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病癥狀會提前1星期出現,這些細節需要留意

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病癥狀會提前1星期出現,這些細節需要留意

今天要來和大家聊聊急性心肌梗死,我國每年有55萬人死於心臟性猝死,其中90%發生在醫院之外。及時採用正確的方法急救,院外心臟性猝死搶救成功率可由5%提高到49%。

病例

2011年7月,一名司機駕駛公交車時突然昏倒,趕到的醫護人員將其送往附近醫院搶救,卻沒能挽救這一次的突發心源性猝死。在昏倒的那一刻,他踩下了剎車,挽救了乘客們的生命。這件事一經報道,社會上對司機的義舉給予了高度肯定。

如果當時、當地有懂得心臟急救知識的目擊者對這位司機施救,也許他的人生是另外一個開始,而不是結束……

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見誘因

氣候:季節變換、寒潮和大風天氣時,急性心肌梗死發病增多。

晝夜節律:急性心肌梗死大多發生在上午6一12點。

過度體力活動(負荷):如工作繁重、旅行勞頓、家務過重或者運動過度。

精神過度緊張:如情緒激動、精神緊張、過勞。

吃高脂肪食物或者吃得過飽。

數小時內頻繁吸煙。

喝冰鎮飲料。

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病先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發病先兆(前驅癥狀)可表現為新出現的心絞痛或原有心絞痛突然發作頻繁或程度加重,最常見的表現為胸骨後或心前區疼痛,其次是上腹部疼痛,少數表現為胸悶憋氣、左頸部或左上肢發麻、心悸、頭暈等。

前驅癥狀大多數發生在發病前1星期內,也有的在發病前,1~3星期內出現。急性心肌梗死也可沒有先兆癥狀突然發病。

急性心肌梗死的起始癥狀

疼痛為起始癥狀

最常見的是胸骨後或心前區的疼痛,疼痛向左肩、左臂放射;疼痛有時在上腹部,同時胸骨後有憋悶不適;個別患者的疼痛部位在下頜、頸部、牙齒、腹部、下肢等。

疼痛發作比平時心絞痛劇烈、持久(平時只持續幾分鐘的胸悶胸痛,忽然延長到20分鐘或半小時以上),常伴有全身大汗和噁心嘔吐,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無效。

心力衰竭為起始癥狀

表現為胸悶、心慌氣短、喘憋、不能平卧,容易被誤診為支氣管哮喘。

暈厥為起始癥狀

多發生在起病30分鐘內,患者突然頭暈摔倒,可伴噁心嘔吐。

休克為起始癥狀

患者感到虛弱,有出冷汗、頭暈、面色蒼白、肢體濕冷、血壓下降、脈搏細弱等癥狀,嚴重者摔倒在地、意識喪失,甚至死亡。

急性心肌梗死的併發症

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臨床表現有氣短和端坐呼吸(平卧時氣短需要坐起來),呼吸次數加快,心率也快;左心衰竭嚴重時,患者常常突然發生嚴重呼吸困難;有的患者咳粉色泡沫痰,躁動不安,呼吸淺速或呈哮喘樣,皮膚髮紺濕冷。

心源性休克。心源性休克是急性心肌梗死並發心力衰竭的極型,80%的心源性休克發生在發病24小時內,患者表現出皮膚髮涼、蒼白、出冷汗、口唇及甲床發紺,有時皮膚蒼白與發紺相間呈花紋樣,尿量減少,煩躁不安或表情淡漠,重者意識模糊甚至昏迷。

心臟破裂。早期開通「罪犯」血管可減少心肌壞死範圍,預防心臟破裂。

心室室壁瘤。室壁瘤並非心臟腫瘤。心臟收縮時,梗死區壞死的心室壁在心室腔內壓力下,呈瘤樣向外膨出,因而稱為室壁瘤。較刁喲室壁瘤預後良好;占左室面積20%以上的較大室壁瘤,應採用外科手術切除,一般在梗死後半年手術為宜。

遭遇急性心肌梗死時,家屬(目擊者)的應急處理

急性心肌梗死發病早期不易與心絞痛鑒別,可先按心絞痛治療

當硝酸甘油等治療無效,疼痛劇烈並超過20分鐘時,患者可能發生了急性心肌梗死,應當迅速撥打急救電話,等待急救車轉運到醫院。在專業救護人員到來之前,讓患者平卧並盡量保持安靜,可繼續給予硝酸甘油等治療,有條件可儘早給患者吸氧氣。

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約有1/3表現為心臟驟停,即患者在發病後迅速出現意識喪失,若不及時搶救,患者死亡危險極高。

當遇到心臟驟停的患者時,你就是最好的搶救者,不要為尋找其他救護人員而耽誤時間。要知道,心臟停搏後最初的幾分鐘對患者生命的復甦極為重要。假如現場只有你一個人,而通訊又不方便,寧可暫緩叫急救車,也要立即開始胸外心臟按壓。

非專業人員怎樣判斷心臟停搏

在日常生活中,當發現有人突然意識喪失(或伴有全身抽搐)而倒地時,目擊者在確定周圍環境安全後,應立即使其平卧,輕拍其雙肩並大聲呼叫(如喂,你怎麼了?),同時用手觸摸其頸動脈以確定有無搏動(用食指、中指併攏放在氣管與頸部肌肉間輕輕按壓不少於10秒)。一旦發現患者沒有反應且沒有動脈搏動(無呼吸或呼吸幾乎停止),說明心臟已經停搏。

胸外心臟按壓

對於沒有反應和呼吸異常的患者都應立即進行胸外心臟按壓,促進氧氣更快地分布到大腦和心臟。

將患者頭、胸處於同水平,最好躺在堅硬的平面上。按壓位置在左胸骨第4和第5肋之間(左側肋骨下沿網上兩個橫指)。按壓時兩手掌根重疊,掌與手指離開胸壁,手指交叉相扣。

胸外心臟按壓定位

按壓幅度:成人至少按壓5厘米,兒童和嬰兒至少按壓1/3胸腔前後徑(厚度)。垂直按壓,以免壓力分散。搶救者的兩肩正對患者胸骨上方,兩臂伸直(肘關節不能彎曲,上臂與患者身體垂直),肩、肘、腕成一個垂直軸面,以髖關節為軸,利用上半身的體重和肩、臂的力量垂直向下按壓胸骨。

按壓時不得壓在肋骨上,以免引起肋骨骨折;上抬時手不離胸,以免移位,保證每次按壓後胸廓回彈。

按壓速度:每分鐘至少100次。盡量減少胸外按壓的中斷,儘可能將一次中斷控制在10秒鐘以內。按壓應持續儘可能長的時間,盡量堅持到專業醫療救護人員到來。

休外自動除顫器(AED)的使用

心源性猝死最常見原因是心室顫動(室顫),及時除顫可以挽救患者生命。發生猝死後,有效營救時間為7一10分鐘,非常短暫,電除顫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為了盡最大可能挽救生命,北京、上海等地的部分公共場所從國外引進了一些體外自動除顫器(AED)。

室顫是一種嚴重的心律失常,即心室失去了規律的電活動,心臟沒有有效收縮,從而喪失有效的排血功能。單純心臟按壓不能終止室顫。

AED不僅是急救設備,更是急救新觀念,一種由現場目擊者最早進行有效急救的觀念。

AED包括心臟節律分析系統和電擊諮詢系統,專為現場急救設計,體積小,重量輕,為使用者提供語音提示和屏幕顯示,操作簡單(在歐美,通過4小時的學習演練,一般市民均能完全掌握)。其最大的特點是全由內置電腦分析和確定發病者是否需要電除顫。

AED的通用使用步驟:

開啟AED,打開AED蓋子,依據語音提示和屏幕顯示操作(有些型號需要先按下電源)。

在患者胸部適當的位置上緊密貼上電極板。通常兩塊電極板分別貼在右胸上部和左胸左乳頭外側,具體位置可以參考AED機殼上的圖樣和電極板上的圖片說明。

將電極板插入AED主機插孔。按下「分析」鍵,AED開始自動分析心律(有些型號在插入電極板插頭後會發出語音提示,自動分析心律),在此過程中請不要接觸患者,即使是輕微地觸動都可能影響AED的分析。

分析完畢後,AED將會發出是否進行除顫的建議。當有除顫指征時,不要與患者接觸,同時告訴附近的所有其他人遠離患者,由操作者按下「放電」鍵除顫。

除顫結束後,AED會再次分析心律,如患者未恢復有效灌注心律(血壓和心跳),操作者應進行5個周期(150次)心臟按壓,然後再次使用AED分析心律,除顫,心臟按壓...…反覆至急救人員到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孫寶貴醫生 的精彩文章:

血脂異常,造成的危害多種多樣,如果你有這些癥狀,必查血脂!

TAG:孫寶貴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