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世紀以來書法大師名家相聚中國美術館

20世紀以來書法大師名家相聚中國美術館

齊白石 壽高、花好聯 144cm×39cm 中國美術館藏

書香墨色中感受時代之美

記「美在新時代

——中國美術館藏書法精品展」

王森正

文末欣賞更多參展精品

1月1日至1月21日,由中國美術館主辦的「美在新時代——中國美術館藏書法精品展」在中國美術館三層展廳展出。本次展覽是為活化館藏書法經典,弘揚時代精神,激勵藝術創新而奉上的一場書法「盛宴」 。該展共展出書法作品91件,包括20世紀以來已故的部分名家大師的作品以及活躍在當今書壇的老、中、青三代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書法家的作品。通過這些大家之作既可回溯既往,亦可關注當代,追溯20世紀中國書法在當代的傳承與發展,並對展現時代風華,讓書法這一傳統藝術在新時代下繼續繁盛起到了引領作用。

名家名作競風流

在中國文化中,書法一直佔有重要的地位,揮毫潑墨也往往成為文人們寄託情思、展現風骨的方式。無論是著名的文人、學者,還是書畫雙絕的大師,或是書法史上的書法大家,他們交相輝映,讓20世紀的書壇熠熠生輝,為我國書法的承上啟下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在近代書家的展廳中,諸多名家名作,各競風流,讓觀眾穿越時空,在書香墨色中感受這些大師的內心世界。

郭沫若、高二適等著名學者的書法作品隨性自在,彷彿每一個字都在訴說著變革時代中人們對自由的嚮往。郭沫若的《觀泥雕〈收租院〉展覽題詩一首》中,字體隨情而動,不拘一格,活潑可愛;而高二適的《致陶白手札》則更體現了「無法」之法,雖隨性而發,隨性而書,卻又無處不是循「法」而作。齊白石、林散之等書畫名家的作品則更精深於筆墨,頗具風采。齊白石的《壽高花好聯》中,八個大字極具個性,既突顯了傳統之本色,又體現了時代之新潮;林散之的《杜牧絕句〈江南春〉 》生動地體現了其將墨法引入書法,飄逸天成,瀟洒自在。而在以「北碑雄強」著稱的蕭嫻、沙孟海等人的作品中,我們能充分體會書家之時代風骨。蕭嫻的《二月三更七言聯》中,其字規整大氣,自成一格;沙孟海的《草書孫過庭語豎幅》則格調高雅,樸素而又神采盡顯。除此之外,于右任、舒同、趙朴初、王遐舉、啟功、姚奠中等大家的作品亦是異彩紛呈,讓人流連忘返。

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表示,此次展覽的這些書法家都是從傳統文脈的傳承中走來,並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的,他們大多「詩書畫」全能,擁有著時代所賦予的精神,而他們的作品更是凝聚了中國傳統文人的審美取向,代表了我國書法發展的較高水平。通過此次展出,讓觀眾在名家名作中徜徉,對他們感受書法之美大有裨益。

對話當下展風采

如果說近代書法名家、文人學者的書法作品更貼近傳統,精通古法,展示著我國古代「書法世界」的浩瀚博大,那麼當代書家的作品就更體現出我國書法在新時代的大潮下,堅守傳統而又推陳出新的發展趨向。他們用現代化眼光,讓古今對話,為書法尋覓了一條現代之路。

在當代書家的展廳中,歐陽中石、沈鵬、張海等名家和眾多活躍在院校、書協、藝術機構的書法工作者,還有從各展賽脫穎而出的書法家都以自己的方式詮釋著書法之美。他們取法於甲骨、鐘鼎、碑帖、簡牘,或將視覺伸向民間,或借鑒西方現代藝術審美特點,將其融會貫通,以現代化的視角進行創作研究,整個展廳可謂流派紛呈,蔚為大觀。歐陽中石的《戲蜻蜓得句橫幅》自由飄逸,沈鵬的《辛巳夏東行七律》意趣橫生,張海的《潘閬〈酒泉子〉 》飛動洒脫……這些典藏精品充分地讓觀眾感受到了書法的無窮魅力。

自改革開放以來,伴隨中國書協以及各個地方書協的成立,各種專業社團也如雨後春筍般成立起來,各種展賽的蓬勃開展推出了一批批當代書法精英。同時,書法教育學科體系進一步完善,湧現出一大批既注重實踐又具備史論素養的學院派書家。現代生活方式、現代藝術觀念的滲入為這批書法家的創作注入了鮮明的時代特徵。把這些具有時代特徵的作品聚集在一起,更加顯示出了此展的現代化視野。

繼往開來成風尚

堅定文化自信,進一步推廣傳播書法藝術,讓書法這一國粹在年輕一代中「生根發芽」是新的時代任務。為此,依託「美在新時代——中國美術館藏書法精品展」 ,中國美術館聯合北京教育學院於1月5日舉辦了「美在新時代——迎新年書法工作坊暨成果展示活動」 ,該活動不僅邀請了吳為山、張士軍、張晴、呂鵬等專家,也邀請了漢翔書法教育機構的學生們,讓名家與孩子對話,在參觀展覽中感悟書法魅力,在共同創作中傳承書法精神,可以說這種「互動」具有非凡的價值。

在參展過程中,學生們可能不了解這些藝術家生平、經歷,也可能無法看懂這些作品的精妙之處,但卻為這些飛動的筆墨所震撼,專家們簡易的講解也讓他們進一步開闊了對書法的認知視野。隨後,在書法坊中,嘉賓與學生們互相合作,五名學生代表分別用篆、隸、楷、行、草五種書體集體創作了榜書「美在新時代」 ,專家們進行了點評和題跋。在書法坊內也同樣陳列著這些學生們的習作,諸位專家逐一進行了點評,也讓他們受益匪淺。

「年輕人是社會的希望。文化自信的建立不僅要我們繼承傳統文化,更要發揚傳統文化,讓傳統文化紮根於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中,讓書法成為教育的一部分,成為孩子們從小就接觸的藝術門類,不斷地『納新』 ,這樣書法才有更加光明的未來。 」吳為山表示,無論是該展覽,還是此次交流活動,中國美術館都希望在新年到來之際,用傳統的書法藝術去展示時代精神,用全新的姿態去面對接下來的2018年。

近現代美術名家「聚會」中國美術館

「美在新時代——中國美術館藏書法精品展」

部分參展作品欣賞

高二適 致陶白手札(詩轍集近稿) 27cm×17cm 中國美術館藏

于右任 行書信札27.5cm×20.5cm×5 中國美術館藏

郭沫若 觀泥雕《收租院》展覽題詩一首 131cm×66cm 中國美術館藏

林散之 杜牧絕句《江南春》 95cm×34cm 中國美術館藏

沙孟海 草書孫過庭語豎幅 133cm×66cm 中國美術館藏

舒同 劉眘虛詩句 135cm×66cm 中國美術館藏

王遐舉 唐人詩一首 135cm×66cm 中國美術館藏

蕭嫻 二月三更七言聯 134cm×22cm×2 中國美術館藏

趙朴初 訪「馬壩人遺址」作七絕三首 69cm×34cm 中國美術館藏

啟功 賀中國美術館建立三十周年題詩一首 99cm×68cm 中國美術館藏

姚奠中 行書七言聯句豎幅 136cm×34cm 中國美術館藏

沈鵬 辛巳夏東行七律 135cm×64cm 中國美術館藏

歐陽中石 戲蜻蜓得句橫幅 69cm×137cm 中國美術館藏

李鐸 行書開張奇逸五言聯 150cm×42cm×2 中國美術館藏

張海 潘閬《酒泉子》105cm ×61cm 中國美術館藏

蘇士澍 藏古聚天五言聯 137cm×35cm×2 中國美術館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藝術報 的精彩文章:

好的書法作品是積累的釋放

TAG:中國藝術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