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7上市影視公司市值蒸發超1100億,樂視中影領跌

2017上市影視公司市值蒸發超1100億,樂視中影領跌

作者/楊柳青

2017年,影視行業再次被資本市場拋棄,絕大多數影視上市公司的市值繼續縮水,整個行業的市值蒸發超過1100億!

其中,樂視網、中國電影等公司,市值損失的絕對金額最高,幸福藍海、華錄百納等公司市值縮水的比例高達50%。

影視股的連續下跌,不僅導致相關股東的財富遭受損失,還引發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股權質押面臨平倉風險,定增方案推進窒礙難行等等。2017年7月,歡瑞世紀股價觸及平倉線,成為第一家公開宣布股權質押面臨爆倉風險的影視公司。

為了提振股價,各家影視公司大股東可謂使出了渾身解數,採取了五花八門的增持措施,既有股份增持(補充質押股份)、現金增持,也有員工持股、股權激勵、兜底員工增持等。

有意思的是,驊威文化的實控人郭祥彬,因承諾保證員工買進公司股票的收益不低於10%,而一度被稱為「中國好老闆」。

然而,這些讓人眼花繚亂的增持,效果卻並不如預期。發布規模3億員工持股計劃的新文化,股價反而跌了42%,將公司董事長楊震華等200多人深度套牢;保底10%收益的驊威文化,股價至今還在底部徘徊。

展望2018年,影視股會一掃頹勢,迎來大家期待的觸底反彈嗎?

2017年影視股市值蒸發1100億

樂視、中影領跌

經過2016年一整年的下跌之後,2017年影視股依然不受資本市場待見。

娛樂資本論(ID:yulezibenlun)統計了A股21家主要影視公司,2016年至2017年的市值變動情況(含港股閱文集團)。

從上圖可知,位於總市值第一梯隊的是萬達電影、樂視網、閱文集團3家公司,2017年末的市值分別為611.1億、611.58億、755.5港幣(約628.05億人民幣)。閱文集團2017年11月才上市,就衝到了文娛公司市值的第一名。

市值在200億至400億的公司分別是完美世界、文投控股、光線傳媒、中國電影、華誼兄弟、印紀傳媒。除了華誼、光線,其餘公司都是最近兩三年崛起的大市值影視公司。

數據顯示,2017年多達18家影視公司的股價在下跌,其中,幸福藍海股價跌幅最大,為51%;華錄百納和上海電影的股價也幾乎腰斬,跌幅高達48%。

從市值的角度看,21家影視公司的總市值2017年蒸發了超過800億,其中,市值損失最大的公司是中國電影,全年市值蒸發145億;市值縮水總額排第二、第三名的是印紀傳媒、樂視網,金額分別為116億、98億。

不過,深入分析就能發現,市值縮水最嚴重的其實應該是正在停牌中的樂視網。樂視網從今年4月17日開始停牌籌劃收購樂視影業的重組,從而避免了股價崩盤,其當前600多億的市值含有很大的泡沫。

2017年10月底,20多家基金公司宣布下調樂視網估值,每股只有7.82元左右,比樂視網停牌前的股價(15.33元)幾乎腰斬。如果按照最新的估值水平,那麼樂視網目前總市值估計只有300億左右,較年初跌了400億!

娛樂資本論(ID:yulezibenlun)注意到,2017年股價跌幅靠前的,還有2016年上市的3家公司——中國電影、上海電影、幸福藍海。作為2016年通過IPO登陸A股的極少數影視公司,這3家公司上市初期都被資金炒作,但之後很快就被投資者拋棄,股價遭遇重挫。與之類似,2017年IPO成功的橫店影視、金逸影視、中廣天擇,其市值從最高點都縮水了1/3以上。

出乎意料的是,2017年也有3家影視公司的股價不跌反漲,包括民營電影製作龍頭光線傳媒、停牌中的國企文投控股,以及影游巨頭完美世界。

以光線傳媒為例。和其他影視公司一樣,2017年上半年光線的股價也是一路下滑,並創下股災以來的新低,因而飽受投資者詬病。4月19日,王長田無奈發微博,回應股價低迷的問題。

但是下半年,光線傳媒的好消息紛至沓來,股價也從谷底開始反彈。比如,旗下的貓眼2017年實現扭虧,合併微影后的新貓眼成為中國在線電影票務龍頭,還獲得騰訊10億元融資等。9月底,光線傳媒的股價反超年初的價格,同時,公司的市值也正式超越老對手華誼兄弟。

另外,值得一提的公司是北京文化。受現象級電影《戰狼2》超高票房的刺激,北京文化的股價曾在2017年8月初一度暴漲50%,短短几天市值增加50多億,並超過2017年初的市值水平。但是受多名董事、副總減持公司股份,《戰狼2》收入尚未計入財報等因素影響,股價很快打回原形。

市值縮水「後遺症」:

歡瑞股權質押險遭平倉

多家公司再融資受阻

影視公司市值下跌,帶來的影響是廣泛的,不僅上市公司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持股高管的個人財富受到損失,還引發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首當其衝的是,股權質押比例極高,隨時面臨平倉的風險。由於融資難等原因,多家影視公司的控股股東將所持上市公司的股權質押出去,以便獲得較低成本的融資。但是隨著股價下跌、市值縮水,這類股權質押的風險驟增。

以歡瑞世紀為例。借殼上市才一年多,公司就相繼爆出業績虧損、遭證監會立案調查等巨大利空,股價也隨之重挫。2017年7月17日晚,歡瑞世紀宣布股票停牌,原因是控股股東質押給中信證券的股票,觸及平倉線(9.42元)。由此,歡瑞世紀也成為第一家正式宣布股權質押面臨爆倉風險的影視公司。

之後,控股股東鍾君艷、陳援等通過補充質押股權,向金融機構申請質押延期或調整質押條件等措施,才暫時控制了風險。

然而,2017年12月5日,歡瑞世紀的股價創下7.25元的新低,再度觸及平倉線。為此,鍾君艷、陳援等與證券公司簽訂補充協議,獲准將「寬限期」延長至2018年4月30日。

除了股權質押的風險暴露無遺,股價的下行,也會影響影視公司的再融資(定增)工作。

影視公司的定增募資,首先要確定發行價,一般以董事會決議公告日前20個交易日均價的90%為準。但是股價下跌使得定價基準一變再變,同時也會影響投資機構參與定增的積極性,導致定增融資耗費時日。

以慈文傳媒為例。2015年10月底,剛剛完成借殼上市的慈文傳媒就推出定增預案,計劃以25.24元/股發行4200萬股,募資10.60億投入電視劇及網路劇製作。

2016年2月,慈文傳媒一度將定增發行價提升至42.38元,2017年1月又下調至37.75元。儘管最終公司的定增方案順利過關,但是整個定增耗時長達2年多。

千方百計提振股價:

股東增持、員工持股、

兜底增持……

面臨市值不斷地縮水,影視公司的各大股東並沒有坐以待斃,而是使出渾身解數,採取各種措施來防止股價進一步下跌。

其中,最常見的是,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或者高管,直接拿出真金白銀增持上市公司股份。

也有一些公司借著股價低迷,推出員工持股或股權激勵計劃,將提振股價和激勵員工的目標結合在一起,比如新文化、華策影視等。

2017年1月初,新文化推出規模達3億元的第二期員工持股計劃,其中,包括公司董事長楊震華在內的全部董、監、高及核心員工共200多人,合計出資1.5億元;由控股股東提供擔保,以1:1的比例融資借款1.5億。該計劃共買入新文化1654.02萬股,佔總股本的3.08%。

但是,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到2017年末,新文化的股價跌到只有11.62元,與上述員工持股計劃的買入價(17.54元)形成倒掛;公司的總市值僅61.39億元,較年初蒸發了44.72億,縮水幅度達42.14%,高居市值跌幅榜的第4名。

2017年5月,電視劇龍頭華策影視推出股權激勵計劃,激勵對象包括董事金騫等在內的公司管理層和核心業務骨幹合計338人,共授予4000萬股股票,佔總股本的2.29%。

業績考核目標為,2017至2019年華策影視的凈利潤不低於6.5億、7.8億、10.0億,即每年的增長率不低於36%、20%、28%;或同期營收不低於52億、65億、75億,即增長率不低於17%、25%、15%。

此外,2017年一種名為兜底員工增持的方式也開始流行起來。所謂兜底增持,簡單來講就是,員工出錢買進上市公司股票,如果產生盈利,則歸員工所有;產生虧損,則由大股東給予全額補償。

值得一提的是,驊威文化實際控制人郭祥彬還保證,員工增持並持有股份12個月後的收益達10%,這個數字是目前各大銀行1年期定存利率的5倍以上,因此,郭祥彬一度被譽為「中國好老闆」。

然而,由於影視股的持續低迷以及兜底增持條件苛刻,這種看似對員工來說穩賺不賠的做法,並未獲得他們的積極響應,也沒能發揮穩定股價的作用。兜底增持消息發布後,長城影視、長城動漫的股價雙雙下挫,保底10%收益的驊威文化股價跌幅超過15%。

2018年IPO繼續放水

影視股還有未來嗎?

展望2018年,影視股是觸底反彈,還是繼續沉淪?

首先可以確定的是,2018年A股將繼續大規模發行新股,儘管數量可能比2017年的(400多家)少,但是券商分析師預計,實現IPO公司的總數將超過300家。

2017年由於新股發行提速,不斷從資本市場抽血,成為影視股股價下跌的一個重要原因。隨著2018年股票供給的繼續增加,影視股的估值將繼續承壓,股價走勢不容樂觀。

當然,也有不少券商分析師認為,目前包括影視股在內的傳媒板塊,估值已經跌到谷底了,2018年有望反彈。

最近,新時代證券發布研究報告認為,目前傳媒板塊估值經過較長時間回調,部分細分領域已經呈現了較高的性價比。其看好低估值真成長的傳媒優質公司,比如圖書、圖片等IP運營公司,受益於版權付費市場的迅猛發展,業績具有高成長的潛力;還有遊戲、影視、廣告等行業的龍頭公司,業績確定性最高、估值相對較低。

上個月,開源證券發布研報指出,經歷了2016至2017年電影市場低投資回報率階段,製作端持續沉澱,劣後產能、短平快熱錢投資項目逐步出清;2017年國產影片豆瓣均分已出現觸底回升、內容質量提升明顯,展望2018年票房市場大概率回暖,預計全年票房增速在15%左右。此外2018年將是國產電影大年,相關製片及發行公司將受益。

中信建投則表示,2018年在影視和出版板塊,一批弘揚核心價值觀的優質公司擬IPO,如出品《湄公河行動》的博納影業、出版《論中國》的中信出版等。新股上市將豐富板塊優質標的池,提升板塊參與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娛樂資本論 的精彩文章:

衛視跨年金主混戰:思想跨年對戰TFBOYS、胡一天?火山小視頻、vivo或成最大贏家

TAG:娛樂資本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