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做有溫度的教育

做有溫度的教育

一百多年前,千萬學子經過汗牛充棟的洗禮,筆墨書香的浸漬,傳承了中華文化;一百多年後,學生打開手機,輕動手指,只為了自己一時的歡愉;一百多年前,洒掃應對是每個學生的必修課,一百多年後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是學生的常態;一百多年前,「家訓」是家庭重要的組成部分,一百多年後「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家長的信條;一百多年前「立人」是教育的根本,一百多年後「成績」是教育的先鋒。我不能說以上是全部,至少在一定範圍,一定程度上是存在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變得如此的冰冷,如此的功利。而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多麼希望魯迅再世,高呼「救救孩子」!我更想說的是做有溫度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一、教育的溫度是一個圓。

一粒種子想要長成參天大樹,是一個漫長而又艱辛的過程,也是一個合力的過程。因為他需要的不僅僅是澆水,還需要適宜的條件(春天)發芽;需要陽光的關懷進行光合作用;需要一定的土壤環境,以便根從土中吸收水,礦物質,還有N元素,還有微量元素等;再加上恰當的澆水,以便分裂的細胞吸水。不經如此,只能夭折的夭折,歪斜的歪斜,空心的空心。一個孩子的成長也恰如種子長成大樹一般。常聽說「社會是個大染缸」,又聽說「三加二等於零」。當孩子眼裡看到的多是「以義謀利」時,當家庭的主要論題是成績時,教育的溫度也就降為冰點。即便學校的教育再科學合理,教育的合力未能形成,教育的圓出現了缺口,「千里之堤」也會坍塌。

突然聽說班裡的一個男生踹了老師的門,掀翻了辦公室的洗手池,差那麼一點就要踹到老師了,要不是家長拉著,要不是旁邊的學生拉著,就差那麼一點點就踹到老師了;聽說家長的到來是因為學生的學習問題;聽說孩子在家只要是學習,一切都可以商量或者讓路;聽說孩子雖然過了青春期,可是談學習就逆反;聽說同事們都義憤填膺,因為學生竟敢打老師,必須以儆效尤。可是,那一晚,我很傷心,為了那個老師,為了那個家庭,更為了那個學生。因為我從來沒有想到那個孩子會做出如此出格的事。「親其師信其道」,不親其師大可以走開,何必要短兵相接呢?一個老師如此孜孜不倦卻換來的是學生的拳腳。可是靜思之,覺得孩子的錯誤真的應該孩子一人買單嗎?假如家長不為了學習驕縱孩子,假如孩子還有一些興趣愛好來緩解學習的壓力,假如……這又何嘗不是教育冰冷的浩劫。無論是學生還是家長還是老師,在那一刻,他們之間似乎只有利益的衝突,而忘記了生命的美好。教育有可為之,必有不可為之,教育不是機器模子。當非要將不可為變成可為的時候,悲劇就會上演。

二、教育的溫度在於教師的良知。

從小受到的教育都是「教師是偉大的」,直到今天,我依然認為教師是偉大的,可是我更認為不是所有的教師是偉大的。「良知之在於心」,而良知最大的敵人就是功利心。一個把教書等同於其他職業的教師,一個只關注學生成績的教師,一個功利心十足的教師從來都不是偉大的。真正的教育一定是「靈魂的工程師」。因為有溫度的教育,不僅僅是「授業解惑」,也不僅僅是考試卷上鮮紅的分數,更多的是生命與生命的對話,是「以人育人」。所以偉大的教師雖然也把教書當成養家糊口的來源,但他絕不會計算自己的學生競賽得了一等獎能夠給自己帶來什麼實惠;偉大的教師雖然也天天把自己當成老師看待,但她絕對不會把學生當成「學生」,他會把學生當成和他一樣的生命個體去珍愛,其教育指向的是一個個獨一無二的、鮮活的生命體,意味著個體與個體之間心與心的碰撞與交流。「有不善未嘗不知,良知也;知之未嘗復行,致良知也」。教育只有拋開功利,努力做到「致良知」,一切就會水到渠成。教育不是為了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有溫度的教育應該是照亮別人的同時也照亮自己!

二、教育的溫度需在學生的心髓入微處用力。

一百多年前,明月寄相思,李清照的一句「雁過時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讓無數痴男怨女淚眼婆娑;一百年後,學生似乎更願意在虛擬的空間里戴著面具,扮演著另一個自我。生活的本真被信息過剩而沖刷殆盡,心靈無處安放。畢淑敏說「心為血之海,那裡匯聚著每個人的品格智慧精力情操,心的質量就是人的質量」。於是我用我的溫度燃燒學生的冰冷,對抗機器的堅硬。我努力的讓我的學生有那麼一點點文學素養,努力的讓我的學生高雅一點點,努力的讓我的學生努力的嚮往陽春白雪,努力的讓我的學生的中學生活五彩斑斕。於是,我給我的學生講魯迅的「彷徨、吶喊」;講李白的「苦夢與飄然」;講《論語》中的君子的「禮儀、利義」;講《重返狼群》中生命的救贖;講《最強大腦》中最強大腦的淬鍊;講《重構生命的意義》中生命原來可以重構;講《自控力》中的冥想;講身邊的人生百態。於是我讓我的學生在春天的時候觀察日日走過的小道旁的不知名的小灌木的葉子又多了幾片;我讓學生在秋天的時候站在校園的大樹下感受秋風的洗禮;我讓學生在24個節氣的日子裡和家人朋友過一個中國的節氣;我讓學生為我講砥礪奮鬥的五年;我讓學生在節日里互相問候搶紅包﹍﹍這不僅僅因為我是語文老師,更因為我深知,學生無論是放浪形骸也好,還是木訥寡言也罷,是品學兼優還是談學習即色變,每個生命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心髓深處都有自己的領地。所以,不以偏概全,不一概而論,不做加工模型的機器,做真正的有溫度的教育「心有猛虎,細嗅薔薇」。

三、教育的溫度更多的是為了溫暖學生的未來

湖南某學校高三70名學生共獲得267封世界一流名校錄取通知書,包括239封美國綜合排名前100院校,21封澳大利亞八大名校和7封多倫多大學、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等加拿大一流名校的offer;南京某學校高三學生不到470人,已有295人被美、英、法、澳、日等名牌大學錄取,目前僅剩21人需參加今年高考…… 教育的神話讓無數家長心之所望。可是,也就僅僅70名學生,剩下幾十萬的考生情何以堪。因此,我們的教育關注的更多的是一般,而不是個例。常常聽到同行抱怨三流的學校還能怎樣。毋庸置疑,衡量的標準似乎只有成績,可是世界上畢竟絕大多是「凡夫」。 教育的溫度,關乎的不僅僅是學生一個人的未來,也關乎到一個家庭的未來,甚至幾代家庭的未來,因為思想是可以傳遞的。我們的責任更多的是讓那些即將成為「凡夫」的孩子不要再成為「俗子」。將來,他們可以貧窮,他們可以從事普通的職業,他們可以一生為了養家糊口而辛勞,但至少他是一個堂堂正正的人,至少他們可以在任何時候都幸福而不自卑,至少他們可以在穿梭於市井之餘還在心裡擁有自己的「詩和遠方」,至少他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時不再把分數作為唯一的追求,這就是教育的溫度,教育不僅僅為了眼前的苟且,更要著眼於學生的未來。

《傳習錄》中說「吾儒養心,未曾離卻事物,只順其天則自然」而我也想說「吾儒教學,未曾離卻溫度,唯有順其天則生靈立。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唯有如此,方無愧於「育人」二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