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身 > 金剛狼的秘密-自我修復療傷八法

金剛狼的秘密-自我修復療傷八法

今天溫故知新的文章是自我修復療傷八法,節選自《囚徒健身2》(慧眼識珠:囚徒健身體系的個人見解與客觀看法),作者為大家熟知的「教練」保羅·威德。

我相信,任何參與並痴迷於健身的人,都會遇到傷病與痛苦,有的是良性的(乳酸堆積等)有的則是惡性的(肌腱拉傷等),那麼既然傷痛是不可避免的,那麼如何快速的脫離病痛應該是健身者所要必須關注的。在獄中磨練十九年的保羅·威德曾多次受傷,但他卻越來越強,他難道是金剛狼嗎?今天為大家揭秘。

金剛狼的秘密-自我修復療傷八法

在獄中的歲月里,我曾多次受傷:因打架受傷,因罰勞動辦事受傷,或是因為愚蠢的事故受傷。但有趣的是,我卻不記得自己曾經因為訓練而受傷,儘管我每天都進行高 強度的訓練,一周 7 天從不停歇。這多歸因於傳統體操,傳統體操是一種不可思議的安 全訓練方式。走進任何正在運營的健身房,看看那些正在努力使用很重的杠鈴、啞鈴以及繩索器械訓練的傢伙,你將注意到,他們一直都在傷害自己。在柔軟的身體與無情的鋼鐵之間進行的這場戰鬥中,鋼鐵總會是最後的贏家。

再強的人也會受傷,風雨之後見彩虹

不管你的訓練多麼安全,總有些時候,你不得不在傷痛中訓練。身體並不是機器。身體是個奇怪的、持續調整的整體,適應力強,但很難預測。我曾見過一位舉重運動 員,他能夠硬拉起近 800 磅(362.87 千克)的杠鈴,卻不能把他不到 50 磅(22.68 千克) 的小女兒放到背上。你可以毫無疼痛地做一個單臂引體向上,但刷牙時肩膀咔咔地響個不停。身體有時真是不可思議。我猜想,這也就是人類生活的本質。

在我的 3 次長期監獄生活中,曾經兩次弄斷鼻子,掉過 3 顆牙齒,扭傷過左臂二頭 肌,右前臂有過三度灼傷,折斷(還有再次折斷)過肋骨,右腿膝蓋骨脫臼過,撕裂過骶髂韌帶,拉傷過腹股溝肌肉,腳踝也曾骨折過。我並不是在抱怨,許多傢伙在出獄時比我慘多了。監獄的確是個摧殘身體的地方。

這種損傷的確會影響訓練。由於監獄裡很少有與外界同等的醫護支持,所以,這影響會比在外界更大。獄警和獄醫都很反感囚徒尋醫問葯,因為這通常是逃避勞動的借口,或是獲得止痛藥(或其他藥物)的機會。通常,囚犯受輕傷時只是被送回自己的囚室,要靠自己好起來。我總是沉浸在身體訓練之中(這是唯一能讓我在獄中保持清醒的事情),而我絕不想讓受傷之類的蠢事情阻礙我的訓練。結果我經常訓練過度,但我非常懂得如何從訓練者的角度來看待受傷後的訓練。

我並不是醫學專家,而且也不可能成為醫學專家。如果你在外界受了傷,可以求助於專業醫療機構。但依我的經驗,醫生通常不知道運動員受傷之後需要哪種救助。所以你最好是問問運動員,特別是問那些已經訓練數年之久的傢伙,他們的受傷次數並不少,卻很少以手術、醫藥、物理療法來治療。就像我剛才所說的,我並不是醫生,但我的經驗卻能證實上面的這段話。 為了給你儘可能多的幫助,我把自己學到的東西儘可能地壓縮在 8 條常識中。對我 來說,這是療傷八法。經驗豐富的訓練者會立刻認識到我所說的話的價值,至於你們這些小傢伙,早些在個人生涯中採用這些觀念,可以減少很多麻煩和痛苦。

準備好沒有?好,開始。

一、自我保護

處理受傷的最好方式是首先不要受傷。這話聽起來好像是廢話,但其實並不是。絕大多數傷痛的起因都是些愚蠢的、不起眼的小事,在開始時都可以避免。青少年是最擅長闖禍的一群,尤其是「笨蛋」一代。隨著青春期的到來,小孩子(好吧,尤其是男孩子)熱衷於挖掘他們新得到的身體的各種潛能。他們覺得自己能長生不老、所向披靡。他們樂於冒險,喜愛各種新鮮的挑戰,比如飆車,而絲毫不顧自己的身體健康。

在受過幾次傷之後,你會開始認識到,身體確實是不能所向披靡的,而自己也不能長生不老。在斷了一根肋骨或指頭的時候,你的這些部位就再也不會感覺「不錯」了。而如果你的韌帶完全撕裂了,那麼,你將永遠失去它,它絕不會再長回到原來的狀態。如果你的肩部脫臼,那麼這一輩子,你的肩部都會不牢固,當承受一定壓力時會更容 易脫臼。(就是肩部脫臼結束了史蒂夫·里維斯的健美生涯。)隨著時間的推移,傷痛開 始累積,即便是不嚴重、很小的撕裂和扭傷也是如此,最後你將被惱人的傷痛、功能減 退持續折磨。那些20 年前在高中球場上大展身手的強壯傢伙,至今都在疼痛的深淵裡 掙扎。

或許你會認為在健身界,人們應該更會照顧身體。然而,實際情況似乎恰好與此相反。不管是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還是僅僅為了滿足虛榮心,健身房裡的傢伙都更會持續地練習愚蠢的動作,這些動作遲早會讓他們嘗到苦頭。他們背負著可以砸碎骨頭的重物進行危險的練習,比如卧推、頸後推舉,讓杠鈴桿在他們的胸腔和脊柱上彈跳。這些練習會損害關節,在一周又一周的堅持數年之久的訓練中,他們的結締組織和軟骨被不斷地損耗著。他們食用各種垃圾食品、注射各種有害藥物,只為了看起來比身邊的人光鮮點兒,而與此同時,他們的身體卻在遭受從內到外的傷害。

在監獄裡,沒有人會照料你。真的沒有。你可能以為自己的哥們兒會助你一臂之力,但實際情況是,絕大多數的攻擊都發生在哥們兒之間。要是兩伙之間打群架,那倒是大事兒,但在大多數情況下,這種事情不會發生。在監獄裡受傷可不像在外界一樣是表現男子漢氣概的好時機,這隻會讓你更容易受到攻擊,所以,囚犯們必須及早培養生存之道,養成自我保護的習慣。如果你想充分從訓練中獲益,避免搞砸身體、耽誤訓練使傷痛累積,那你就需要一直保持這種習慣,要以敏感的神經面對四周的一切,避免陷入極度危險的境地中,同時,善待自己的身體。

這點既適用於你在訓練中,也適用於你在訓練之外做的選擇。謹慎訓練。具體有以下幾個因素:

· 確保訓練環境的安全。注意地板上是否散落著可能絆倒自己的雜物等。

· 如果你使用物體或器械進行訓練,要確保這些東西穩定和安全。

· 如果你認為某項技巧會把自己置於危險的境地(比如摔倒、碰到頭之類),那就 不要練習它—你可以選擇更安全的技巧來代替。

· 自我保護也與訓練方式相關。如果某項練習傷害到了你—我是說受傷而不是吃 力—那就停止練習,並換一種訓練方法,以保證自己的安全。

自我保護作為一項原則,即便在你受傷(上天保佑你)之後也可以繼續派上用場。在受傷之後,你的首要工作就是確認到底發生了什麼,以防再發生危險。這聽起來非常簡單,其實不然。我認識一個傢伙,當時與我是鄰居,他在高過頭頂的管子上練習引體向上,由於管子不牢靠,他從上面摔了下來,猛地撞到混凝土地上,把肘部一塊骨頭摔裂了。他沒有就此停下,而是又跳起來想繼續完成訓練,但這只是讓他的肘部傷得更重而已。這是愚蠢的心態,從長遠來看,這種做法只會讓你更加脆弱。我們不僅要強壯,還要聰明。

生病會擾亂訓練計劃,傷痛也一樣。照顧好身體,吃好喝好,採取健康的方式生活,避開自己知道的那些感冒或帶有病毒的人,對你按時按量完成訓練計劃很有好處。重感冒將讓你的訓練水平倒退三周。

二、及時治療

在你真的受傷時—非常可能會出現—你需要在你受傷的那一刻起,立即採取措

施迅速恢復。

關節急性傷害是運動員職業生涯的災難。大多數的急性軟組織損傷都是拉傷或扭傷。扭傷是包裹關節的韌帶過度拉伸,拉傷則是肌肉組織的過度拉伸。在發生拉傷和扭傷時,受傷部位會進入保護模式,開始腫脹,身體會把過多的體液輸送到受傷部位,像墊子或緩衝器一樣發揮作用。可惜,有時身體不知應當何時停止腫脹,這是個嚴重的問題,因為腫脹的存在會妨礙康復過程。 受傷的話,最好是著手減少腫脹,以便啟動身體的自愈機制。

為此,最好的方式就 是遵循「P.R.I.N.C.E.」的原則,這一縮寫的意思是

保護(PROTECT):這是應遵循的第一條法則。如果你受了傷,那就必須首要確 保自己別再繼續受傷。如果你是因為某項練習而受傷,那就先停止練習;如果你被物體 弄傷—比如危險的器械—那就遠離讓你受傷的元兇。要立即確認問題所在,然後遠離,以此保護自己。

休息(REST):你越活動受傷部位,那裡就會腫得越厲害,所以,必須讓受傷的部位 休息一下。如果你在練習中撕裂了一塊肌肉,那就暫時不要使用這塊肌肉;如果你在下落時傷到了腿,那就不要再嘗試讓這條腿負重。這是常識。與之矛盾的是,從長遠來看,活動也至關重要(參見第三和第四條法則),但在剛剛受傷之後,還是休息更要緊。

冰敷(ICE):當你在冰敷受傷部位時,冷的組織會收縮,以防前面提到的過度腫 脹。應使用冰袋或冷凍食物來冰敷受傷部位。在冰敷時,應確保冰袋不接觸身體,中間應墊上濕毛巾之類以防凍傷,或者用小冰塊噴洒也可以。在拉傷或扭傷之後的兩天之 內,應保證每 2 ~ 3 小時內的冰敷時間不得超過 15 ~ 20 分鐘。

非甾體抗炎葯(NSAIDs):NSAIDs 指得是非甾體抗炎藥物。這些是減輕受傷部位 腫脹的基本藥物,主要是在分子層面上阻止產生腫脹的化學過程。在監獄裡很難獲得這些藥物,但我可以肯定,在外界,受傷之後服用這些藥物效果極佳。運動員在受傷時,通常的第一反應就是伸手拿那些無須處方就可買到的鎮痛葯,如撲熱息痛。這樣做是不對的。如果你能弄到,那就適當使用非甾體抗炎葯,比如布洛芬或阿司匹林,因為這些藥物是真正能夠(通過減輕腫脹)加快康復的,而不僅僅是消除疼痛的感覺。

包紮(COMPRESSION):包紮是減輕受傷組織過度腫脹的基本而有效的方式。在用 繃帶包裹受傷部位時,應以舒適為宜,不要扎得太緊,以免影響血液流通。應從離心臟最遠處開始包紮,如果引起疼痛,或者該部位以下部分變得麻木,那就將繃帶略放鬆一點。

抬高(ELEVATION):把受傷部位抬高(高過心臟),靠古老而簡單的重力原理排 掉額外的液體。在受傷後應找到某些安全、穩當的方式,把自己受傷的肢體放在某物上,多放一會兒,至少半小時。當你睡著時是沒法冰敷的,所以,這是夜間減少腫脹的特別有效的方式。

在關節嚴重受傷後的幾天,最多一個星期內,應該採取立即治療。當直接的傷痛與腫脹減輕了,運動員就可以運用第三條法則了。

三、堅持鍛煉沒有受傷的部位

在受傷之後,運動員都會本能地停止訓練。這不僅不必要,實際上還會使身體的康復過程放慢。當你受傷時,應該儘可能地早點鍛煉沒有受傷的身體部位。

比如說左臂骨折,你仍然可以鍛煉右臂,仍然可以鍛煉腹部和雙腿。如果你雙腿骨折,那仍然可以找到鍛煉軀幹和手臂的方式。如果你下背部受傷,那仍然可以繞過傷處鍛煉四肢。一般原則是,如果你能繼續安全地鍛煉某部位,那就應該鍛煉。儘管 你傷得厲害,只能鍛煉某一單獨部位—也許只能使用動態張力的鷹爪來練習抓握,那你也應該練習。

該方法還有以下種種益處:

· 心理。訓練能提升自尊,在痛苦的傷痛之後,我們的心理十分脆弱。訓練可以讓 你保持積極的心態,幫你鼓勵自己在恢復期間做些有創造性、有前瞻性的事情。

· 日程。受傷之後就停止訓練會擾亂你的時間表與習慣。儘快恢復訓練可以減少自 己偏離健康生活方式的可能。

· 交叉效應。身體終歸應作為整體運行。鍛煉某一肌肉群自然會把力量傳到其他肌 肉群,儘管這些肌肉群之間看似毫無關聯。

· 維持健康。所有運動品質都以基本的健康為堅實基礎,比如心血管功能、神經聯 絡、細胞健康等等。繼續鍛煉將保持這些品質。

· 激素平衡。身體訓練能促使各類生長激素,比如睾酮的分泌。如果你因受傷而停 止訓練,這些激素水平就會驟跌。

· 循環與血液流動。訓練肌肉可以改善整個體內循環,這將加快恢復的過程(參見 第五條法則)。

· 減少壓力。壓力會產生去甲腎上腺素和皮質醇,對身體有負面作用。繼續訓練有 助於調控這些化學物質的分泌,以抑制疼痛的內啡肽取而代之。

有些人可能認為,如果左臂不能活動,那麼僅鍛煉身體一側—右臂會導致力量失衡。這也不無道理,但由於上文提到的交叉效應,未鍛煉的一側也會獲得相對較高的力量水平——比起完全不動來說。而且,「肌肉記憶」會幫助你在恢復兩側訓練之後儘快恢復到對稱的力量水平。

有時,你可能並不確定應以怎樣的方式來訓練受傷部位的周圍肌肉,但總會有辦法 的,在這個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吧。職業摔跤手裡克·卓森(Ric Drasin)在 一次電鋸事故中切掉了三根手指,就在第二天,他又出現在健身房,使用手掌而不是手指練習舉啞鈴。有位理療師曾告訴我,有個強悍的傢伙下肢截癱,常通過尚在的手臂抓住杆子前後搖動以鍛煉軀幹的肌肉。切記,你訓練受傷部位周圍肌肉的時候無須創紀錄,只需集中精神,盡自己所能鍛煉,千萬不要舊傷未愈又添新痛。

常言道:天無絕人之路。通常,運動員會發現,當他們相對發達的身體部位受傷時,就可以從根本上改善那些平時被忽視的身體部位。原因在於,此時的身體系統(包括身體與精神)有更多精力投入到這些部位上。比如,手臂受傷正是增進腿部力量的完美時機。你不妨也試試看。

四、鍛煉受傷部位

正如第二條法則所說,身體對傷痛的最初反應是腫脹和發炎。如果你想啟動恢復過程,那就必須減輕腫脹。一旦腫脹消除,受傷的軟組織就能開始自己修復,你就應該嘗試著重新開始鍛煉這一部位。至於身體要休整多久取決於受傷的嚴重程度,一周或一個月甚至更長時間都有可能。

許多初學者都容易在此時處理不當。他們在傷到自己之後(可能是膝蓋、肩部、腕部受傷),就不再鍛煉受傷的部位了,好讓它「自己養好」。可惜,他們發現,過了半年、一年甚至兩年之後,急性傷害變成了惱人的慢性疼痛,甚至會追隨終身,不離不 棄。由此可見,如果徹底停止鍛煉受傷部位,想等到 100% 痊癒之後再鍛煉,那麼,這 些部位就永遠不會好起來。

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與主要肌肉相比,許多結締組織中的血液很有限。訓練不僅能促進血液流動,而且還能把組織納入生長與適應的協同進程中,而這其中有強大的分子癒合因子參與。過去的人都懂得這一點,他們通常建議訓練者受傷後必須「解決」受傷的關節,說白了就是要把傷痛練走。這種觀點看起來很奇怪,在大多數人看來,受了傷通常要休息以擺脫傷痛。但這種觀點卻是的確有效的。

如果你的身體還沒有達到主動拉伸或體操鍛煉 的要求,那麼,被動拉伸可以改善循環,而且 也有很好的療效。

然而,鍛煉也要適度,「解決」受傷部位要量力而行。你受傷時,不應該急於恢復難度最大的練習,那樣只會進一步傷害你的身體。首先,你一定要等受傷的關節或部位 消腫,確保身體已經開始了自愈過程。其次,你需要找一種動作,既涉及受傷的關節或 肌肉,又可以在毫無痛苦的情況下練習。

許多接受了重量訓練思路的治療師建議受傷者使用輕一些的啞鈴,選擇一個習慣的動作,在毫無痛苦的狀態下進行鍛煉。而我從個人的體操背景來看,建議儘可能使用全身性的自身體重練習。自身體重訓練不僅可以鍛煉肌肉,還可以發展平衡、協調的核心力量以及實用的靈活性。所以,你在恢復的時候,相比於重量訓練,應該優先採用自身體重訓練。像俯卧撐和引體向上這樣的練習對治療來說通常都過重了,所以應選擇更容易的練習。《囚徒健身》中的系列動作都是從三項「康復」練習開始的,所以,如果你正在找輕柔的自身體重練習來鍛煉肌肉,那麼推薦你看《囚徒健身》一書。這些較溫和的練習可以逐漸增加難度,是恢復身體的完美方式,可以幫你回到巔峰狀態,甚至有所突破。

一旦發現可以練習某動作,同時又不刺激舊傷,那就將精力集中在增加次數上。更多次的練習可以加快血液流動,這正是你加快恢復所需要的,遠比運用強度大、次數少的練習效果好。重複簡單的動作,收縮正在治療的肌肉,可以拉伸瘢痕組織,減少撕裂瘢痕組織的可能。在恢復過程中,最開始時動作幅度應當小一些,再慢慢加大幅度,直至練到標準動作。

五、熱療

一旦你能夠重新鍛煉關節,你的恢復就將加快,因為訓練會將更多的血液注入受傷部位。在不訓練時,你也可以運用熱療法來擴大這一效果。

使用熱能治療傷痛是一種不可思議的古老療傷技巧。有證據表明,古埃及人已會使用熱療法,而使用熱繃帶和泥敷劑的記載則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早期和羅馬時期。今日的囚徒也非常倚重熱療法,主要是因為獄醫對於開鎮痛葯和抗炎藥物戒心太多。那時候,不管我是哪裡受了傷(甚至僅僅是關節刺痛),我都會在小 「毒針」里熱點兒水,倒在小的橡膠熱水袋中。我發現,把熱水袋在疼痛部位放20 分 鍾,可以放鬆緊繃的組織,而且真正加快恢復過程,也可以減輕疼痛。

在受傷部位放上熱的東西,毛細血管會自然擴張、擴大,這會讓更多血液流入受傷部位。富含氧氣與營養的血液對恢復來說很可能是最重要的必要因素,因此,熱能可以加快恢復。而額外的血液也可以放鬆組織,略微阻止疼痛感傳到大腦。通常,在熱敷時,我會遲一分鐘感到疼痛。熱療法真是神奇。

你自己弄個熱水袋來對付慢性或急性傷痛吧。我使用的是裝液體的瓶子,你也可以買到其他的各種容器,包括可以在微波爐里使用的塑料飯盒以及裝豆子的袋子。甚至可以使用電熱寶。加熱袋子,讓它變得非常暖和,但要在人能承受的範圍內,不要達到會 燙傷人的溫度,然後把它放在受傷部位20 分鐘。替代熱療法的另一個選擇是循環療法, 即在受傷部位輪換施加冷熱刺激(如使用熱水和冷水等)。冷敷是為了確保身體對熱療不要習以為常,因此,循環療法的確會更有效。如果能夠正確調控溫度,還可以使用水龍頭或淋浴噴頭。要留心,低溫會讓皮膚暫時麻木,之後在換到高溫的時候,應小心不要燙傷。

謹記:

由於運用熱療法可以增加某部位的血液流動量,所以,在受傷部位還腫著或發炎的時候切不可使用熱療法,那樣只會讓你腫得更厲害,起到相反的作用。熱療法只能在腫脹消退之後採用,在能夠輕輕鍛煉受傷部位(見第四條法則)之後採用熱療法更好。肌肉以及結締組織在高強度訓練之後也會發炎,所以,不要在練習之後立即熱敷疼痛的部位。在這兩種特殊情況下,冰敷是最好的選擇。

六、循序漸進

假定你受傷有一段時間了,而且你在鍛煉受影響部位時也取得了一定成效(見第四條法則)。有時,你想開始朝「恢復之前的最佳狀態」的目標進發。

要注意,「進發」並不意味著「衝刺」。身體的恢復能力的確很強,但你也要給它留下足夠的時間。當你逐漸回到巔峰狀態時,太慢比太快更明智一些,因為,如果因為太急進而再次弄傷了自己,那麼從長遠來看,會耽誤更多時間。就恢復來說,穩紮穩打勝於一切。

一旦你選擇了某項練習,在運用適當的動作幅度進行鍛煉時,沒有疼痛感,那麼你就可以進行《囚徒健身》中更有難度的練習,但要一步一步來,同時要做好訓練保護。

不要一次跨越幾式,而是要一式一式地練習。你可以比第一次練的時候進展快一些,但一定要步步為營,以自己的直覺與感覺為指導。我沒辦法給你提供指導,因為你能恢復得多快,要看你的自愈速度以及受傷的嚴重程度。但是,就算你只是受了輕傷,也絕 不可能馬上回到之前的最佳狀態。你要循序漸進,這樣,你將在不知不覺間破除舊有的 障礙。

七、信心十足

運動員通常為自己的身體能力而感到驕傲,在有些時候,身體條件甚至能成為他們自尊心的核心。當他們的能力由於受傷而削減時,儘管只是臨時的,也會對他們造成很大的打擊。他們會沮喪、失望,甚至會自殺。我還清楚記得一個例子,日本馬拉松長跑運動員、奧運會獎牌得主圓谷幸吉,他因背部傷痛妨礙訓練,在墨西哥城奧運會之前自殺身亡。

受傷會引起精神壓力,這又會導致負面情緒。如果我們認為自己絕不會恢復,那麼,我們將失去進行適當恢復的動力,那麼,恢復進度將慢得像蝸牛一般。這會導致更大的壓力,更大的壓力又會帶來更多的負面情緒,這就形成了惡性循環。這猶如一條自我實現的預言:如果你相信自己絕不會好起來,那你很可能就真的不會好起來了。

幸好,這個道理完全反過來也是成立的:如果你相信自己,那恢復的機會就會飛漲。不要對自己的傷痛念念不忘,不管你認為自己傷得多麼嚴重。大多數時候,我們心中的傷痛要比現實中的更誇大。人的身體是個奇蹟,很多人在受重傷後能夠完全恢復。而在運動界,本應該在受傷之後終結運動生涯,卻再次成為偉大運動員的人比比皆是。醫學史上有很多人,他們在經歷事故之後被告知無法再站起來行走,但最後,他卻真的靠自己的力量重新站了起來。如果對自己的未來抱有絕對的信心,你將更快痊癒。

試著將注意力放在你每天取得的進步上,保持積極的心態。積極的態度會促使你的身體釋放5- 羥色胺。這種神經遞質可以在提升能量水平的同時幫助身體放鬆,這可是 完美的恢復藥物。同時,積極的心態也會刺激免疫系統,並釋放減輕痛苦的內啡肽。近來研究甚至表明,好情緒可以增加人類生長激素的分泌,而生長激素正是人體內最強大的治療力量。

心理作用的確有其生理學基礎,來充分地發掘利用它們吧!

八、療傷是個學習的過程

這一條與上一條相關,而且與受傷之後保持積極心態大有關聯。人們難免會把受傷視為徹頭徹尾的壞事,但其實也不全然如此。生活中總有陰陽兩面,沒有完全負面的事情。

如果你把受傷完全當作壞事情,那麼你就會錯失一個前進的機會。迄今,我已鍛煉數十載,唯有受傷時,我才會對身體有新的理解。受傷會讓運動員把精神集中在檢驗身體各部分如何運作上,並鼓勵你學習新的動作形式、新的訓練方法。如果你集中精神,那麼,這些精華內容在你完全恢復之後仍然會被保留下來,而且在你追求更高水平的運動素質時給你帶來遠大於投入的回報。

另外,受傷還有更深的內涵。受傷會迫使我們這些又大又丑、剛愎自用的傢伙停下來一會兒,看一下戰場,也給我們一次躬身自省的機會,並回想起自己為何開始鍛煉,為何需要鍛煉。受傷也會有效提醒自己,身體其實是多麼地脆弱和珍貴。也許正是因為如此,在漫長的歷史中,治療被視為非凡的技能,甚至是神聖的能力。

不要誤會。我可不是讓你為了獲得深刻一點的生活道理去東奔西跑地弄傷自己。在鍛煉過程中,要始終遵循第一條原則,儘可能保護自己,做好充分的熱身和保護,以免傷痛找上門來。但是,在多年的訓練生涯中,我體悟到,受傷就如同下獄,並不一定就是世界末日。如果你夠強悍,那麼,艱難困苦對你來說總會是有益的。

好了,我們健身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自重健身 的精彩文章:

提高難度,變身進階的「烏鴉」

TAG:自重健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