅隊通過躲避動作擊敗了敵機。比賽結束後,飛行員認為這款程序非常善於掌控態勢,反應也靈敏得出奇,似乎能預測人類的意圖,並在人類改變飛行動作或發射導彈時立即回應。軍事專家表示,這個結果具有深遠的意義,「就像一個象棋大師輸給了電腦」。


而這一事件也引起了中國軍方高層的關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劉國治中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提到了這一事件,他認為,「人工智慧必將加速軍事變革進程,對部隊編程、作戰樣式、裝備體系和戰鬥力生成模式等都會帶來根本性變化,甚至會引發一場深刻的軍事革命。」


那麼,這就是十九大報告中提到的「軍事智能化」嗎?


石海明指出,「軍事智能化不僅僅是人工智慧和軍事的疊加,還包含著豐富的內涵。我認為,軍事智能化是指由人、武器裝備及作戰方式構成的力量體系的整體運轉描述,包括智能武器的大量嵌入作戰體系,但又不僅指智能武器的廣泛應用,理解軍事智能化要從人類社會演進及世界軍事變革的高度來透視。軍事智能化既有社會智能化的共性,又有鮮明的軍事特色,這就是從武器平台、指控體系、作戰終端等多方位、全領域進行升級、換代、重塑,以形成人機一體、智能主導、雲腦作戰的軍事新體系。」

AI是當前主要發展方向


劉國治中將指出,我們應該在現有機械化和信息化基礎上來發展智能化,同時用智能化牽引機械化和信息化向更高水平層次發展。現在整個的體系建設,我覺得應該向「人」學習。


人的大腦,作為人體生命活動的中樞,是最複雜的器官之一。也正因此,人類腦計劃成為繼曼哈頓計劃、阿波羅登月計劃和人類基因組計劃等之後,又一將給整個人類社會帶來了深遠影響的大科學工程,引起了世界強國的高度關注。


石海明指出,在軍事領域,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署(DARPA)早在2008年就啟動資助IBM公司「神經形態自適應可塑可擴展電子系統」項目,旨在建造機能類似於活體哺乳動物大腦的計算機系統,隨後又推出了「真北」類腦晶元研發並不斷升級。近年來,DARPA不斷加大對腦科學、生物交叉技術、人工智慧等前沿探索項目的資助,試圖構建更加智能的「類腦」「仿人」「聚智」的軍事力量體系。


「我認為,這些都應該是軍事智能化的發展方向。不過就當前來說,人工智慧應該是最主要的發展方向。」石海明說,「人工智慧是賦能增效性『技術群』,對武器裝備、指揮控制及作戰實驗等的效能提升具有聯動作用,往往是軍事鏈條中的一個環節增強,就會帶來整體軍事鏈條的升級。」


「目前在武器裝備和指揮控制方面,人工智慧主要體現在陸地、海洋、太空等各類作戰機器人的研發應用和各類智能炸彈的研發領域。」石海明介紹,如美軍為了優化戰術信息傳輸,提高指揮控制效率,近幾年持續加大研發各類數據鏈,並為其多種機載彈藥加裝彈用數據鏈或預留數據鏈介面,以便升級進行智能化改造。美軍的RQ-4全球鷹偵察機、MQ-1C「灰鷹」無人偵察機、無人地面戰車、無人潛航器以及Chembot化學機器人、「大狗」機器人等,這些具有智能特徵的無人化裝備,已經引發全球軍事界廣泛關注。


「而在作戰實驗中,人工智慧的應用主要能夠提高模擬設計的科學性、逼真性、交融性,通過智能化作戰系統的模擬,最大限度地逼近未來的戰爭實踐和戰場環境,為真實的戰爭做好準備,通過預實踐來預檢驗未來的軍事技術,構建實戰化驅動的智能化軍事認知系統。」石海明說。


軍事強國紛紛搶灘


「當前,軍事強國紛紛搶佔人工智慧戰略制高點,不斷加強探索力度。美軍在軍事智能化領域更是高度重視,近年來在全領域布局人工智慧與未來戰爭的相關研究項目,搶佔軍事競爭制高點。」石海明表示。


資料顯示,美軍已經擁有近萬個空中無人系統,地面無人系統更是超過1.2萬個,這些系統已經成為美軍行動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DARPA在2017年資助執行的項目中,就有多個關聯人工智慧的項目,其中一個「可解釋人工智慧」(XAI)項目,旨在開發一系列機器學習技術,以輔助未來作戰人員更好地與智能化作戰系統對接,升級新一代人工智慧系統,達到更優質、更高效、更順暢的人機融合。


俄羅斯也在這個領域加快步伐,開始了戰略層面的布局。普京甚至指出,「人工智慧不僅是俄羅斯的未來,這是全人類的未來。」2014年2月,俄總理梅德韋傑夫簽署命令,宣布成立隸屬於俄聯邦國防部的機器人技術科研試驗中心。2015年12月,普京又簽署總統令,宣布成立國家機器人技術發展中心。更進一步,俄羅斯批准執行《2025年前發展軍事科學綜合體構想》,強調人工智慧系統不久將成為決勝未來戰場的關鍵因素,注重武器裝備的智能化改造。


「此外,全球知名軍事智庫近年來也加強了對人工智慧的關注,如海牙戰略研究中心(HCSS)於2017年推出的《人工智慧與未來國防》報告,就通過詳述人工智慧在中、美、俄以及以色列的應用,分析了軍事領域主要人工智慧項目,並對人工智慧在軍事領域的未來應用進行了預測。」石海明說。(張 強)

(責編:鄢玲淼(實習生)、黃子娟)


C2


個人會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 的精彩文章:

俄軍電子戰挫敗無人機蜂群攻擊

TAG: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