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才是東晉的真正掘墓人

他才是東晉的真正掘墓人

夕陽下、太湖邊一翩翩公子對著太湖發出了感慨:「父為九州伯,兒為五湖長」。想當年他的父親權傾一時,為東晉的大司馬,而他現在只是一個小小的太守。他感慨才華無處施展,一個太守根本無法體現他的才幹;他感慨命運的不公,他們說他的父親想要造反,所以不能重用他。他就是東晉的真正掘墓人桓玄。他父親的那句:「大丈夫不能流芳百世,亦當遺臭萬年。「,言猶在耳。這也將是他一生的追求。

桓玄

桓玄深感不得志,他辭去了義興太守的職位,回到自己的封地南郡。在回家的途中路過健康,他順便去拜訪了東晉的實際掌權人宰相司馬道子,吃飯的時候司馬道子借著酒勁突然對桓玄說:「你父親桓溫晚年要造反,這件事你怎麼看?」。桓玄嚇得汗流不止,直接跪地不起了。幸虧有人從中打圓場才結束這場尷尬。不過在桓玄心裡他和司馬道子的梁子是結下了。

回到江陵的桓玄就是個土皇帝,他父親和他叔叔常年治理荊州,他們桓家在荊州的勢力無人可比,當地的老百姓相比較荊州刺史殷仲堪而言更懼怕桓玄。殷仲堪對桓玄也是非常的敬憚。桓玄極力的交好殷仲堪,但他覬覦的是殷仲堪的兵力。蟄伏的桓玄終於迎來了第一次機會。司馬道子的寵臣王國寶想要削弱地方勢力,桓玄趁機遊說殷仲堪聯合王恭(青兗二州刺史)起兵,朝廷一看這架勢害怕了,殺了王國寶平息事端。可是死馬道子並沒有停止作死,他聽從司馬尚之的建議在地方上多樹外藩。豫州刺史庾楷因被削了統領地區於是勸王恭再次舉兵。王恭再次聯合殷仲堪等人起兵,殷仲堪分兵5千給桓玄,桓玄在白石大敗朝廷軍隊。司馬道子慌了神乾脆把位置讓給兒子司馬元顯,自己花天酒地去了。司馬元顯比他父親強多了,他收買了王恭手下北府軍的統領劉牢之。劉牢之倒戈殺了王恭,並且迅速回師健康。桓玄和楊佺期(殷仲堪的先鋒)懼怕劉牢之不敢繼續前進。

東晉地圖

眼見陷入僵持階段,朝廷使出了離間計:任命桓玄為江州刺史,楊佺期為雍州刺史,降殷仲堪為廣州刺史。這下桓玄和楊佺期心裡美了,都不想打了,殷仲堪雖然火冒三丈可是探知桓玄和楊佺期已經打算退兵,也無可奈可,只好退兵了。三人退兵後怕朝廷秋後算賬,於是結成同盟,推舉桓玄為盟主,雖然結盟但是三人都是相互猜忌,尤其桓玄和楊佺期都想滅掉對方壯大自己。殷仲堪心裡清楚自己是羊,桓玄和楊佺期都是狼,自己只能調和兩頭狼的關係,三者並存才能保全自己,一旦兩頭狼打起來,不管最後誰勝,自己都將被吃掉。可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這一年荊州大水,殷仲堪開倉放糧賑濟災民,桓玄卻趁機攻擊殷仲堪,無量的殷仲堪無法抵擋桓玄,於是他謊稱自己還有糧草,向楊佺期求救,楊佺期也沒帶多少軍糧就趕來了。結果趕來後發現沒有軍糧,軍心一下子崩潰了,雙雙被桓玄消滅。桓玄佔領了整個荊州。次年桓玄威逼朝廷讓自己兼領荊、江二州刺史,並以桓偉為雍州刺史。朝廷正疲於應付孫恩叛亂無暇西顧,只能應允。桓玄在荊州打著討伐孫恩的幌子,厲兵秣馬、安插親信,逐漸完全控制了統治區域。

孫恩之亂

桓玄正在等待時機進逼建康,他認為朝廷根本沒有能力威脅到他。然而司馬元顯在打跑孫恩後,突然宣布討伐桓玄。這下大出桓玄所料,桓玄膽怯了,決定固守江陵。不過謀主卞范之認為:不應該示弱,應該立即出兵憑藉桓玄的威名和軍力,朝廷軍隊很容易土崩瓦解「。桓玄於是留桓偉守江陵,親自率兵東下。一路毫無阻攔開到姑孰,派馮該打敗並俘虜了豫州刺史司馬尚之。司馬元顯害怕了都不敢出兵。而關鍵人物劉牢之因也動搖了,他怕打敗桓玄後自己功高不賞,於是率領北府軍向桓玄投降了。有了北府兵的桓玄如虎添翼,順利的攻入建康,司馬元顯的部隊還沒抵抗就崩潰了。佔領京城後,桓玄自己總掌國事,隨後處死了司馬道子父子、司馬尚之等人。劉牢之想再次反叛也被殺害。

驍勇異常的北府軍

公元404年1月1日,桓玄撕掉偽裝逼迫晉安帝禪位,登基做了楚國皇帝。完成了他父親一輩子想做不敢做的事。然而做了皇帝的桓玄開始驕奢荒侈,遊獵無度,朝令夕改,政令苛刻繁瑣,喜歡炫耀自己、又喜歡小恩小惠來籠絡人心。根本不像一個開國帝王。同年劉裕舉兵,桓玄表現的相當怯弱,最後兵敗被殺。百姓聽聞桓玄被殺都非常的高興。桓玄最終只不過是為劉裕做了嫁衣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晉 的精彩文章:

中華民族最珍貴的風骨:堅忍,其中最傑出的兩個人是祖逖與劉琨

TAG:東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