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清俄日蘇四國先後共用的彈藥庫—曾供給北洋艦隊炸不響的炮彈

清俄日蘇四國先後共用的彈藥庫—曾供給北洋艦隊炸不響的炮彈

清俄日蘇四國先後共用的彈藥庫—曾供給北洋艦隊炸不響的炮彈

清代南子彈庫位於旅順黃金山浴場和模珠礁間突出的海角上,是清政府在經營旅順口時留下的一座比較完整的彈藥庫,南子彈庫從1880年至1884年建好後,為清軍的彈藥庫,中日甲午戰爭1894年11月日軍攻佔旅順,該庫淪為日軍的彈藥庫。(圖為:彈藥庫主體。攝影:劉晗峰)

清俄日蘇四國先後共用的彈藥庫—曾供給北洋艦隊炸不響的炮彈

三國「干涉還遼」,日軍撤出旅順。1898年3月,沙俄強行租借旅大,至1904年2月發生日俄戰爭,該庫是沙俄抗擊日軍進攻的彈藥庫和兵營宿舍。沙俄戰敗,日軍於 1905年1月又一次佔領了旅順,該庫便成為日軍侵華的彈藥供應地。(圖為:儲存艦炮彈的倉庫。攝影:劉晗峰)

清俄日蘇四國先後共用的彈藥庫—曾供給北洋艦隊炸不響的炮彈

1945年8月日軍投降,蘇軍進駐旅順,南子彈庫作為蘇軍岸防部隊指揮所和指揮分隊住所。1955年5月蘇軍撤走,我軍接管。(圖為:清軍當時有14種彈種。攝影:劉晗峰)

清俄日蘇四國先後共用的彈藥庫—曾供給北洋艦隊炸不響的炮彈

清代南子彈庫正門,位於旅順模珠礁海岸,是一座半地穴式彈藥庫,始建於1880年,當年清朝北洋大臣李鴻章在旅順建軍港,修炮台的同時修建的,它是我國至今保存較完整的一座彈藥庫。建築面積1200平方米,坐南朝北,長100米,高約6米。(圖為:這個觀察哨原來是埋在土層里的,為了便於人們參觀,才把觀察哨清理出來供人們參觀。攝影:劉晗峰)

清俄日蘇四國先後共用的彈藥庫—曾供給北洋艦隊炸不響的炮彈

南子彈庫當年儲備有彈頭、炸藥和拉火、引信多達14種,彈藥存放量1200噸。這些彈藥大多為光緒年間天津機器局製造封裝。如果你初到此地,怎麼也不會想像到下面竟是一座佔地近萬平方米儲存大量炮彈的彈藥庫。(圖為:從隱蔽的岸炮掩體向海面看去,射界早已被灌木阻擋掉了。攝影:劉晗峰)

清俄日蘇四國先後共用的彈藥庫—曾供給北洋艦隊炸不響的炮彈

庫房牆體上刻嵌的"虎踞"、"龍盤"幾個大字據稱是李大臣的手筆。庫藏彈藥主要供應附近海岸炮台使用,甲午戰爭中,此庫發揮了一定的作用。(圖為:道光年間鑄造的鐵炮,這種前裝炮早已不能適應當時的戰爭了。攝影:劉晗峰)

清俄日蘇四國先後共用的彈藥庫—曾供給北洋艦隊炸不響的炮彈

日軍攻打旅順時,清廷在兵員、彈藥方面都優於日本,守將卻第一個逃出旅順,拱手把旅順送給了日本人。日本人在旅順進行了四天三夜的大屠殺,用這座彈藥庫提供的彈藥來為他們的鎮壓服務。(圖為:正面主庫存放彈頭,兩側建有對稱的東西子葯庫,存放炸藥,雷管,拉頭。攝影:劉晗峰)

清俄日蘇四國先後共用的彈藥庫—曾供給北洋艦隊炸不響的炮彈

在子彈庫外就是蘇軍的180mm火炮陣地,這裡有4門外形像小房子大炮。據資料介紹,這四門炮原先是為蘇軍巡洋艦生產的艦炮,後來蘇德戰爭爆發,來不及安裝到艦上,只能在陸地使用,曾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發揮巨大作用。後隨蘇軍來到旅順。由於此炮種早已停產,這4門炮就成為世界僅存的最大口徑現代火炮。(攝影:劉晗峰)

清俄日蘇四國先後共用的彈藥庫—曾供給北洋艦隊炸不響的炮彈

在南子彈庫的側面庫房裡看到一塊多年前還矗立在門前的牌子,上面書寫著中文和日文:拒絕不承認侵華歷史的日本人入內,這塊牌子大概應該是在2006年至2009年期間使用過。2009年以後,隨著旅順全面開放任,何外國人都可以到旅順旅遊,或許政府認為這種歧視性的言語有些不妥而撤下的吧。(攝影:劉晗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攝影講習所 的精彩文章:

女人內衣的秘密—通常男人親手送的 往往還想親手脫下

TAG:攝影講習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