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千次無用的牢騷,遠不如一次致命的出手

一千次無用的牢騷,遠不如一次致命的出手

太平興國七年(982年),16歲的趙元僖有了自己獨立的府邸和屬官,可以網羅人才、擴張勢力了。但對他來說一切都是惘然。原因很簡單,他是宋太宗的次子。諸位皇子中,只有長子趙元佐受封為親王,其他皇子只是郡王。看似一字之差,可趙元佐是皇太子的不二人選,而他趙元僖不過是毫無投資價值的垃圾股。

當然,大哥趙元佐確實不錯,他的騎射技藝連契丹使者也讚賞不已,出征北漢、討伐契丹時還被宋太宗特意帶在身邊。於是,晉封諸皇子,唯獨趙元佐被封為親王,其他人不過是郡王、節度使等,文武百官也沒有一人反對。

趙元僖卻很不服氣。趙元佐只比自己年長一歲,兩人的母親都是普通妃嬪。趙元佐雖然騎射功夫勝過他,可皇子論辯和政事應對,哪一次不是他趙元僖博得滿堂喝彩?天下一統,百姓安康,治國靠的是文治,不是武功。不過,就算心中有再多怨恨,面對長兄和父皇,趙元僖依然是一副沉默寡言、謙恭有禮的樣子。一千次無用的牢騷,遠不如一次致命的出手。一定要忍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視眼 的精彩文章:

一戰勝利國的經濟欣欣向榮,為何要拉上猶太人

TAG:歷史視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