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別說只看到了中國來客,CES仍在預言2018年AI加持下的科技圈走勢

別說只看到了中國來客,CES仍在預言2018年AI加持下的科技圈走勢

機器之能,是機器之心旗下關注全球人工智慧產業應用場景及商業化的內容賬號。歡迎關注與互動:almosthuman2017


大量數據、豐富的應用場景、積極擁抱變化的用戶,成為推進 AI 技術深入產業的中國優勢。

撰文 | 彭君韜(Tony Peng)

編輯 | 劉燕

米高梅廣告牌上巨大的 Hey Google,在拉斯維加斯市中心行駛的自動駕駛汽車,和新設計的人工智慧市集(Marketplace)……構成了 CES 之於 AI 的第一印象。

別說只看到了中國來客,CES仍在預言2018年AI加持下的科技圈走勢

不同於其他產業峰會多是圈內專業技術大討論,簡稱 CES 的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用 51 年時間,關注高科技及其變革的生活方式,稱得上是科技公司將 AI 技術推向人、靠近生活最好的舞台。

廠商們不遺餘力,尤其是龐大的中國軍團——來自中國的科技公司們,諸如百度(主要是 DuerOS)、阿里巴巴(非貿易)、科大訊飛、地平線等,紛紛遠赴 CES 設展向世界集中講述中國的 AI 速度。雖然他們的展台在規模上還比不上那些 CES 的中國老顧客,比如像華為和中興這樣展示智能手機的廠商,但也吸引了全球媒體足夠的目光。

百度在 CES 期間開了一場發布會,位於文化東方酒店三樓的現場坐無缺席。陸奇帶著新發布的自動駕駛平台 Apollo 2.0 和三款基於百度語音系統 DuerOS 的產品。一場布景藍色的發布會,一時間變得格外的中國紅。

撥開這些簡單觀感,長達四天的 CES 展會仍然是新一年科技趨勢最好的瞭望台之一,我們也從中看到了一些人工智慧在 2018 年的不同可能性。

2018 年,我們還需要智能音箱嗎?

在 LG 展區,工作人員 Christopher 展示了在電視上實現語音交互的成果:Hey Google, 西班牙語說「你好嗎」怎麼念?LG 電視聽寫了 Christopher 所說的話,再通過 Google 翻譯生成語音。

在今年的 CES 上,智能家電擁抱語音交互的態度尤為積極。以 LG 為例,除了炫酷的 OLED 大電視,LG 這次主打的招牌便是 CES 前夕推出的 ThinQ AI 平台。搭載了 Google Assistant 的 ThinQ AI 可以通過語音連接所有旗下的家電產品進行,同時也帶來了更多元化的交互方式。

不只是 LG,CES 的大部分家電都搭載了自家平台或者第三方的語音交互系統。三星把語音助手 Bixby 嵌入進了全套的家電中,通過語音操控實現用戶的個性化服務;TCL 展示了搭載語音助手小 T 的 X6/C5/P6 三大系列電視,能夠實現遠場語音交互。同時,TCL 還和百度 DuerOS、以及 Google Assistant 合作,在國內國外市場兩個平台分別搭載語音系統。

反過頭來看,音箱的定位反而變得尷尬。當大部分的智能家電和家居都搭載了語音交互系統後,音箱看上去更像是一個教育市場的工具,而不是在未來成為核心的交互終端。

CES 涉獵語音交互領域的公司,比如 Google、百度、阿里巴巴,都在布局智能語音交互的產業生態,但音箱作為硬體本身卻在被淡化。你隨處可見的是 Hey Google 的廣告宣傳語,而不是 Google Home;Google 和 Amazon 比拼的也不是 Home 和 Echo 的銷量,而是對各大平台方的爭奪;百度 DuerOS 通過開放語音交互平台,降低開發者的門檻,寄希望於中國建立一個語音交互領域的「安卓」。

另一方面,只有語音交互一種模態的音箱,能否提供足夠的用戶粘性依然是一個問題,這或許會導致音箱的形態發生改變。本屆 CES,Google 就宣布和 JBL、聯想、LG 和索尼共同推出基於 Google Assistant 的智能視頻音箱產品——Smart Display,這個做法直接對標了 Amazon 在去年推出的 Echo Show。

別說只看到了中國來客,CES仍在預言2018年AI加持下的科技圈走勢

聯想 Smart Display

隨後,聯想展示了其開發的兩款 Smart Display 產品——8 英寸版和 10 英寸版的觸屏視頻音箱,配備了一顆 500 萬像素的廣角攝像頭,可用來視頻通話;配備 2×2 雙麥克風以及兩個 10W 的揚聲器。

而在國內,率先涉獵智能視頻音箱的就是百度的「好基友」小魚在家。既去年攜手百度亮相 CES 後,小魚在家也在今年帶來了新產品——VS1 智能視頻音箱。這是一款結合智能音箱和視頻通話機器人的產品,不但實現了遠場語音交互,也能與屏幕進行交互。

別說只看到了中國來客,CES仍在預言2018年AI加持下的科技圈走勢

小魚在家的 VS1 智能視頻音箱

小魚在家的創始人宋晨楓在 CES 第一天的媒體群訪活動中就提到:單模態的智能音箱不會是人們交互的終端,而未來的交互終端將朝著多模態的方向發展。

2018 年的自動駕駛:打車、外賣、快遞

「那輛車屁股後面是不是寫著自動駕駛汽車?!」在前往 CES 主會場拉斯維加斯會展中心的路上,一行人發現了一輛帶有 Lyft 標誌的自動駕駛汽車。

今年 CES,美國僅次於 Uber 的第二大打車服務公司 Lyft,聯合了去年從 Delphi 脫離出來的研發自動駕駛技術的科技公司 Aptiv,共同推出了在 CES 會場附近的無人駕駛打車服務,一共 8 輛。

別說只看到了中國來客,CES仍在預言2018年AI加持下的科技圈走勢

Lyft 和 Aptiv 聯合推出的自動駕駛汽車

和平時看到的在車頂搭載傳統激光雷達的無人車不同,Aptiv 在一輛 BMW-5 Sedan 上配備了 Velodyne 激光雷達,並且是安裝在格柵下方的前部而不是頂部,同時還有在前視鏡上的 LiDAR,兩個雷達感測器安裝在車輛兩側,在不使用時可以收回。

Business Insider 的記者 Avery Hartmans 就在自己的撰文中描述了一趟搭乘 Lyft 自動駕駛汽車的經歷。「坐無人駕駛車大概是 CES 期間最無聊的一件事情。但從某種意義來說,這種無聊是一件好事情。

打車服務公司,諸如 Uber、Lyft 或者是滴滴,很早就嗅到了這一波自動駕駛熱潮中的商機:交付到個人用戶的量產自動駕駛汽車還需要 3-4 年的時間,但提供自動駕駛打車服務的時間則要近得多。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在 2017 年,Lyft 在自動駕駛領域的表現特別積極:成立在矽谷的無人駕駛技術團隊,和 Waymo 以及 Drive.ai 簽訂合作條約。

回到車企簇擁的北館(North Hall),大部分車企都在展示彷彿從 2050 年從時空隧道運過來的汽車。不過,福特展區的畫風則有些清奇:黑色的「柏油」路面,綠色的自從車車道,街邊的路燈,兩三輛福特自動駕駛小貨車。福特造了一個迷你的智慧城市街景,讓路過的參會者形象地表述未來人與車之間的交互方式。福特正在與弗吉尼亞科技交通大學合作,推出一些在路面上的人車交互方式,在車燈上做一些文章。

別說只看到了中國來客,CES仍在預言2018年AI加持下的科技圈走勢

在這個「小城市」里,來往的不少參會者都會聚集在一輛印有 Domino 披薩的福特無人送餐車旁邊。只要打開車的后座窗戶,就有兩個 Domino 的披薩盒子,窗戶旁邊的一塊顯示屏里有著付款取餐的交互界面。從去年 8 月底開始在密歇根,Domino 和福特就開始做無人運送 Domino 披薩的路面測試。

「如果是無人車,還需要給小費嗎?」這個問題難住了一旁的 Domino 工作人員。「哈哈哈,看消費者的心情吧。」

別說只看到了中國來客,CES仍在預言2018年AI加持下的科技圈走勢

福特無人車旁邊的 Domino 小哥

這邊 Domino 和福特合作,那邊豐田推出 e-Palette 的就請到了必勝客。e-Palette 是豐田推出的電動-自動駕駛平台,可以將各式各樣的商業場景直接搬到車上。你可以直接將 e-Palette 理解成移動即服務(MaaS)。豐田此次除了和必勝客合作外,還和亞馬遜、滴滴、馬自達和 Uber 達成合作。

賦能 AI 的底層硬體:固態激光雷達和專用晶元

這是來自中國的激光雷達廠商速騰聚創第二次參加 CES。去年,他們展示了基於傳統旋轉式機械設計的激光雷達;今年,在位於北館的展台,他們展示了全新的固態 MEMS 激光雷達:RS-LiDAR-M1 Pre。

別說只看到了中國來客,CES仍在預言2018年AI加持下的科技圈走勢

速騰聚創的 RS-LiDAR-M1 Pre

今年參展的激光雷達公司數量明顯增多。離速騰聚創位置不遠的,還有激光雷達的龍頭老大 Velodyne、魁北克的 LeddarTech、以色列的 Innoviz、開發了嵌入式 OPA 激光雷達的 Quanergy、剛剛揭露新固態激光雷達的 Luminar……

去年 CES,激光雷達廠商還處於堆疊性能、不計成本的階段,比如去年速騰聚創展示的就是一款傳統旋轉式機械的激光雷達。這種類型的雷達造價昂貴,導致了自動駕駛汽車的價格遲遲降不下來。

到了今年,廠商們向固態激光雷達轉型:造價便宜、容易達到車規標準、量產更簡單。固態激光雷達的種類主要分為 MEMS、OPA 和 Flash,又以 MEMS 和 OPA 較為主流。目前,各個廠商之間的參數比如水平或者垂直角度、探測距離(150 米-200 米)、等效線都比較接近,最終比拼的還是量產能力和價格。

別說只看到了中國來客,CES仍在預言2018年AI加持下的科技圈走勢

Quanergy的 OPA 激光雷達

相比於去年,激光雷達公司的表達方向更加清晰,」速騰聚創的公關部負責人王嗣翔說。2018 年底,這款激光雷達將正式進入量產,造價可能在 200 美元上下。

除了激光雷達,還要屬加速 AI 的專用晶元最火。

從 2017 年的下半年開始,AI 專用晶元市場突然湧入了許多玩家,他們看到了在 2018 年 AI 從雲端到終端的趨勢,並希望能夠提前在 2018 年的比拼中站穩腳跟。這些晶元有著以下的幾個特點:高性能低功耗,通用性較差;針對終端推理(Edge Inference)、並且專註於視覺處理,比如自動駕駛或者終端攝像頭。

Xiao 是業內的晶元發燒友,專程從西雅圖趕來看看晶元的最新趨勢,但他也沒有想到研發 AI 專用晶元廠商竟然會在 CES 的會場內這麼火爆。「Novumind 的展台的人里三層外三層,根本擠不進去。」

他提到的 Novumind 是由前百度科學家吳韌所創立的 AI 晶元公司。本屆 CES 上,Novumind 展示了最新研發的晶元NovuTensor。儘管還只是在 FPGA 上的樣片,但公布出來的參數已經足夠吸引人:相比 GPU,NovuTensor 僅使用 1/20 電力即可達到 1/2 的性能。目前正在流片的 ASIC 晶元的性能還將提高 4 倍,耗電減少一半。

別說只看到了中國來客,CES仍在預言2018年AI加持下的科技圈走勢

除了 Novumind,Xiao 還拜訪了位於在 Westgate 酒店展示 demo 的 AI 晶元公司 GTI(Gyrfalcon Technology Inc)。2017 年在矽谷成立的 GTI 帶來了最新的產品:一款即插即用、用於本地推理的 AI 計算棒,直接對標去年 7 月 Intel Movidius 上線的 Neural Compute Stick(神經計算棒)。

去年 9 月,GTI 的第一代 AI 專用晶元光矛處理器 Lightspeeur? 2801S 正式流片,這款晶元的參數相當的「暴力」:28000 個並行神經計算核,效率能耗是 9.3Tops/Watt,在能效上是 Movidious 的 90 倍。目前,這款產品支持 Caffe 和 TensorFlow 開源框架。據 GTI 全球市場銷售副總裁雷彬介紹,這款晶元將在第一季度末實現量產。對一款晶元來說,稱得上是放衛星的速度了。

別說只看到了中國來客,CES仍在預言2018年AI加持下的科技圈走勢

GTI 的 AI 計算棒

不過,Xiao 也表示了對過熱的專用晶元市場的擔心。「高性能的背後是犧牲通用性,針對 AI 專用晶元的市場到底有多大呢。一般晶元廠商一年不賣個幾百上千萬數量的晶元,是很難盈利的。這些都是擺在 AI 晶元商面前的問題。」

進擊的中國 AI 兵團

往年,CES 會根據主題被劃分成各個不同的市集(marketplace),橫亘不變的是消費者所熟悉的家電、汽車、手機等主題。但在今年,AI 第一次作為獨立的主題,加入到市集行列中。這意味著不少中國 AI 企業也有機會在 CES 參展。我們看到了一些既陌生又熟悉的名字,比如科大訊飛、阿里巴巴技術部門(阿里雲、螞蟻金服和 AI labs)、百度 DuerOS、地平線……這是他們第一次在 CES 亮相擁有自己的展台。

別說只看到了中國來客,CES仍在預言2018年AI加持下的科技圈走勢

DuerOS 展台

科大訊飛在南館 2 區搭了一個不小的展台,第一次來參加 CES,科大訊飛的所有消費類 AI 產品悉數亮相,包括訊飛曉譯翻譯機、譯唄翻譯機、人工智慧機頂盒、MORFEI 智能麥克風、叮咚二代音箱……訊飛還在 CES 期間發布了個「大新聞」:和咪咕共同推出一款 AI 耳機莫比斯。

一名訊飛的工作人員告訴機器之能,這次訊飛參展的任務除了展示還有就是學習,看看全球規模最大的消費電子展的一些國際大廠商是怎樣做的,未來訊飛不斷走向國際有哪些可以學習借鑒。

令訊飛感到驚喜的是,翻譯機意外地受到了極大地好評。「重點展示的翻譯機的硬體終端,外國人覺得很新奇,可以把中文撰寫出來同步翻譯出英文。這一次來 CES 展示的可以把英文的語音實時轉寫出中文的技術,在 CES 上也是第一次使用,效果非常好。」

訊飛的隔壁鄰居,專註於自動駕駛晶元的地平線是第二次來 CES。去年,地平線搭了 Intel 這顆大樹做聯合展示,今年是第一次在 CES 有了自己的展台,得以公開展示去年 12 月新鮮推出的兩款晶元「征程」和「旭日」。

相比於前兩家,百度的陣仗就大的多了。在 CES 拉開大幕的前一天,百度在文華東方酒店舉辦了 Baidu World @ Las Vegas 發布會,現場坐無缺席。除了發布最新的百度無人車駕駛平台 Apollo 2.0 和基於 DuerOS 的三款新產品——小魚在家的 VS1 智能視頻音箱、Sengled 生迪智能音箱燈以及百度日本子公司 PopIn Aladdin 出品的 PopIn 智能投影儀。

現場,陸奇比往日顯得都要激動,不知道是他刻意為之,還是在全球直播面前升起的一股自豪感,陸奇多次高呼「中國的 AI 速度」,並堅信中國會在 AI 領域逐步地趕超美國的領導地位。無論是宣布在未來三年逐步實現自動駕駛的量產計劃,還是建立全球的 Apollo 研究院計劃,都讓美國媒體開始感嘆於百度在 AI 產業落地速度。

別說只看到了中國來客,CES仍在預言2018年AI加持下的科技圈走勢

第一次參加 CES 的阿里巴巴技術部門,則顯示了更加多元化的技術,從阿里雲,到 AI labs 的天貓精靈 X1,再到螞蟻金服展示的支付寶臉部掃描支付技術,讓美國參會者感到新奇;一名參會者告訴機器之能,阿里巴巴的大量技術應用在政府、交通、養老院等地方,比如用語音購買地鐵票(去年 12 月螞蟻金服實現了在申通地鐵上用語音購買地鐵票),這在美國非常少見。

而那些 CES 的各國參會者開始意識到:大量數據、豐富的應用場景、積極擁抱變化的用戶,已經成為推進 AI 技術深入產業的中國優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機器之心 的精彩文章:

簡述脈衝神經網路SNN:下一代神經網路

TAG:機器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