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冷戰時期,除了瑞士,竟然還有一國能在美蘇對抗的夾縫中保持中立!

冷戰時期,除了瑞士,竟然還有一國能在美蘇對抗的夾縫中保持中立!

提起中立國,幾乎所有人首先想起的都是瑞士,這個國家從17世紀開始就一直保持中立,一戰二戰也沒能將其捲入其中,冷戰時期也依然保持中立。但瑞士卻不是今天的主角,我們要說的是另一個在冷戰時期保持中立的歐洲國家——奧地利。

風光秀美的奧地利

奧地利能夠在冷戰時期保持中立,可以算一個不小的奇蹟了,因為在二戰時期,這個國家曾經被蘇聯的軍隊解放。蘇聯軍隊的威名是聞名天下的,他們的軍隊打到那裡就會把他們的制度帶到哪裡,東歐諸國概莫能外,但奧地利卻是當時的一個特例。

德國與奧地利有很深的淵源,兩國同屬德語民族,還曾經是一戰時的難兄難弟。奧地利人希特勒成功在德國站穩腳跟後,首先做的就是吞併自己的「母國」。1945年,蘇軍攻入奧地利境內,扶植奧地利獨立。但是,此時的歐洲是美英蘇三大國為本國利益而激烈較量的戰場,德國被分區佔領,奧地利的命運也是如此。不過,美英以蘇聯讓出希臘為條件承認了蘇聯對奧地利的佔領,但是也並非是奧地利的全部土地。

冷戰時期歐洲局勢

1949年,柏林衝突爆發,德國分裂。雙方在德國和奧地利地區劍拔弩張,蘇聯軍隊包圍了柏林,而美國則出動了600多架飛機支援柏林的美軍。當然,此時的美蘇雙方並無意真的開打,只是通過軍事上的壓迫攫取更大的政治利益。但德國分裂的結果也讓奧地利人非常緊張,他們害怕自己成為下一個德國。奧地利雖然在大國的控制之下,但是自己的政黨體系並沒有完全崩潰,這個國家的政客努力的避免自己的國家分裂,從而為談判創造了契機。

第一次柏林危機時等待出動的C-47運輸機

斯大林去世後,蘇聯新任的最高領導人赫魯曉夫徹底改變了斯大林時期的外交路線,赫魯曉夫對世界的格局有了重新的認識,認為和平共處是美蘇兩大陣營今後努力的方向。為此,蘇聯在很多歷史遺留問題上做出了讓步。

對於奧地利問題,赫魯曉夫有著自己的看法。第一,二戰後的近十年時間,奧地利雖然處在三國監管之下,但卻一直保持了自身政體的完整,沒有赤化;第二,東西陣營之間需要一個緩衝區,在德國分裂後,奧地利成為了最佳選擇。此外,隨著美國精力向亞洲地區的轉移,也開始試圖建立中部屏障。於是,美蘇兩大國在莫斯科和維也納進行了多次會議,並最終確定了共同撤軍的決定。就這樣,奧地利重新獲得了自主權。但是作為條件,奧地利必須嚴守中立,既不能加入北約,亦不能加入華約。就這樣,從1955年起,美蘇英三國陸續撤回了奧地利的駐軍。而奧地利也成為了美蘇領導會晤一處絕佳地點。

赫魯曉夫與肯尼迪曾在維也納會晤

蘇聯解體後,奧地利再次宣布加入北約,而此時的北約已經基本轉型成政治聯盟,而非原來的軍事聯盟了,奧地利也得以繼續成為永久中立國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孫博士侃歷史 的精彩文章:

斯大林曾狠批恩格斯著作,背後是他用盡一生謀劃的一場巨大陰謀!

TAG:孫博士侃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