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那年我們學到的假歷史

那年我們學到的假歷史

一、秦始皇「焚書坑儒」

「焚書坑儒」事件屬於半真半假

《史記·秦始皇》: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本紀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

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博士齊人淳于越反對當時實行的「郡縣制」,要求根據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駁斥,並主張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學誹謗朝政。秦始皇採納李斯的建議,下令焚燒《秦記》以外的列國史記,對不屬於博士館的私藏《詩》、《書》等也限期交出燒毀;有敢談論《詩》、《書》的處死,以古非今的滅族;禁止私學,想學法令的人要以官吏為師。此即為「焚書」。

《史記·儒林列傳》:及至秦之季世,焚詩書,坑術士,六藝從此缺焉。

坑的只是術士,並非儒者。

二、項羽「火燒阿房宮」

阿房宮並未建成,只有一個龐大的地基。項羽燒的可能是秦宮。

三、劉邦廟號、謚號的稱呼錯誤

我們知道,劉邦又叫「漢高祖」,這大概最普遍的歷史常識了。畢竟這是從古叫到今的,古人也都這麼叫。我們叫劉邦「漢高祖」雖叫到了今天,但是這個叫法其實是錯誤的。事實上,劉邦的廟號從來都不叫「漢高祖」,而是叫做「漢太祖」,從古代開始人們就叫錯了劉邦的廟號,從而把這個錯誤的叫法流傳到了今天。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劉邦建立漢朝後,又重新恢復了廟號。不過,由於廟號的使用已經中斷了一千年之久,商朝又太過久遠,其廟號制度資料不存,根本無從參考,所以漢朝使用廟號如同盲人摸象,只能自己摸索著再重搞一套。於是,漢朝自己又重新建立起一套廟號制度,但由於是這個制度是新建的,因此還處在初期階段,很多地方都不完善,大家也不知道到底該怎麼用怎麼叫,所以到這問題就來了。劉邦死後,根據漢朝建立的廟號制度,漢朝廷將劉邦的廟號定為了「太祖」,謚號定為了「高皇帝」(其實謚法里也沒「高」這個字,是劉邦的大臣們為了表示劉邦建立漢朝勞苦功高,故意為劉邦量身定製的),也就是說,劉邦的廟號應該叫「漢太祖」,謚號叫「漢高帝」,而根本不是我們現在稱呼的「漢高祖」,那既然這個稱呼不是漢朝起的,那又是從哪來的呢?

這就要怪司馬遷的《史記》,《史記》中記載劉邦謚號、廟號都簡化為漢高祖。而《史記》這本書影響深遠,從而大家都錯了。

四、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史記·儒林列傳》:及至秦之季世,焚詩書,坑術士,六藝從此缺焉。

近代中國史,率先揭露「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人是清末民初的著名思想家易白沙(1886——1921年),1916年在《新青年》雜誌上發表《孔子平議》一文。民國史學家梁啟超都未曾提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再者說,漢武帝的曾孫宣帝劉詢曾說:「壞吾家者,太子也。」宣帝時期是儒、法並行,這麼能說獨尊儒術。

五、韋後「毒死唐中宗李顯」

二十四史《舊唐書》是最早記錄唐朝的正史,其中並未提及韋後毒死其夫李顯。

韋皇后(?——710年),唐中宗李顯第二任皇后。京兆府萬年縣(今陝西省西安市)人。父韋玄貞,母崔氏,邵王李重潤、永泰公主、永壽公主、長寧公主、安樂公主生母。

韋後與李顯曾共患難,李顯被廢為廬陵王后,發配於房陵,有點風吹草動,李顯便心驚膽戰的怕死,但其妻韋氏制止他說:「禍福並非一成不變,最多不過一死,您何必這麼著急呢!」

後來李顯復唐,韋氏成為皇后,其心也膨脹,希望能像婆婆武曌一樣,但準備不及時,怎麼會毒死李顯。而且韋後死後,以一品之禮下葬,如果弒君,還會以一品之禮?

六、元朝「四等人」

元朝確實沒有明確的法律條文或政策性規定四等人的制度,民族歧視是有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朝 的精彩文章:

老祖宗們也都很喜歡擼串

TAG:漢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