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期待她再火一次!《歌手》張韶涵
張韶涵:隱形的力量
文 | 悟恩 圖 | 花瓣網
01
張韶涵進入觀眾視野靠的不是音樂,是偶像劇。
彼時,是2001年。
張韶涵簽約唱片公司,簽約的身份是歌手。唱片未出,卻先拍了電視劇。
《MVP情人》,這是她主演的第一部偶像劇,也憑藉此劇一炮而紅。
爆紅帶來的是更多的偶像劇資源,於是就有了《海豚灣戀人》——該劇的火爆程度,從其主題曲《遺失的美好》成為當時年輕人在KTV的必點曲目可見一斑。這是2003年。
翌年1月,張韶涵發行首張專輯《Over The Rainbow》,同年12月發行第二張專輯《歐若拉》。
這一年,她入圍第16屆「金曲獎」最佳國語女演唱人,成為當年最亮眼的新人。
2005年,出演首部電影《簡訊一月追》;
2006年,憑藉《愛殺17》一人分飾兩角入圍金鐘獎戲劇節目最佳女主角獎;同年推出專輯《潘朵拉》,主打歌《隱形的翅膀》受到廣泛關注;
2007年,她把《隱形的翅膀》唱上了央視春晚;
歌中飽含正能量的歌詞,安慰、治癒、鼓勵了很多在前行的路上苦苦跋涉的年輕人。
……
再來就是2008年的《公主小妹》。該片幫助她二度入圍電視「金鐘獎」戲劇節目最佳女主角獎;
《公主小妹》的故事很瑪麗蘇:善良堅強的麥秋穗,從灰姑娘變公主。
就如現實中張韶涵演藝之路的開局:沒有跑過龍套,沒有經歷新人期,每一部戲都是女主角。
沒有沸騰前的預熱,沒有起飛前的滑翔。
開門即是雲端,起點就是頂點。
一擊即中,直接裂變。
然而,裂變的背後,是多年量變的積累。
這個「公主」,也曾是個平凡無奇的鄰家「小妹」,而今聽來充滿辨識度的溫暖嗓音,在當初,也曾被質疑是不適合唱歌的「壞嗓子」。
02
1982年1月19日,張韶涵(Angela Zhang)出生於中國台灣省桃園縣中壢市。
是一個普通家庭。
她在家中排行老大,下面有一個弟弟,一個妹妹。
是一直愛唱歌的,天分也有,至少聲音很有特點,但總算不上老天賞飯,甚至在成名前,被人質疑過五音不全。
她不服。
那時台灣流行唱KTV,她就每個禮拜跑去唱兩三次,就這樣把好嗓子給硬生生地「開發」出來了。
彼時,母親是合唱團成員,經常邊彈鋼琴邊唱歌給她聽。
張韶涵成為歌手的夢想,就此萌芽。
念到小學四年級時,她隨家人移民新加坡,但因為水土不服,在那邊念了幾個月後,又回中壢市繼續讀書。
老大向來獨立自主些,懂得替父母分擔,體恤家小。
那時候,母親開了一家牛排館,叫「黑鬍子牛排館」。張韶涵便在牛排館裡幫忙,干起了端菜、收盤子、洗碗的活兒。
而後,爺爺把土地變賣,資助他們全家移民加拿大。
於是,六年級時,張韶涵又隨家人到了加拿大定居,連房子的油漆,都是她自己刷的。
高中時,她成為了加拿大溫斯頓爵士邱吉爾中等學校的學生。
此時,恰逢父親生意失敗,後又因心臟病不能正常工作,張韶涵身為家中長女,不得不挑起養家的重擔,洗車、送便當這樣的工作,她都干過。
此時的她,才15歲。
與此同時,父母想讓她學唱歌,於是父親變賣家中值錢的東西支持她去學。
而後,她陸陸續續參加了很多歌唱比賽,其中不乏與妹妹張韶軒聯手參賽的。
期間不忘認真練習唱歌。
常常把大海當聽眾,獨自跑去海邊練習歌唱技巧,引起外國遊客的好奇側目。
朝歌手的目標努力的路上,首先收穫的是比賽得到的獎品。
家裡的很多電器,都是她靠比賽贏回來的。
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歌手,是在張韶涵17歲時。
依然是比賽。
在「中廣流行之星」歌唱比賽上,她獲得加拿大賽區第一名,得以受邀前往台灣省參加總決賽。
在總決賽上,她被評委林隆璇相中,並與之簽約。
合約在手,但張韶涵沒有放棄學業。
簽約後,她又回到加拿大繼續讀了兩年書,課餘時間則接受歌手的專業培訓。
在這期間收入微薄,只能靠到服裝店上班補貼生活費。
這樣的時間,長達兩三年。
03
事實上,張韶涵成名很快,但隕落得也很快。
2008年,因為家族遺傳性心臟病,她返回加拿大治療、休養。
同年,父母離婚。
其後,本該在事業上再攀高峰的張韶涵,被瞬間推入了人生谷底,而推她一把的人不是別人,是她的親生母親
——當張韶涵因患「心臟二尖瓣膜脫垂」前往加拿大治療時,母親偷偷捲走她的所有財產,還要求她每月支付30萬的贍養費加一套豪宅,更串通她舅舅誣陷她吸毒……
棄養、不孝、吸毒……
一連串的醜聞如暴風驟雨般襲來,隨之而來的就是質疑與謾罵。
身軀弱小,怎堪其擾?
無奈之下,張韶涵只能拿出尿檢以證清白,在媒體面前泣不成聲,「我沒吸毒」……
然而,當真相遭遇情緒,真相也會被弱化甚至抹殺。
她此時說的話,都被當作「辯解」。
連媒體告訴坊間的事實,都被解讀為「危機公關」。
有的指責,已經淪為人云亦云的、促狹的跟風,儘管它子虛烏有,儘管它的發生只是因為某些人或者某個人的別有用心。
在此過程中,更遭遇某女星的落盡下石,不但沒有站出來為她說話,更默默地接手她的代言,更吊軌的是,網上忽然出現了大量詆毀她的通稿。
風口浪尖,口碑下滑,形象大跌。
黃金期於張韶涵竟成了龍捲風:來時捷報頻傳,去時,也摧枯拉朽。
此時的張韶涵有太多想不通的「為什麼」了
——為什麼自己15歲開始掙錢養家,成名後更承擔了家中所有花費,還被生母轉移財產,並大罵不孝?
——為什麼自己在閨蜜事業低迷時幫扶提攜,閨蜜卻在自己低谷時背後捅刀?
——為什麼公司在自己是頭號搖錢樹時對自己百般寵愛,卻在自己四面楚歌時,對自己的困境視而不見?
當追問沒有答案,當失望累積成為絕望,當絕望過後,便是心如死灰。
魯豫曾問過張韶涵:「在遇到家裡不順的那些事的期間,會不會經常流淚?」
她說:「會,我會一個人望著天空常常問自己:為什麼是我。但有種痛,是眼淚都不足以能表達的。」
能怎麼辦呢?
她選擇淡出人們的視線。
這一離開,便是三年。
04
直至2012年,當歌迷偶爾在播放器里播放張韶涵的歌,卻不知道她會不會重回大眾視線時,她攜著《有形的翅膀》回來了。
在歌中,她唱道:隱形翅膀,帶著我幻想,越過那絕望找希望,你的力量卻是我身上真實的飛翔。
同樣的辨析度,同樣的溫暖和堅韌,同樣的勇敢和同樣的正能量。
此時,無論對當初的遭遇釋懷與否,她都用行動表明,她選擇更積極地生活。
是的,她依舊是她。
依然那麼張韶涵。
她攜著極具辨析度的嗓音,很有穿透力的高音,從《寓言》《遺失的美好》到《歐若拉》《手心的太陽》,從《隱形的翅膀》到《有形的翅膀》一路走來……
當中,有迂迴婉轉的低吟淺唱,也有勇敢堅定的引吭高歌。
能陪你感受,聽你傾訴。
也能給你安慰,予你溫暖。
她能告訴你,有一種力量看似平淡如水,卻靜水流深。
有一種倔強看似順眼低眉,卻蘊含著一種面對生活不服輸、不妥協的,篤實的堅強。
是的,過往種種,教會張韶涵的是更強的適應力與學習力。
她開始自己當製作人、MV導演,更自畫MV分鏡頭,一筆一划,一鏡一幀;
她開始設計自己的鞋子。創辦品牌鞋店時,放下老闆的身段,兢兢業業地和員工一起折鞋盒、畫設計圖、過工序;
她成立自己的工作室;
她開始健身,甚至買下一個島,自己當上了「島主」;
……
對於新技能,她有著一種「田羽希」式的熱情,「小瓶蓋」式的執著。
「我從不排斥任何新鮮的事物,也不拒絕任何的可能。我覺得如果我參加了真人秀,可能會嚇到你們!會讓你們看到和想像中不一樣的張韶涵。」
過去的傷害最終沒能打倒她。裡面定然有時間的功勞,但也少不了她自我治癒的能力。
終歸是,當初的絕望,在而今的笑容已經不見蹤影。
張韶涵成了不折不扣的勵志女神。
很多年後,她說,面對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寧願把握好每一個今天。
05
張韶涵愛好音樂,更尊重音樂,尊重歌迷。
即使在那些傷痕纍纍的日子裡,她也從未想過放棄,仍然小心翼翼地保護著自己的嗓子。
她要求真唱
——「其實是個性使然吧,我出道十幾年,除非大型演出主辦方要求用還音,其他時候不管發燒、肚子疼都會堅持真唱。因為如果不用力氣唱歌,感覺就對不起坐在台下的人。」
所以,去年,她重回大眾視野,也選擇了以世界巡演的方式。
「我知道現在觀眾的選擇很多,渠道也很多,但演唱會是我最真誠的表達方式之一,我會設計不同的橋段、配上不同的服裝、編曲,最大程度的唱出我的感情。我太珍惜與歌迷大合唱的瞬間,那種交流,說不出來,只能感受。」
這一次,當她成為《歌手》首發歌手的新聞發布後,網民在評論里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希望她能再火一次。
我想,或許能不能再火一次並不重要,也強求不來,畢竟那是上天的事。
我只是期待著,從她的音樂里再聽到一些她的故事:關於成長,關於溫暖,關於我們每個人都會面對的,希冀與失落,熱烈與從容。
我是悟恩(公號kokyo98),周末快樂!
聲明:本文關於張韶涵的個人資料皆來自網路,如有不實請海涵。
TAG:悟恩居士的文字客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