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300萬層石墨烯疊出1毫米厚度!中新科學家研發成功環保剝離製備技術

300萬層石墨烯疊出1毫米厚度!中新科學家研發成功環保剝離製備技術

摘要:石墨烯一層層疊起來就是石墨,厚1毫米的石墨大約包含300萬層石墨烯。鉛筆在紙上輕輕划過,留下的痕迹就可能是幾層甚至僅僅一層石墨烯。因其完美的二維結構,成為了許多創新產品的功能性添加劑。

提起石墨烯,最出名的大概就是2010年兩位科學家憑藉對石墨烯的深入研究,分享諾貝爾物理學獎。近日,復旦大學傳出信息,該校和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研發,尋找到了全新的石墨烯高效率製備,這一技術核心將非常容易「放大」到產業。

值得一提的是,與傳統的發表論文、企業合作路徑不同,課題組完全反著來——2013年創新成果,2014年申請專利,2015年專利轉讓國內一家企業後,才於1月8日在線發表於《自然?通訊》。課題組負責人之一,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聚合物分子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盧紅斌笑著說,「好東西還是要放一放的,沉澱一下可能更好。」

製備的石墨烯原子相透射電鏡(a)、拉曼光譜(b)、X射線光電子能譜(c)、大範圍原子力顯微鏡照片(d);石墨烯厚度(e)和尺寸統計(f)圖。 董雷攝

很少有人知道,石墨烯不僅僅存在於諾貝爾獎名冊上,也早已與生活息息相關。本來就存在於自然界,只是難以剝離出單層結構。石墨烯一層層疊起來就是石墨,厚1毫米的石墨大約包含300萬層石墨烯。鉛筆在紙上輕輕划過,留下的痕迹就可能是幾層甚至僅僅一層石墨烯。因其完美的二維結構,成為了許多創新產品的功能性添加劑——加入特殊高分子塗料後,可憑藉隔絕性能,延長塗料塗裝壽命;加入電池做導電劑,同樣因其二維結構,讓電子傳輸更便利,流得更快了,大大提升充電速度;若加入一些纖維和電熱裝置,其特殊的導電、導熱性能,同樣能讓產品性能提升一個台階。

如此有用的東西,其更好的製備方法也成為學界和產業共同競逐的目標。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兩位科學家安德烈·傑姆和克斯特亞·諾沃消洛夫發現,他們能用一種非常簡單的方法得到越來越薄的石墨薄片。他們從高定向熱解石墨中剝離出石墨片,然後將薄片的兩面粘在一種特殊的膠帶上,撕開膠帶,就能把石墨片一分為二。不斷地這樣操作,於是薄片越來越薄,最後他們得到了僅由一層碳原子構成的薄片,這就是石墨烯。這以後,製備石墨烯的新方法層出不窮,經過5年的發展,人們發現,將石墨烯帶入工業化生產的領域已為時不遠了。

盧紅斌教授給了石墨烯三個「最」:現有材料中厚度最薄,僅0.335納米;強度最高,是鋼的100倍;導熱性最好,比金屬銀還高10倍以上,此外其電子遷移率極高,比硅還高2個數量級。這種新型二維材料,在智能裝備、航空航天、能源儲存和環境治理等諸多領域應用潛力巨大,是重要的戰略新興材料。然而,如何實現高質量石墨烯的高效率、規模化製備一直是制約其大規模應用的關鍵難題。

其實,石墨烯是天然存在於自然界中的,製備的理想解決方案是從天然鱗片石墨出發,將其在特定溶劑液相中剝離成石墨烯。換句話說,由於石墨烯是疏水的,需要在剝離的環境液體中加入大量活性劑,否則難以剝離。常見做法,往往製備1噸石墨烯,需要加入3噸高錳酸鉀等氧化劑,讓其變為氧化石墨烯,剝離後再還原,這一過程中氧化、還原,以及清洗產生的廢水不少,而且也讓石墨烯失去了一些特有的性質。

如何克服這些問題?該課題組研究人員採用一種非穩定分散的策略,通過在石墨烯表面引入極少量的可電離含氧官能團,實現了在極高濃度下的快速、高產率剝離,剝離產物90%以上為單層石墨烯,且晶格缺陷少,從而有效解決了石墨烯規模化應用中的儲存和運輸問題。此外,該方法製備的石墨烯水相漿料表現出了良好的流變特性,可直接通過3D列印製備各種形狀的石墨烯氣凝膠,從而為石墨烯在儲能、環境治理、多功能複合材料等領域的應用開闢了新途徑。

(來源:

上觀新聞

作者:

彭德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石墨盟 的精彩文章:

喜訊!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專家張錦、劉忠范喜獲2017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TAG:石墨盟 |