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康熙一個念頭讓清朝軍力退後300年,為後來的落後挨打埋下伏筆

康熙一個念頭讓清朝軍力退後300年,為後來的落後挨打埋下伏筆

說起紅衣大炮,我們並不陌生,在關於明清影視劇中的戰爭鏡頭裡經常會出現的一個辭彙。紅衣大炮是歐洲在16世紀初製造的一種火炮,明代後期傳入,紅夷大炮長3米左右,口徑110-130毫米,重量在2噸以上,並設有準星和照門,依照拋物線來計算彈道,精度很高。

紅衣大炮只是明軍眾多知名火器中的一種,明朝有專門的神機營,是明朝軍隊中專門掌管火器的軍隊,這也開啟了世界火器部隊的先河。

看過《大明劫》的朋友應該對電影中的明軍士兵使用的火器印象深刻,裡面出現有三眼火銃和連子銃,不了解歷史就很難想像明軍的火力還如此強大。明軍的火器配備在當時可以說領先世界,除三眼火銃外,還有十連珠銃、萬人敵(大型爆炸燃燒武器)、火龍出水(多級火箭)、佛朗機炮、拐子銃、虎蹲炮、鳥銃等為數眾多的大殺器。

我們可以參考一下明末孫承宗編煉的車營資料的火力配備:全營兵力步兵3200人,騎兵2400人,輜重車夫512人,各級軍官、侍從、傳令、雜役515人,共計官兵6627人。裝備火器:槍1984枝,其中鳥銃256枝;3眼槍1728枝;大小佛朗機共256挺;各種火炮88門。裝備車輛:偏廂車128輛,輜重車256輛。

明朝這麼多的火器,為何到了清朝並沒有進一步的發展呢?

這個問題是事實存在的,到了鴉片戰爭時期,清軍還在使用200年前明軍時期的大炮。如果按明朝火器的發展勢頭,就算不會繼續領跑世界,但也不至於如此不堪。

其實清朝前期可不是這樣,為了和明朝爭奪政權,清朝早期的當權者們也是有很強的學習能力的。火炮的威力,前清統治者是深有體會的,明軍火器正是滿清密集型騎兵的剋星,當時清太祖努爾哈赤在寧遠對鎮袁崇煥時,就深有體會。面對袁崇煥的紅衣大炮,努爾哈赤的繼任者皇太極也無可奈何,損兵折將。正因如此,清前期的歷任統治者們也都十分重視火器的應用,前清時期重火器以火炮為主,輕火器以火槍為主。發展到康熙年間,火器的規模、質量、工藝都達到了中國古代火器發展的頂峰,有些火器在世界上也處於先進水平。

但是康熙帝的一個念頭讓清朝軍力退後了300年,為後來的落後挨打埋下伏筆。康熙認為,滿清的優勢就是騎馬射箭,在火炮沒有普及的情況下,清軍確實也曾以精湛的騎射功夫戰勝了擁有先進火器的明軍。康熙的觀念是「以騎射嫻熟、人材壯健為要」,並指出:「滿州夙重騎射,不可專習鳥槍而廢弓矢。」並堅持以騎射為本的治軍理念,選拔軍官也以此為標準。

因為有了」堅持騎射傳統「這個念頭,使康熙和後來的雍正皇帝,都堅決反對發展槍炮,統治者反對發展火炮,國家也就失去了新型武器研發的機會,又退回了幾百年之前的冷兵器模式。

其實火器和騎射孰強孰弱,康熙帝心理不會不明白,因為不可一世的清太祖努爾哈赤就是飲恨在紅衣大炮之下,而皇太極的長子、次子都是陣亡在紅衣大炮的威力之下,康熙帝的舅舅佟國綱同樣是中彈而亡,火器的威力比弓箭要強大得多,康熙帝怎麼會不明白呢?那為什麼他還要放棄火器的發展呢?恐怕這隻有他自己清楚了。

也許正是因為看到了火力的威力如此強大,清朝統治者才決定封殺的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熙 的精彩文章:

TAG:康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