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7年傳媒界十大事件

2017年傳媒界十大事件

導 讀

新的一年,信息的生產和分發機制,用戶的消費和交互模式,都將面臨進一步升級,我們需要接受一個頻繁變換的未來。

今年不如去年熱鬧。2016年被稱為直播元年、短視頻元年、VR元年、人工智慧元年,今年一個元年的說法都沒有。但即使沒概念,2017年傳媒科技的躍遷、傳媒資本的活躍、傳媒組織的變化仍然非常顯著。我們仍將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處於泛傳媒圈極度活躍的狀態。

以下是筆者眼中的2017年中國傳媒界十大事件(以時間為序)。

1

阿里20億元,騰訊100億元,平台紛紛拼巨資補貼自媒體

2017年,內容價值被空前釋放,內容市場的巨大前景更是吸引巨頭們蜂擁而至,幾大平台紛紛豪擲巨資爭搶自媒體。

2017年3月,阿里文娛正式發布「大魚號」,將原UC訂閱號、優酷自頻道賬號統一升級為大魚號,內容創作者只需一點接入「大魚號」,即可暢享阿里文娛生態的多點分發渠道,獲得多產品多平台的流量支持。同時,阿里還升級了「大魚計劃」,提供了「史無前例」的20億元現金進行平台補貼,鼓勵自媒體在各個細分垂直領域生產原創文章和短視頻作品。

阿里的「史無前例」在幾個月後被騰訊打破,2017年11月,騰訊宣布將投入100億元到企鵝號戰略中,打通流量平台,提高分成規模,吸引更多自媒體紮根騰訊內容生態圈。通過IP培育、專項投資等方式打通產業全鏈條,以實現商業價值最大化。

同時,今日頭條此前也被曝不斷重金投入內容建設,成本飆至15億元人民幣;百度也在內容燒錢大戰中持續加碼,向內容生產者的利潤分成也高達100億元。各大平台間立起壁壘,都在試圖用真金白銀網羅人才、刺激生產。至少在這場大戰結束前,內容生產者仍處於紅利時代。

2

Papitube所屬公司完成A輪融資,MCN成為網紅創業新風向

2017年4月,Papi醬經紀公司泰洋川禾對外宣布完成A輪融資,融後估值約在10億元量級,將重點發展Papitube這樣的網紅自媒體服務。

Papitube是由Papi醬團隊推出的創意視頻平台,成立一年多來已經簽約30多名短視頻創作者,其中有多名創作者的粉絲已到達百萬級別,每日針對不同的受眾產出內容,已經成為了典型的MCN機構。

MCN(Multi-Channel Network)是2017年在國內興起的新術語,意為多頻道內容網路,國內的MCN機構或以集納、孵化優質自媒體為主,以平台化的方式統一管理內容生產者,以抱團的方式參與市場競爭。

綜觀短視頻領域的頭部大號,以「大」帶「小」、抱團作戰的MCN方式已經成為新風向。除了Papitube,捧紅「辦公室小野」的洋蔥視頻,還推出了「辦公室小作」和「辦公室小五」等辦公室系列短視頻,拓展該系列的IP;專註搞笑和影視穿幫的何仙姑夫,也在旗下孵化了覆蓋美食、旅遊、二次元等多個領域的內容賬號;影視創作社區新片場,推出短視頻矩陣產品魔力TV,集納了過百名聯盟成員。

隨著網紅數量逐漸龐大,組織化、規模化成為更大眾的選擇,眾多垂直領域內的中小型網紅,選擇聚集在統一的「經紀公司」名下,依靠組織力量獲取廣告訂單與運營支持,而廣告主也可以通過這樣的機構實現對網路內容的規模覆蓋。

對於各大平台來說,發展MCN模式也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包括騰訊、微博、網易等在內,都在扶持MCN機構。的確,每個平台上有數十萬個號,讓平台自己來逐一管理顯然不現實,通過MCN機構來為自媒體提供專業規劃、系統服務和監管考核,可以節約開銷和時間成本,也許是抓大放小的明智之舉。

3

娛樂大號被禁,自媒體內容尺度成為生死線

2017年6月,一場娛樂媒體領域的整風運動颳起,6月7日,先是「風行工作室官微」「全明星探」「中國第一狗仔卓偉」「名偵探趙五兒」等一批八卦流量大號全網被封。隨後,北京市網信辦依法約談新浪微博、今日頭條、騰訊、一點資訊等網站,責令網站採取有效措施遏制渲染演藝明星緋聞隱私、炒作明星炫富享樂、低俗媚俗之風等問題。很快,新浪微博發布了《關於關閉炒作低俗追星賬號的公告》。

在微信端,以「辣雞湯」聞名的咪蒙遭到禁言,而包括「毒舌電影」「嚴肅八卦」「南都娛樂周刊」在內的數十個娛樂公眾號相繼被封。一夕之間,娛樂八卦大號們廣受波及。

事實上,這次事件的訴求很清晰,是對片面追求流量效應的內容生產作出一次預警。用戶追逐低俗內容,平台就會餵食更多,不加警示會陷入惡性循環。「10萬+」「轉化率」不是唯一的考核標準,任何傳播都需要具備內容判斷能力,把握價值尺度。

4

多家區域報紙「停改合轉」,傳統媒體加速衰落

這一年,紙媒的寒冬期仍在繼續。越來越多地方市場報不得不在兩條路中作出選擇:要麼消失,要麼合併。

2017年6月,武漢當地的《武漢晨報》和《武漢晚報》宣布將要合併,《武漢晨報》之後只會在地鐵發行,而這次合併導致200多名員工面臨裁員。

及至8月底,《重慶商報》《重慶晨報》《重慶晚報》也宣布在年底整合,而由於新聞紙漲價、發行成本等原因,《重慶商報》將不再出版紙質版。到了11月,剛剛過完16歲生日的《楚天金報》宣布將於12月1日休刊,在報業大震蕩中徹底消失。

據中國新聞事業發展報告顯示,市場化媒體的經營正遭遇困境,多項指標同比嚴重下降,平面媒體無論是印刷量、發行量、刊物種類、營業收入,還是從業人員等,都呈現出持續下滑的現狀。新華網2017年記者節期間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僅2017年一年,平媒記者就從84130人縮減至83884人,近四年,平媒流失記者近萬人。

急劇萎縮的不僅是平面媒體,有消息顯示很多二三線衛視也面臨無人觀看的窘境。經歷了網路平台頭部內容的強烈猛攻後,廣告資金流失、經營人才流失、管理體制僵化等問題讓地方衛視的境遇愈加艱難。

未來一年,「停改合轉」的潮流也許將不僅集中在平媒市場,傳統媒體的深度調整遠未見底。

5

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人工智慧技術將深刻影響傳媒業

「人工智慧」毫無疑問是2017年的頭牌明星,逐步滲透到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中。2017年7月20日,國務院印發了《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從國家戰略層面開始推動該領域的建設。以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為代表的新技術,正在持續驅動著傳媒業的顛覆式變革。

對傳媒業最直觀的影響,是機器新聞寫作的成熟化、普遍化。騰訊財經開發的自動化新聞寫作機器人Dreamwriter,可以根據演算法自動生成稿件,瞬時輸出分析和研判,一分鐘內將重要資訊和解讀送達用戶,每天財經、科技、體育類新聞的發稿量已經達到數千篇。此外,新華社的「快筆小新」、第一財經的「DT稿王」、今日頭條的「張小明」等都在不斷更新迭代,擬人化語言、智能配圖等功能持續優化。儘管機器人寫作在信息深度理解和應用領域方面仍有局限,但人工智慧在新聞領域的應用一定會越來越頻繁。

演算法推薦技術也開始應用在越來越多的資訊類媒體中,包括騰訊、網易、搜狐、百度在內的多個內容平台,都在不斷量化用戶行為、分析受眾偏好,往今日頭條化轉型。

此外,這一年,小米、京東、BAT、喜馬拉雅等都紛紛推出了自家的智能音箱,搶佔著移動互聯網的流量入口。音箱 本質上就是內容和服務的載體,除了不斷提升交互質量,提供異質化內容資源也成了各開發商的著力點。例如,喜馬拉雅的「小雅」便定位為中國首款全內容智能音箱,獲得了來自喜馬拉雅FM、百度音樂、蝦米音樂以及豆瓣音樂等各平台的內容授權。

6

今日頭條與知乎爭搶「大V」,知識付費行業點燃戰火

過去一年,各個細分領域的知識付費大V持續湧現,他們用專欄訂閱、付費課程、內容打賞、有償問答、社群等形式實現內容變現,影響著人們閱讀和獲取知識的方式。當知識的商品價值被不斷開發,這一領域的爭搶必定隨之加劇。

2017年8月,社交媒體上有消息稱,今日頭條為旗下「悟空問答」從知乎挖角,簽約了300多名知乎作者,而且禁止這些簽約作者在知乎上繼續發表內容。儘管知乎對此回應「沒有影響」,但仍然引發一些人對知乎問答質量走低的憂慮。

不久後的10月,「新世相」在公眾號推出了「新世相讀書會」的付費會員服務,1小時之內售出4000多份,而之後很快傳出羅輯思維團隊的知識付費平台「得到」高價挖角的事件。

「得到」的緊張感不難理解,放眼當前的知識付費市場,羅輯思維之後,同行業同模式同道路的產品紛紛入局,豆瓣、網易雲音樂、十點讀書等都在試圖分一杯羹。

早在2017年初,「得到」公布的運營數據顯示,平台用戶總數已經達到529萬。而喜馬拉雅FM在12月3日舉辦的第二屆「123知識狂歡節」中,當天的內容消費總額達1.96億元。多方入局之後,知識消費市場的潛力依舊巨大,知識付費行業的戰火將會繼續蔓延。

7

ONE實驗室解散,非虛構寫作急需尋找變現之路

2017年10月初,有消息表示,由被譽為「中國最好的特稿記者」李海鵬領銜的ONE實驗室已經解散,團隊成員集體離職。

在誕生之初,ONE實驗室曾被看作中國最好的非虛構寫作組織之一,它集結了一群中國知名的特稿記者和編輯,被稱作「特稿夢之隊」。對於這個標誌性組織的解散,不少業內人士認為,與非虛構寫作的產出效率低、變現困難大密不可分。目前來看,非虛構作品的主流變現方式是進行影視開發,但ONE實驗室成立半年多來只有一篇《生死巴丹吉林》成功賣出版權,從創作故事到開發再到實現盈利,資本不喜歡這樣漫長的過程。

綜觀國內的非虛構市場,網易人間、騰訊穀雨和界面正午,都是依靠門戶或平台扶持,真正想從「非虛構作品改編影視」這條路中賺到錢的是獨立的創業組織。儘管ONE實驗室的解散製造了不少悲觀情緒,「真實故事計劃」的創始人雷磊此前宣布,已經完成一輪1200萬元融資,手上有三個正在進行中的影視項目。

非虛構的商業化之路,也許會在浪潮淘洗中不斷推進。

8

AI財經社發布反侵權公告,新聞機構開始專業化維權

2017年10月下旬,《財經天下》周刊出品的AI財經社發布反侵權公告,稱「我們每個字的成本價已經達到20元」,矛頭直指46家媒體機構,起訴其未得到允許的商業化轉載。在起訴的媒體機構中,不乏一些在香港、美國上市的傳媒巨頭,AI財經社索求賠償均為每篇1萬元。

長期以來,國內機構媒體之間一直存在著免費轉載稿件的互換原則。互聯網媒體興起後,網路媒體依舊默認這一「潛規則」,它從紙媒那裡獲取了大量內容產品,卻不支付或者很少支付費用。儘管擁有法律保護,很多傳統媒體仍然維權艱難。

這次,AI財經社選擇和一家專業的版權保護機構進行合作,從稿件發布的那一刻開始,這家版權保護機構就開始了他們的工作。稿件從哪兒來,到哪兒去,都在他們的監控範圍之內。

這種版權保護機構的出現和成熟,也催熟了整個內容行業的維權鏈條,生產內容、版權保護、官司處理,專業機構應當在各司其職中穩步前進。

9

財新啟動財經新聞全面收費,新聞收費邁出探索一步

2017年11月6日,財新傳媒正式啟動財經新聞全面收費,成為國內第一家全面實施新聞收費的媒體。在收費升級後,財新網主要新聞設為收費或分時收費,並通過「財新通」「周刊通」「數據通」「英文通」的「四通」產品,滿足不同用戶的閱讀需求。

從建立一年後上線淘寶商城,到推出付費訂閱內容,再到現在的全面付費,財新在變現之路上一直動作頻頻。

「當新聞產品具有足夠高的水平,用戶會認可其作為創作作品的價值,從而有為之付費的意願。」 財新傳媒執行總編輯王爍此前曾指出,中國最需要的是專業和深度的原創財經新聞,致力於還原事實真相的調查報道依然是國內最稀缺的內容。

得益於知識付費時代的到來,國內對於新聞付費的探索有了新動力。新聞是否也能變成產品、服務、體驗,最終實現商業價值?財新傳媒的先行開拓也引發業內的密切關注。

10

中國遊戲營收佔全球份額28%,手機遊戲佔據半壁江山

2017年12月發布的《2017年中國遊戲行業發展報告》顯示:中國遊戲行業整體營業收入近2200億元,市場規模佔全球份額28%,其中手機遊戲佔據半壁江山。

與十年前視遊戲為洪水猛獸的時代不同,如今的中國社會對遊戲娛樂消費支出正不斷增加,有效帶動了遊戲遊藝及家用遊戲機行業高速發展。隨著用戶的消費升級,各大互聯網平台也在布局發力,這一方面會影響傳媒業的產業格局,另一方面也為新聞的創新生產提供了新契機。

在國外,新聞遊戲的概念早已提出,已有作品涵蓋角色模擬、災難逃生、事件還原、政策解讀等多種類型。隨著國內遊戲市場的勃興與VR/AR技術的成熟,新聞的呈現方式將會越來越多元。交互性和沉浸式的新聞遊戲,也許會成為新聞產品化的一個新思路。

隨著新技術、新資本全面滲透進傳媒業鏈條,行業的演進邏輯,必將發生轉變。新的一年,信息的生產和分發機制,用戶的消費和交互模式,都將面臨進一步升級,我們需要接受一個頻繁變換的未來。

注釋:

《4年流失記者近萬,人才吸引力觸底,傳統媒體生存空間所剩幾多?》,金牌輿情官,2017年12月10日

《AI財經社維權兇猛:每個字20塊錢,已起訴46家媒體機構》,刺蝟公社,2017年10月21日

(田香凝: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博士生;葉鐵橋:刺蝟公社創始人)

【文章摘自《青年記者》2017年12月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年記者 的精彩文章:

TAG:青年記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